字词 | 俄国二月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不断高涨。1917年3月3日(俄历2月18日),首都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10日发展成为全城政治性罢工。11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将罢工转为起义。12日,起义席卷全城,一举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全国各地纷纷推翻地方沙皇政权。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是工农群众组织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一是资产阶级成立的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党开始领导俄国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俄国二月革命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917年俄历2月,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矛盾尖锐。2月18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全市工人响应,在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下转为起义。当地驻军支持起义者。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起义者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得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成立临时政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二月革命俄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在战争中遭到失败,经济濒于崩溃,食品匮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革命形势日渐成熟。1917年3月3日(俄历2月18日)彼得格勒的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并立即得到全市各工厂工人和社会各阶层的响应。许多工厂、大学生、妇女和儿童参加了大规模示威游行,使这次罢工发展成为反饥饿、反战争、反沙皇制度的全城总政治罢工。3月11日,在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号召下,罢工变为武装起义。次日,起义席卷全城。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镇压,彼得格勒驻军拒绝向自己的同胞开枪,也加入了起义行列。起义的工人和士兵组成工兵代表苏维埃,领导反对沙皇的斗争。他们逮捕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起义,推翻沙皇地方政权。然而,资产阶级得到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的支持,于3月15日组成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遂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