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淹444—505

南朝宋齐梁间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南朝宋时初任南徐州从事,因事下狱,后于狱中上书建平王刘景素,情辞恳切,获释。继从景素,景素密谋夺帝位,淹劝阻,并赠诗十五首以讽谏,景素遂借故贬为吴兴令。萧道成辅政,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淹劝道成击灭荆州刺史沈攸之,并代宋自立,得道成信任。入齐,任中书侍郎,后兼御史中丞,严于职守,不避权贵,曾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中央官吏及益州刺史等地方大吏多人,内外肃然,累迁至秘书监、侍中。入梁,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早年以文章著名,晚年诗文远远不如前作,人谓“江郎才尽”。诗歌善模拟前人之作,所作《陶徵君田居》,深得陶渊明田园诗之意境,曾混入陶诗集中,连苏轼也信以为真。其抒情赋《恨赋》与《别赋》为六朝赋中名篇。作品共百余篇,自编为前后二集,已佚。今存宋人辑《江文通集》。

江淹

江淹444—505

南朝齐梁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诗文名世,晚年安富尊荣,才思锐退,人谓“江郎才尽”。今存诗百余首,代表作《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等,模拟汉魏晋宋作家三十人,无不风神逼肖。又长于抒情小赋,以《别赋》、《恨赋》最为著名。曾自编所著诗文为前后集,已佚。明人辑有《江文通集》。

☚ 张融   孔稚珪 ☛

铜剑赞

☚ 祥异记   铜剑赞 ☛
江淹

江淹444—505

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生于江南。少好学,六岁能写诗。十三岁丧父,家境陷于贫困。性格沉静,不喜交游。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刚满二十岁,充任始安王刘子真的启蒙塾师,讲授“五经”。一度为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刘子鸾从事。宋废帝永光元年(465),又随始安王刘子真赴任南兖州刺史。子真死后,转至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以事受牵累入狱,上书获免。南徐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举为秀才,对策上第,任雍州刺史巴陵王刘休若右常侍。不久,复为丹阳尹建平王刘景素主簿,并随从调任吴兴、湘州、荆州和南徐州。宋苍梧王元徽元年(473)前后,兼东海郡丞。元徽二年,贬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令。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录尚书事萧道成引为尚书驾部郎,兼骠骑功曹参军,军表书记皆出其手。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为东武令,参掌诏册,监修《齐史》。迁正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初,出为庐陵内史。永明三年(485),还为尚书左丞。齐鬱林王萧昭业时,兼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入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迁秘书监。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兼卫卿。齐和帝中兴元年(501),迁吏部尚书。入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卒,年六十二。谥宪伯。有《江文通集》。今存诗近百首,大多作于齐武帝永明初年以前。史称江淹晚年才思微退,当时呼为“江郎才尽”,实则永明后官迁政烦,加以主观上认为“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刻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自序传》),遂不再用心创作,故经历史淘汰,后期诗篇存世无多。作诗颇能修饬,善于摹拟,如《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仿汉至刘宋诸家名篇,各具风调,酷肖原作,间亦有所寄托。他如《渡泉矫出诸山之顶》、《游黄蘖山》的深邃意境,《望荆山》、《还故园》的哀怨情愫,也为人所称道。但就整体而言,他的诗未能融通前人之长以形成自家特色,故钟嵘谓其“诗体总杂”(《诗品》卷中),陈祚明讥其“意乏圆融,调非宏亮”(《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四)。有《江文通集》。事见本集《自序传》,又《梁书》卷一四、《南史》卷五九有传。

☚ 沈约   张融 ☛

江淹444—505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南朝梁文学家。与南朝宋诗人鲍照并称“江鲍”。历仕宋、齐、梁三代。宋明帝时,初官南徐州从事,后为建平王刘景素属官。曾被诬下狱,后获释。入齐,迁中书侍郎,历御史中丞、秘书监、侍中等职。入梁,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谓“江郎才尽”。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江文通集》十卷。另撰《齐史》十卷,已佚。
索引:江淹,文通,江郎,醴陵侯。

江淹

江淹444—505

字文通,洛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候。江淹在《杂体诗序》中认为诗体是不断发展的,新体层出不穷,所以诗歌创作应不拘一格,不宗一家。对于风格不同的诗歌,应“合其美,并善而已”,兼取各自的优点。对于诗歌鉴赏,他认为“蛾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只要赏心悦目,就是好作品。江淹对于诗歌的看法比较通达,有利于当时诗歌的发展。

☚ 檀道鸾   任昉 ☛

江淹

江淹444—555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文学家,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曾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一度在新安王幕下任职。后转入建平王幕,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入狱,狱中给建平王上书陈情获释。后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回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任主薄、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多次谏劝而不纳。江淹因此遭贬,这一时期仕途很不得志。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江淹大受重用,先后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御史中丞、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所作诗歌古奥遒劲,稍近鲍照,世称“江鲍”。江淹为诗长于拟古,有些拟作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如《陶徵君·田居》曾被人误为陶渊明《归田园居》之第六首。江诗另一特色为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或造语险绝,或清新传神,或情调哀怨,为后人称道。江淹的辞赋受《楚辞》的影响,亦从鲍照等作家之作品中吸取了艺术技巧,多属抒情小赋,擅长描写人们的心理活动,最有名的有《恨赋》、《别赋》。晚年的文学创作成就不如前期,《梁书·江淹传》说他“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所谓“江郎才尽”,其原因主要在于官高禄厚,也就很难写出像早年那样的怨愤之作,另一方面,“永明体”兴起后诗文讲究声律,而其诗风与之不同,可能也是江淹的作品不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江淹曾奉命修史,撰《齐书》十志,今散佚。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著录为9卷,已散佚。后人辑为《江文通集》,明人胡之骥有《江文通集汇注》。

☚ 宗夬   王暕 ☛

江醴陵集/江文通集/江文通集/江文通集汇注

☚ 沈休文集   江醴陵集 ☛

江淹

 南朝著名诗人和辞赋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宋齐梁三代,曾任御史中丞,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有《江文通集》。

江淹 - 可可诗词网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阴考城(治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人。历仕宋、齐、梁三朝,是梁、陈时代著名文学家。生于江南。六岁能诗,家贫苦读,博览群书。20岁,宋明帝时江淹为南徐州从事、建平王刘景素掾属。元徽元年(公元473年),建平王欲谋不轨,江淹以诗讽谏,被贬为建安吴兴令。宋顺帝升明元年(公元477年),萧道成辅政,以才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书表诏令,多出其手。入齐后,先后任建武将军、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齐末出为宣城太守。萧衍自雍州起兵西下,江淹新林迎候,迁为吏部尚书。萧衍代齐称梁,授散骑常侍,封临沮县开国伯,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

早年以文名称显,在文学创作上致力于模拟古人,缺乏创造性,但却也因此而摆脱了当时的绮靡之风,出了一些能反映作者真实思想感情,在流丽中带有苍劲之气的作品。晚年安享尊荣,才思渐退,人谓“江郎才尽”。今存诗110多首,重刻画,善模拟,诗风幽丽精工。《别赋》、《恨赋》为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有《江文通集》传世。

江淹

江淹444—505

南朝梁著名辞赋家、诗人。《梁书》、《南史》有传。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6岁能诗,13岁孤贫,长遂博览群书(《自序传》)。常慕司马相如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初为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建平王刘景素很器重他,随从在南兗州。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而连罪下狱。不久又任刘景素主簿。宋少帝即位,多失德,刘景素密谋举事,江淹多次劝谏,被贬为建安吴兴令。萧道成辅政时,召回江淹任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时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萧道成问策,江淹答以五胜五败之势。入齐,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参军。永明三年(485)任尚书左丞,后历官御史中丞、秘书监、卫廷卿。入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晚年才思减退,传说是梦见张协夺锦、郭璞索笔的缘故(见“江郎才尽”),实际为高官厚禄所导致。江淹是南朝著名的辞赋作家,今存辞赋41篇,为此期作家之最。这些辞赋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以抒情为主体,创作了不少千古佳作,《别赋》、《恨赋》是他的代表作。二是有大量的拟骚作品,如《山中楚辞》等,计有13篇之多,这在魏晋南北朝是罕见的。这些赋写得慷慨悲凉,苍劲含蓄,而又多用典故,雅奥雕丽。写景咏物的赋作,也有不少精美的篇章,如《赤虹赋》、《四时赋》、《江上之山赋》、《莲华赋》、《青苔赋》等,与他的抒情赋风格显有不同,清词丽句连篇而起,平朴而自然,生动而真切。抒情常借助写景,咏物又每寄怀思,这是江淹辞赋的总体艺术特征。他还是一位重要诗人,今存诗作约一百余首,其中《杂体诗》30首最为知名,内容和艺术都较可取。著有《齐史·十志》并12卷。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9卷,注云梁20卷,《后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江醴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江逌   羊氏 ☛
江淹

江淹444—505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后被诬下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泰豫元年(472),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于元徽二年(474)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477),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因高官厚禄而才思衰退,人称“江郎才尽”。
江淹的作品包括诗、文和辞赋三部分,其诗在南朝诗人中显得比较古奥遒劲,稍近鲍照,所以合称“江鲍”,但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说,则远不如鲍,笔力也见纤弱。他在诗歌创作上善于模拟,其《杂体三十首》,模拟自汉至宋的30位作家,以求显示各家的风格和长处。如《陶征君潜田居》深得陶诗的意境,读来几无二致;《效阮公诗十五首》,不仅风格上近似阮籍的《咏怀诗》,意旨遥深,而且也寄托了自己忧谗畏讥的身世之感。
江淹的文章多数是应用文字,基本上属于骈体。江淹的辞赋,现存20多篇,除少数咏物之外,大多数是抒情小赋。这些作品集中抒写的是深长的人生感慨。其中最著名的是《恨赋》和《别赋》。《恨》、《别》二赋所表现的思想情绪虽说偏于低沉和感伤,但这也是作者从特定的角度对历史上动乱时代所造成的社会苦难的形象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对动乱生活的怨恨。在艺术表现上,《恨》、《别》二赋创造性地运用辞赋的铺陈手法,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主线,对其种种情状作既简洁又细腻、既个别又和谐的描绘,而且尤善于通过环境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因而种种情态,无不感慨淋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品的语言,均经过精心的锤炼修饰,却又极其隽秀而富于抒情色彩。这些特色,丰富了抒情小赋的表现手法。

☚ 沈约   ">陆 ☛
江淹

江淹444—505JiangYan

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出身寒微。13岁丧父,家境贫苦。博览群书,留意文章。早年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宋末萧道成执政,召他为尚书驾部郎。萧建齐后,任他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等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
诗歌长于拟古,有《杂体诗三十首》,仿作汉代《古离别》至刘宋汤惠休三十家诗体,以显示各家的特色。如《陶征君·田居》为较早的拟陶诗。一些写景纪行诗,造语险绝,如《游黄蘖山》、《仙阳亭》等。
辞赋中以《恨赋》、《别赋》最为有名,将诗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别具一格。《恨赋》取材于历史人物,写各种人物“饮恨吞声”的死亡,如写昭君远嫁匈奴,哀婉动人。《别赋》描述各种类型的人物“黯然消魂”的离别。概括准确,描写生动。如写刺客之别,慷慨悲壮;写情人之别,委婉缠绵。开篇概括铺写“行人”、“居人”的心情,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十分传神。全文为骈体赋,句法整齐又有变化,文采富丽。
晚年仕途显达,才思减退,创作很少,故有“江郎才尽”之说。《江文通文集》,有《四部丛刊》本。

☚ 沈约   谢脁 ☛
江淹

江淹444—505

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出身微寒,十三岁丧父。早年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后任尚书驾部郎等职。梁武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诗歌长于拟古,有《杂体诗三十首》。辞赋中以《恨赋》、《别赋》最为有名,将诗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别具一格。《恨赋》取材于历史人物,写各种人物“饮恨吞声”的死亡。《别赋》描述各种类型的人物“黯然消魂”的离别。概括准确,描写生动。如描写刺客之别,慷慨悲壮;写情人之别,委婉缠绵。全文为骈体赋,句法整齐又有变化,文采富丽。其晚年仕途显达,才思减退,创作很少,故有“江郎才尽”之说。今存明翻宋本《江文通集》十卷。《梁书》、《南史》 有传。

☚ 沈约   钟嵘 ☛
江淹

江淹444—505Jiangyan

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东)人。出身寒微,然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颇留心于文章。曾依建平王刘景素,任主簿、参军等职,仕途颇不得意。宋末萧道成辅政,召他为尚书驾部郎,颇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江淹参掌诏册,迁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他微服归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江淹的诗、文、赋均有成就。其诗古奥遒劲,近于鲍照。语言奇丽,意趣深远,颇多佳句;又极善于拟古,几乎达到乱真地步。其赋多抒情小赋,以《别赋》、《恨赋》最为精彩。其文多应用文字,多为骈体文。江淹后期仕途显达,创作很少,才思减退,故有“江郎才尽”之说。有《江文通集》传世。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出版了明代胡之骥的《江文通集汇注》。

☚ 鲍照   谢朓 ☛
江淹

江淹444~505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南朝梁文学家。
江淹身经宋、齐、梁三朝,少孤,家贫,但好读书。早年颇不得意,还曾被诬陷入狱。后来才逐渐官至显位。在齐历任中书侍郎、沿书右丞、御史中丞,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梁时任散骑常侍左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在宫体诗风靡的梁陈时代,江淹的诗文较为质朴真切。他善于模拟前人的作品,如 《杂体诗三十首》、《学魏文帝》、《陶征君田居》等,深得前人作品的神韵。江淹还擅长作赋,《恨赋》、《别赋》为其代表作。这两篇抒情短赋带有浓烈的感伤色彩,极富感染力。
江淹到了晚年,才思衰减,所作诗文都不如早年,世人称为 “江郎才尽”。后人辑有 《江文通集》。

☚ 江总   沈约 ☛

江淹444—505

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少孤贫好学,以文章著名,晚年高官厚禄,诗文不如前期,人谓“江郎才尽”。诗多拟古之作,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江醴陵集选/江文通集汇注

☚ 孔詹事集选   江文通集 ☛

江淹

江淹444——505

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起家南徐州从事。仕齐,历御史中丞、秘书监、侍中。入梁,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少孤贫好学,博览群书,早有文名。后以为“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自叙传》),于是不再著书为文。世人谓之“江郎才尽”。他的诗鲜有独创,较著名的《杂体诗》30首,是对自汉到宋三十位诗人作品的模拟。他的《恨赋》和《别赋》却是六朝赋的代表作。江淹的文章中,能反映其思想性格的是几篇书信,如《狱中上建平王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其命意吐辞,颇有汉魏文之淳厚,在六朝不可多得。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江文通集》。

☚ 张融   孔稚圭 ☛

江郎才尽

☚ 江东独秀   江郎才尽 ☛
江淹

江淹444~505

南朝梁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刘宋时,为建平王属官。齐时,任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侍中、卫尉卿等职。梁时,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少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章名世。晚年安于高官厚禄,才思衰退,人谓“江郎才尽”。原有集已散佚。其诗多拟古之作,虽模仿前人几欲乱真,但毕竟缺少自己个人的风格。其赋较诗成就要高,代表作品《恨赋》、《别赋》为六朝抒情小赋中的名篇。前者历叙古代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饮恨而死”的各种情况,后者描述人间不同身分之人诸种“黯然销魂”的别离; 都写得语言清丽,音韵优美,参差错落,缠绵悱恻,富于抒情性和感染力。

☚ 沈约   谢朓 ☛

江淹444~505Jiang Yan

man of letters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 Rhapsody of Departure,Rhapsody of Regrets,etc.

江淹444—505

南朝梁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少孤贫好学,早有文名。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弹劾不避权贵。时称“江郎”。晚年才思稍衰,时人称为“江郎才尽”。诗风格清丽,多拟古之作。《恨赋》、《别赋》极为工致,但感伤情调浓厚。有《江文通集》。

江淹

(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南朝梁·天監四年 444~505)濟陽考城人。字文通。宋武帝時起于南徐州從事。後仕齊,歷御史中丞。梁天監中遷金紫禄大夫,封醴陵侯,卒謚憲。世稱江郎。淹工書,《金壺記》 與 《書史會要》俱稱其“墨妙筆精”。少以文章顯,晚年才思微退。《蒙求》中有“江淹夢筆”一項,謂江淹夢還 “五色筆”于晉郭璞,文才即盡。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 《江文通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