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家补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家补助guó jiā bǔ zhùгосудция)

国家补助

国家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徽对优抚对象的困难补助主要是补助优属粮,用于解决烈属军属生活困难。时分三等九级。三等为烈属、军属、工属,每等按贫苦程度分三级。1952年后改优属粮为货币,补助标准为农村每户每月2—4元,城市每户每月4—6元。1957年,全省共发放定期和临时补助费2284550元,补助483502人(含社会救济对象)。1960年4月,安徽省民政厅根据内务部通知精神规定:补助地区以经济条件较差的穷社、队以及受灾社队为重点;补助对象以无劳力或缺乏劳力的烈属、残废军人、退伍老红军及年老体弱、长期患病的复员军人为重点;烈士遗孤及无人供养的病故、失踪军人家属亦应重点补助。到1962年,全省享受定期定量补助计27492户,57198人,月人均4.53元。1979年10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出《关于改进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工作的规定》,进一步明确5种补助对象:1.孤老烈士、病故军人、失踪军人家属;2.无亲属或有亲属而无力抚养的烈士、病故军人、失踪军人的未成年子女;3.丧失劳动能力而其子女又无力供养的烈士、病故军人、失踪军人的父母或配偶;4.带病回乡,不能参加生产,生活特殊困难的复员、退伍军人;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复员军人。同时还提高了补助标准:农村每人每月最低为6—8元,最高9—10元;地辖市和县城镇最低10—12元,最高13—15元;省辖市最低15—17元,最高18—20元。1980年5月,民政部通知规定,对家住农村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均给予定期定量补助;家住城镇生活有困难的,也应给予定期定量补助。补助按最高标准,农村每人每月10元,小城市(县城镇)每人每月15元,大中城市每人每月20元。1985年5月,民政部、财政部将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定期定量补助改为长期抚恤,标准也适当提高。当年全省享受长期抚恤18425人,5475384元,月人均24.8元。1989年,再次大幅度提高在乡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拨款1736.9万元用于提高定补,全年总额达3248.28万元,增长114.9%,使在乡复员军人月人均近25元,孤老月人均29.91元,改善了在乡复员军人的生活。1989年,退伍红军老战士每人每月生活费调整到85元,1993年1月再次调整到每人每月166元。同时,全省各地先后确认在乡红军失散人员10763人,每人每月定期补助达35元。

☚ 群众优待   伤残军人优待 ☛

国家补助

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对陷入贫困和收入过低的优抚对象发放保证他们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带有优待性质的现金津贴的优抚保障项目。由民政部门负责发放。一般采取社会救助手段,即对申请补助者,必须首先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确定其是否需要帮助。国家补助的优待性决定了其待遇要比社会救助待遇高。以发放的方式为划分标准,国家补助可分为定期定量补助和临时补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