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约15千米邙山之南、洛水之北的伊洛平原上。东汉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以后,曹魏、西晋、北魏都相继以此为都城。
1962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在这里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探明了城墙的形制、规模、部分城门的位置和城内主要街道的分布,武库、太仓的概貌,宫殿的布局。1972年在城外还重点发掘了城南的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礼制性建筑。太学遗址也经勘查和部分发掘。
东汉洛阳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厚14米~25米。其中东城墙长约4200米,南城墙长约2460米,西城墙长约3700米,北城墙长约2700米。全城共设12个城门,东、西城墙各3个,北城墙2个,南城墙4个。城内主要大街都通向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24段。城中主要宫殿为南宫和北宫。南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1300米,东西约1000米。北宫平面亦呈长方形,北面接近北城墙,其范围较南宫大。城内东北隅,有太仓和武库。在城内南宫西北有金市,城东、城南分别有马市、南市。
魏晋洛阳城是在东汉洛阳城的废墟上新建的城,其规模不超过东汉洛阳城。但是,魏明帝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建筑了金镛城。据勘探,金镛城南北约1480米,东西约250米,分隔为3部分,各有门道相通。由于地势高,实际上是军事性的城堡。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洛阳城的西北城墙外壁和金镛城的外壁设置了许多墩台,其形制和效用类似后代的马面,这是中国古代城制上的一个创举。
北魏洛阳城仍沿用了东汉、魏晋的城墙。11个城门都在汉代的旧址上重建,仅西阳门从汉代的雍门旧址北移约500米。此外,在西城墙北端靠近金镛城处新开了承明门,从而使城门增为13个。城内宫城位于北部略偏西,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东墙和西墙各长1400米,南墙和北墙各长660米。宫城内太极殿在宫城的前部,基坛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100米。由于新建的西阳门正好与东阳门对直,连接二门的大路便成了一条分界线: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囿,南面则分布着官署、寺院和贵族的邸宅。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庙、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级官署分布在街的两侧,有名的永宁寺遗址即在街的西侧。据记载,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在洛阳兴建外郭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范围极广,东汉以来的旧城成为北魏洛阳的内城。在整个外郭城以内,划分为320个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筑墙。内外城与坊的布局,对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影响很大。该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