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斯·希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汉斯·希伯1897—1941Hans·Hubert德国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来到中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曾发表《论马克思对中国的评论》一文。“四·一二”政变后离开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常用笔名“亚西亚人”(Asiaticus)在英国《曼彻斯特导报》和美国《太平洋杂志》发表关于远东和中国问题的报导和论文。后又以太平洋学会特约记者身份,撰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称霸野心,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筹募医药用品,支援新四军抗战。1938年到延安会见了毛泽东。1939年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进行采访。“皖南事变”后,他偕夫人秋迪到苏北抗日根据地,随新四军进行战地采访,写出了《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久又到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考察,写出了《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为收复山东而斗争》等文章,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英勇斗争的业绩。1941年11月随军采访时,同日军遭遇,在沂南县大青山英勇牺牲。 汉斯·希伯
汉斯·希伯 汉斯·希伯1897-1941Hans Shippe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国际知名记者兼作家。1897年诞生于克拉科夫(原在奥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属波兰),在莱比锡和斯图加特参加过德国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时,在德国医药卫生部门工作,曾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被捕入狱。他参加德共后,曾到过苏联,见过列宁与斯大林。在1925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来到中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为上海的刊物、报纸写稿,其中一篇题为《论马克思对中国的评论》,是他和中国革命者共同研究中国历史后写的一篇重要文章。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后,他愤而离开中国回到欧洲。1928年2月,他写的《从广州到上海,1925—1927》一书,由维也纳——柏林出版社以德文出版。他以这本书献给中国革命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中国共产党。 ☚ 汉密尔顿 兰德每日邮报 ☛ 汉斯·希伯1897—1941德国人,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1925年希伯初次来华,曾发表了《论马克思对中国的评论》等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希伯毅然参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1941年5月到苏北抗日根据地,随新四军作战地采访。同年9月至山东抗日根据地。他写出了《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无声的战斗》等文章。11月30日,希伯所随部队与日寇遭遇于沂南县大青山,战斗酷烈,不幸光荣牺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