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书·地理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hanshu dilizhi

东汉班固著《汉书》一百二十卷中的四志之一,是第一部中国疆域地理或中国地理。志中记述了历代疆域的消长和行政区划的演变,为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后来历代著作中的 “沿革地理” 实倡端于此。如志中记载了自秦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之后,汉朝以其郡的范围太大,不断分置,全国共有 “郡国 一百三,邑县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说明汉代中央政权的为量越来越强大,地方行政机构也日趋完善。志中还记载了当时各郡及全国人口数字,全国人口共59594978人。而后历史各志皆引以为例,从而保留下来我国人口分布的珍贵历史资料。此外,志中还按政区建制分条记述山川、物产等项,以后历代各志也以此为例,形成一个模式。总之,《地理志》为以后史书及地理著作开创了 一个良好开端。

☚ 马王堆西汉墓地图   佛国记 ☛

汉书·地理志

中国最早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为东汉班固在公元1世纪编纂而成。全书记述了两汉末年全国和地方的行政疆域、历史沿革、户籍人口、山岳沼泽、水道源流、水利设施、各种特产、重要聚落要塞、名胜古迹、主要道路、民俗以及官府设立的工矿作坊机构等,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地理和经济情况。如记载当时全国总计有59594978人,为中国最早提供人口数字的一部史书。


汉书·地理志

东汉班固撰。全志叙述历代政区沿革以及西汉户口、山川、物产等。志为其首创,成为正史“地理志”的新体例,后世各正史多为之效法。为研究西汉地理的重要史料。


汉书·地理志

《汉书》中十志之一。汉武帝时,曾命各地将计书(记载贡赋之类的文书)、地志(记载各地山川、风俗)按时上报,由太史保管。成帝时,刘向将全国行政区划和分野进行了整理。丞相张禹令属官朱赣按地区整理了搜集来的全国财赋资料。到东汉,兰台令史班固利用兰台收藏的这些材料和刘、朱的成果编写了全国性总志《汉书·地理志》。全篇1193字,以西汉郡、县为纲,分别记录了户口数字、山川水泽、水利设施、聚落关塞、名胜古迹、物产工矿等,内容丰富,便于检索。这种著述体例,为以后正史地理志的编写树立了规范,对方志编纂亦很有影响。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

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专著。东汉班固著。《地理志》分3部分:卷首简述前代地理沿革,中间是全志正文,叙述疆域城区103郡、国,卷末辑录刘向的“城分”和朱赣的“风俗”,为区域地理总论,近似附录。在叙述长江干流地区的政区——“越巂郡”、“犍为郡”、“巴郡”、“南郡”、“江夏郡”、“丹阳郡”中,对该区户口,山岳陂泽,水道源流,有历史意义的城、邑、乡、聚,重要的关、塞、亭、障,著名古迹、特产、官办工场等情况,均有简明记载。在卷末“城分”、“风俗”中,也全面扼要地记述了巴郡、吴、楚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物产、风俗等情况,是关于长江的重要历史地理文献资料。

☚ 汉书·沟洫志   水经注 ☛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

中国最早的沿革地理著作,也是一篇重要的古代经济地理文献。东汉班固撰。本篇吸取了《史记·货殖列传》的研究成果,记录了汉以前疆域政区的变迁概况。根据汉平帝元始二年( 2 )的建置,以疆域政区为纲,依次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在郡(国)项下记有户口,部分郡(国)还附记某些重要的自然和经济情况; 在县(道、邑、侯国)项下,根据地区特点,分别选择有关山、川、水利、特产、官营工矿、著名的关塞、祠庙、古迹等情况。该篇记录了周秦以来许多宝贵的地理资料,如在上郡高奴县下记“有洧水, (肥)可然(燃)”,是最早的关于石油资源的记载;在西河郡鸿门县下记“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这里所记火井,即指天然气。据统计,它载有盐官共36处,铁官共48处,反映了当时盐铁分布的情况;所记水道和陂、泽、湖、池等,合计300多; 记水道, 都在发源地所在县下说明它的发源地和流向,较大的河流还记所纳支流和经行里数,为了解古今水道的改变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货殖列传   汉书·律历志 ☛

汉书·地理志

科技类著作。东汉班固撰。上下两卷。是中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开创了疆域地理的新体例。内容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置为主。根据汉平帝元始二年的建置,以疆域政区为主线,依次叙述103个郡(国)及其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在郡(国)项下,记有户口,部分郡(国)还附记某些重要的自然和经济情况;在县(道、邑、侯国)项下,则根据地区特点,分别选择记载有关山、川、水利、特产、官营工矿,著名的关塞、祠庙、古迹等情况,保存了先秦以来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如在上郡高奴县下记“有洧水,可(燃)”,这是最早的关于石油资源的记录;在西河郡鸿门县下记“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这里所记的火井,即天然气。据统计,本书记有盐官共36处,铁官共48处,反映了当时盐、铁产地的分布情况;所记水道和陂、泽、湖、池等,共300多处;对水道都在发源地所在的县下记有它的发源和流向,较大的河流还记所纳支流和经行里数,为了解古今水道变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书是历代官修地理志的范本,自唐以后编纂的《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以及元、明、清的《一统志》等地理总志,都同为疆域地理性质的著作。宋代以来编纂的名府志、州志、县志等地方志,也无不受其影响。本书所具有的地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学术风格,还成为唐代兴起的历史地理学的滥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