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求知之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严谨与“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相对,是“严密”、“谨慎”的意思。这是对人、对事、对己都极负责任的态度和作风。 在求知与治学方面,严谨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严谨首先表现在求实上。一个年份的准确与否,一个汉字的规范与否,一个数字的正确与否,一个数据的可靠与否,一个结论的科学与否,都要加以推敲、细究,不能想当然,不能得过且过,否则可能遗患无穷。在求实这一点上,严谨的人没有小事,没有小节。严谨还表现在求精上。以写作为例,这个词可以用,那个词也可以用,到底用哪个词表达效果更好?这就要一番思量,一番斟酌。严谨的人总是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方方面面尽可能考虑周全。 我们应力求将严谨培养成一种习惯。 格言名句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父也。——荀子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韩非子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刘向 图大者,当谨于微。——吕近溪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 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巴甫洛夫 认真的人,是常能对不重要的事认真看待。——塞门狄士 微小的过失,容易成为失败的缘由,因此我们不可疏忽细节。——佚名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李大钊 细粒之沙不能小觑,积载过多亦足以沉船。——奥古斯狄尼斯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是苟且疏忽,定不成一件事。——吕坤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要做事业,就必须研究古人或同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方法、经验。要研究,就得积累。大凡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 积累,不是来者不拒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吹毛求疵到鸡蛋里去挑骨头,积累需要眼光,需要判断,然后才能披沙拣金、去粗取精。 积累靠勤,靠恒,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摈躁,当你由于积累而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了,你才会体悟到积累的真谛。 格言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王充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冯梦龙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我站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歌德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单个人或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用辩证的眼光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短处。集体有时也是如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讲的是借鉴的道理。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者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就是借鉴。借鉴别人的经验,就可以少走曲曲弯弯的路,有助于自己取得成功;吸取他人的教训,首先给自己提个醒,防患于未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财力、人力的浪费,给生命和财产加一道安全门。借鉴别人长处不可耻,被人借鉴长处最光荣。取人之长不是抄袭、剽窃,也不是照搬照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说的是取古、洋之精华而去其糟粕,即借鉴。 格言名句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汉族古谚语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大戴礼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 鉴往可以昭来。——张九龄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张九龄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江泽民 对于重大的教训我们往往不会立即就接受,而宁愿躲到我们天生就贫乏的灵魂里去;但是尽管如此,这个教训也不会完全无用。——歌德 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毛泽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邓小平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求实在人际交往中就是真诚。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因为欺瞒和狡诈终究会被时间老人剥得体无完肤。 求实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它能辩证地看待一个人,一个民族,实事求是毫不隐讳地挑出弱点,沉淀长处,树立更高尚的品德。 求实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古今中外,凡是事业成功,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对一切都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忌浮夸。如果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哗众取宠,其后果必是可悲的。 求实的对立面是教条。一个政党死守教条将会失去支持,一个国家采取求实政策,定会走向繁荣。 格言名句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王豫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必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鲁迅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华罗庚 不踏实的人就像水上浮萍。——中国谚语 真实是人所持有的最高级的东西。——乔叟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毛泽东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事实并不需要序言,它自会表明态度。——奥勒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卡莱尔 一个事实,抵得上整船的装饰品。——英国谚语 要达到预期目的,求实精神要比丰富知识更重要。——博马舍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如果你在写作,为了让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不断地汇聚你的笔下,你少不了观察;如果你在作画,为了让笔下的景或人灵动起来,更逼真地以画笔反映生活,你少不了观察;如果你在搞科研,为了有所发现,为了破解自然之谜,你同样少不了观察。 观察的对象为客观事物或现象,观察的态度应该为认真、细心,观察的直接目的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它的最后目的是对第一手资料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如何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好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观察后深入地思考、比较。因此,仔细看、做笔记、思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由于观察时粗心、疏漏,导致观察不真实、不全面,或者观察后没有将观察所得及时形成书面的东西,或者勤于观察,懒于思考、比较、加工,观察都将前功尽弃。 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剩下来就是将观察培养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 格言名句 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李四光 观察是生活中一种最为持久的乐趣。——梅里狄斯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瓦托夫斯基 观察为我们的理解供应了全部的思想材料。——G.墨森、J.柯瓦奇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 观察、实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式。——李四光 科学是指:不分过去与现在,对具有可能性的事物所做的观察。——达·芬奇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斯迈尔斯 不会观察的人,即使有眼睛,也和盲人一样,看不到身边出现的奇迹。——巴甫洛夫 多观察、多经历、多研究,是学习中的三大栋梁。——狄斯雷利 我们如果能虚心地接受并观察呈现在眼前的所有事物,必定可以掌握时机,获得灵感。——松下幸之助 使人获得智慧的不是岁月,而是观察。——西鲁斯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唐代古文大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也,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怎么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去向老师请教,那些疑难问题,一辈子也得不到解决。这是讲的从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作为老师,通过自己各方面的努力,起码在某一方面是可以帮助求知者取得进步的,同一个老师或者不同的老师从多方面给予指点、指导,将会促成求知者赶上并超过老师,这个道理不言自明。 多向老师请教,多拜师学艺,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何乐而不为呢?能者为师,这里的“师”,并不狭隘地指学校里的老师。 格言名句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尚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务学不如务求师。——扬雄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圣人无常师。——韩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苏轼 除我之外皆师也。——吉川英治 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一辈子有老师。——池田大作 不管你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和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没有老师的人是最孤单的。——池田大作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博学多闻的人总让人敬慕。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博学者走的是一条艰辛而寂寞的路,他们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其间,任何一点浮躁、怠惰和松懈,都会影响学业。 博学并不是在学海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是到处拾取几句“箴言”来装潢门面。博学并不等于不深入下去,不进行钻研。博学是在广泛涉猎后的开阔思想下研究、寻求突破口,是在博览群书后高屋建瓴,产生新发现、新观点。博学的人,在事业上往往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目光。 博学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今天的积累,就为明天的博学作了准备。 格言名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戴圣 博览多闻,学问习熟。——王充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后,犹目盲、耳聋、鼻痈者。——王充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葛洪 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张商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杨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 非博不能成专,专的要求,又促使他非博不可。——夏承焘 一个人一辈子只读那一类的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也永远不能开禁。——周谷城 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谢尔登·格拉肖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天回地转,稍不留意,岁月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顾。它能使红花萎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变成白发,让童稚变为老朽。时间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格言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古辞·长歌行》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萧绎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卢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国谚语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李大钊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将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作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董必武 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到失时的痛苦。——但丁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雨果 智慧的总和就是献身工作加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爱默生 失去的土地总是可以复得的——失去的时间则将永不复返。——罗斯福 延宕是偷光阴的贼。——狄更斯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您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利用寸阴是在任何种类的战斗中博得胜利的秘诀。——如斐尔特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夸美纽斯 谁吝啬时间,时间对谁就慷慨。——俄罗斯谚语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在你指尖轻轻溜过。——美洲谚语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美洲谚语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众所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暴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恒不光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格言名句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郭沫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维特兰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汉族谚语 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荷兰俗语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船去星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进而去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人们对足下的土地感兴趣,才会建起无数宏伟壮观的建筑,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伟绩。人们对生活感兴趣,才去发掘生活的美,去讴歌生活,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 缺乏兴趣,就是缺乏对生活的热情,样样不感兴趣,生存就毫无意义。 兴趣只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才能变为终生不渝的志趣。这种志趣能够激发人全部的力量去斗争,去创造,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加瑰丽多彩。 格言名句 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童第周 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莎士比亚 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罗素 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奥斯勒 主要的是,要兴趣盎然地做一切事情,这就能把生活点缀得更美好。——兰道 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 认为用强制的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爱因斯坦 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贝弗里奇 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要靠浓厚的兴趣支持。——松下幸之助 自己感觉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维斯康特·约翰·莫里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没有强烈、入迷的兴趣,就没有科学家。——涅斯米扬诺夫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要成就一番事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专注就是集中注意力,不分散精力,不三心二意。专注来自目标的专一。目标专一,才会集中精力、体力,才会越进越深,越来越向目标靠近。目标专一,才不会浪费智力、体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三心二意,一天一个主意,必将一事无成。专心源于酷爱,源于如痴如醉。“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专心执著于某一追求,还得耐得住寂寞,不受外来的、与自己目标无关的名利的影响。只有用心专一才能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专注到放弃其他一切事情,甚至废寝忘食,却又乐在其中,必能有所成就。至精,至善,至美,为专注的最高境界。 格言名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心技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荀子 鹿驰走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所以及者,顾也。——尸佼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淮南子》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董仲舒 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素书》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性情宜平,心思宜专。平则不偏,专则不杂。不偏则事理得,不杂则可免始勤终怠之弊。——陈宏谋 一个人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既要翻译,又要做小说,还要做批评,并且也要做诗,这怎么弄得好呢?——鲁迅 对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首先要专心……另一个要点是持之以恒。”——谷超豪 贤者有言,一个人到处分心,就一处也得不到美满的结果。——乔叟 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尼采 全心灌注在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爱默生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勤学就是经常性地学,广泛地学,不间断地学,跟“惰学”相对。业精于勤,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于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学是抓零取碎,勤学的过程是滴水成池的过程。勤学不等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等于不分青红皂白,来者不拒。学习的内容,朝着一个方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勤”则贯穿始终。勤学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这涉及恒心、毅力。勤学之初,宜努力使之成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勤学就显得很自然了,那时,勤学将是生命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失之,倍觉空虚无聊。 格言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不可以已。——荀子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君子之学也,岂可一日而息乎?——欧阳修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识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爱因斯坦 好学不倦者,必成天才。——林肯 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于世间。——亚历山大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零零碎碎的感性的认识积累多了,如何向理性的认识过渡?接受的同时,对现存的结论产生怀疑,这个结论究竟正确与否?偶然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否有其必然性?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 格言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白居易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杨时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晁说之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凡有疑,则精思之,思精而后讲论,乃能有益。——胡宏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邹韬奋 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老舍 只读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王梓坤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爱因斯坦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牛顿 要审慎地思考,但要果断地行动。——科尔顿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思索吧,思索能引人入胜。——车尔尼雪夫斯基 思索使人伟大。——巴斯卡 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甘必大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要著书立说,要做事业,就必须研究古人或同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方法、经验。要研究,就得积累。大凡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 积累,不是来者不拒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吹毛求疵到鸡蛋里去挑骨头,积累需要眼光,需要判断,然后才能披沙拣金、去粗取精。 积累靠勤,靠恒,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摈躁,当你由于积累而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了,你才会体悟到积累的真谛。 格言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王充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冯梦龙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贾兰坡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我站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歌德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以建筑为例,要盖房子,首先必须打地基。房子盖得越高,地基越要向地下延伸,而且越要打牢,越要用水泥、钢筋等浇铸。沙滩上是决计盖不成房子的。当我们说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往往会说它是空中楼阁,因为没有地基,空中是造不成房子的。 求知之路上,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扎实,也是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的,因为基础是根本,是出发点,没有基础就没有起点,没有起点就没有过程,更谈不上有终点了。 “心慌吃不了热粥”,“一口吃不成胖子”,故打基础时,断不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由近及远,循序而进,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就是这样从基础走出来的。 格言名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根深而枝叶茂。——徐干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袁守侗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端淑 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要记住,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吴晗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王梓坤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苏步青 就算你是特别聪明,也要学习,从头学起!——屠格涅夫 在攀登学问的高峰以前,先应该去学习它的ABC。——巴甫洛夫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佐藤一斋 知识的基础一定要凭阅读建立。——培根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谚语 求知之道求知之道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一不是吃过不少苦的。李时珍访采四方历尽千难万险,齐白石练习刻字磨石成泥。吃苦是成功的先导,正如孟子所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事业心强的人,不管怎样的苦都能忍受下来。随着对事业的不断投入,会逐渐淡忘“苦”的感觉。如果已经以苦为乐了,说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崇高境界。这时,收获就会接连不断地到来。 刻苦一旦成了生活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任何不幸和挫折都压不垮他,因为刻苦已把他的意志磨炼得如钢铁一般了。 格言名句 唯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刘向 修炼多从苦处来。——袁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鲁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永远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卡莱尔 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一般地说,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卢梭 不劳苦,无所得。——富兰克林 即使一个人天分很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作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柴可夫斯基 苦难是成功途中的考验。懦弱的人必然在苦难之下被淘汰,只有坚强的人才会走完自己认真想走的路程。——罗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