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菊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菊苣chicory菊科(Compositae)菊苣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野生菊苣的一个变种。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别名欧洲菊苣、苞菜。食嫩叶,叶球或根,宜作凉拌菜。在软化栽培后,直根可作饲料,含苦味物质马栗树皮素、马栗树木甙、野莴苣甙、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等,有清肝利胆功效。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古罗马和希腊已有栽培。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根出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先端锐尖,叶缘齿状。头状花序,花冠舌状,青蓝色,聚药,雄蕊蓝色。瘦果,有棱,顶端戟形。种子小,褐色,有光泽。春季或初夏露地播种,行株距40×11厘米。软化栽培时,秋季连根挖起,切去根先端留6~7厘米长,贮藏在冷凉处,晚秋至春季取出,在温室或地窖中软化。密集栽植后覆沙或细土,厚15~20厘米,避光,保持湿润,但不可过湿,以防止根部腐烂。温度保持15~20℃。20~25天形成白色叶球,品质柔嫩,无苦味。温度10~12℃时,需30~40天收获。采收时切掉叶球,除去外叶。采收两次者,第一次收获外围大叶后,留下顶芽;第二次收获叶球。露地软化栽培时,挖沟栽根,盖土(或沙)后,再盖马粪,提高土温。 菊 苣 菊苣chicoryCichorium intybus,别名欧洲菊苣,苞菜。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根出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先端锐尖,叶缘具齿,头状花序,序径3.5cm,花冠舌状,花色青蓝,雌蕊蓝色,花期长,梅雨时仍有开放。瘦果具棱,顶端戟状。种子小,褐色、光亮。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春季或初夏露地播种,株行距11cm×40cm。可作野趣园林材料或疏林杂植,嫩叶和根可食。 菊苣药名。见《新疆中草药手册》。又名卡斯纳 (维名)。为菊科植物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 或毛菊苣C. glandulosum Boiss. 的全草。分布西北、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西等地。微苦、咸,凉。清肝利胆,利尿消肿,健胃。治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胃脘疼痛。煎服: 9~18g。全草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野莴苣苷 (Cichoriin)、山莴苣素 (Lactucin)、山莴苣苦素 (Lactucopicrin)。根含山莴苣素、千里光宁碱 (Senecionine)、山莴苣醇 (α-Lactucerol)、野莴苣苷。还含单咖啡酰酒石酸、菊苣酸(Chicoric acid)、咖啡酸、绿原酸、新绿原酸等。花的浸剂对动物注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增强心脏活动; 花的煎剂及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在体外有抗菌作用。根中提取的苦味成分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有报道菊苣中含致癌烃。 菊苣chicoryCichorium intybus L.,又称欧洲菊苣、苞菜、野生苦苣等。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2n=2x=18。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中国栽培很少。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根出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先端尖锐,叶缘齿状。头状花序,花冠舌状,青蓝色,聚药,雄蕊蓝色。瘦果,有棱,顶端戟形。种子小、褐色,有光泽。以瘦果为播种材料。秋季连根拔起,冬春在15~20℃的保护地中避光保湿,进行软化栽培。叶球白色,品质柔软。嫩叶、叶球或宿根可作凉拌菜。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木苷、野莴苣苷、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等物质,有清肝利胆功效。 菊苣 菊苣别名蓝菊。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基生叶长圆形,茎生叶向上渐小。果柱状倒卵形。花期6—8月。产阿勒泰、米泉、乌鲁木齐、玛纳斯、塔城、沙湾、博乐、伊犁等地。具有清热、利尿、利胆、消炎的功能。药用地上部分。主治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气管炎等病症。根含芳香族物质,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有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 菊苣 菊苣菊苣,维吾尔药物名卡森,别名卡斯尼。为菊科植物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原苏联、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新西兰、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均有分布。 ☚ 西瓜子 绿豆 ☛ 菊苣chico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