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殿中将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殿中将军 殿中将军官名。三国时魏置。掌殿中宿卫。《宋书·百官志》: “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晋武帝时,殿内宿卫,号曰三部司马,置此2官,分隶左右2卫。江右初,员10人。朝会宴飨,则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晋孝武太元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宋高祖永初初,增为20人。其后过员者,谓之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其后并无复员。” ☚ 殿中校尉 殿中司马 ☛ 殿中将军 殿中将军宫廷侍从武官。三国曹魏时即有,官秩六品。主要职责是执掌宫廷侍卫,督守殿内,每逢朝会,戎服侍从皇帝左右。夜开城门,执白虎幡监之。晋武帝司马炎代魏,设左卫、右卫二军为中央禁卫军,于二军中设殿中将军统领侍卫。东晋沿置,多选门阀之士充任。南北朝时员额愈多,品秩愈低,为左、右卫将军的属官,掌侍卫殿庭。隋代设殿中将军,与积射、强弩将军同为宫廷侍从武官,分别统领所属侍卫,位六品。 ☚ 积射强弩将军 武骑将军 ☛ 殿中将军diàn zhōng jiāng jūn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殿中禁兵,督守殿廷,员一人,六品。西晋置殿中将军十人,分属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朝会宴飨及乘舆外出,值侍左右;夜开宫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其后,南北朝沿置,掌侍卫,员数渐多,品秩渐低。参看《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志下》。 殿中将军武官名。三国魏始置(蜀称殿中督,吴无), 秩第三品, 掌督守殿内。其属有殿中中郎将、殿中校尉、殿中都尉、司马、羽林郎。晋沿置,秩六品,分隶左右二卫,掌殿内警卫。《宋书·百官志下》说:“江右初员额十人,朝会宴飨,则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晋孝武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其下有殿中中郎、殿中校尉、殿中都尉。南朝宋沿置殿中将军,秩六品,永初初年增员额为二十人。其后过员者谓之殿中员外将军。南齐之制同宋。梁制秩一班,陈为九品。北朝不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