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生Takefu城市名。 在今日本本州中北部,福井县中部。古代为越前国首府,又称府中町公元1890年设市。 武生郑大升,字美斯,号武生,清山东人。好文,嗜画,山水、人物、花卉,笔力遒劲,各臻其妙。 武生 武生戏曲脚色行当。生行的一支,饰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武生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多饰演大将,扎大靠,穿厚底靴,武打重在功架,如《挑滑车》的高宠、《长坂坡》的赵云、《别母乱箭》的周遇吉;短打武生穿紧身短装,着薄底靴,武打重在身手敏捷,如《白水滩》的十一郎、《十字坡》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等。 ☚ 红生 丑 ☛ 角色 角色角(主~;配~;正~;反~) 脚 ☚ 演员 歌手 ☛ 武生亦称武生员。即武科秀才。明代实行科举考试,分文科与武科。武科童生经州县考试合格者即为武生,有权参加省级乡试。 武生“武学生员”之简称。明初指送入两京武学读书的武官子弟。正统六年(1441),两京始设武学,京卫都督以下子弟四十人,幼官一百人,都指挥五十一人入学读书。以后陆续由各都司、卫、所年满十岁的世袭军官子弟中选派。成化后,改为考试,每年冬季举行,入学者通谓之武生。崇祯十年(1637),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以备征用。清沿明末之制,武生皆附儒学,除骑射外,兼习“武经七书”等。武生学额,顺治二年(1645)定,京卫武童生每年春、秋二季考试,每季取进五十名;直隶各省由学政三年一考,多寡无定额。康熙三年(1664),京卫归并顺天学政考,共取进百名,十年定各省武生照文科例,分大、中、小学录取,府学二十名,大州、县学十五名,中州、县学十二名,小州、县学七八名。 武生清代八旗满洲等旗人武童和汉武童应武童试考中者之专称。3年内须应岁、科两考,欠考3次以上者黜革。文艺较优,不能骑射者告退。学政3年任满离任前,举行1次考试,优者升入国子监。武生无廪、增、贡生等名目。八旗武生,月给钱粮。以此入仕者为正途出身。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废武科后停授。 武生 武生即指武学生员。据《明史·选举志》载,崇祯十年 (1637年),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提学官一体考取。清代的武生附儒学。 ☚ 发社 教育制度 ☛ 武生 武生传统戏曲角色行当的一种。多扮演擅长武艺高强的青年人物。一般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表演上各有特点。长靠武生主要扮演大将,扎大靠,穿厚底靴,武打、功架并重,念白清晰有力,具有万夫莫当的英武气概。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挑滑车》中的高宠等。短打武生着紧身短装,薄底靴,动作轻捷矫健、翻打勇猛,侧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棠惠、《恶虎村》中的黄天霸、《十字坡》中的武松等。武生也有兼演部分武净戏,如《铁笼山》中的姜维、《拿高登》中的高登、《金钱豹》中的金钱豹,以及猴戏中的孙悟空等。 ☚ 红生 长靠武生 ☛ 武生亦称“武生员”。即武科秀才。明代实行科举考试,分文科与武科。经州县考试合格者的武科童生称为武生,有权参加省级乡试。后演变为京剧中的角色,也称武生。参见“武科”。 武生wu sheng【戏剧】actor playing a martial role 武生wusheng;part of military man;martial ro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