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鼻畸形
鞍鼻 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前者较多见,系鼻骨或中隔软骨发育不良,以致鼻梁低凹,常有家族遗传影响。后天性鞍鼻常见原因为外伤(鼻骨或软骨骨折),感染(鼻中隔脓肿、萎缩性鼻炎),手术后遗症(中隔软骨切除过高、过前)以及梅毒、麻风等侵及鼻中隔等。
按鼻梁塌陷的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1度: 鼻梁轻度低陷,鼻腔粘膜正常,先天性鞍鼻大多属此。2度:失去鼻中隔的支架作用,鼻梁塌陷,前鼻孔微向上仰。3度: 因骨及软骨的严重病变,鼻梁明显塌陷,鼻尖朝上,前鼻孔向前。可行手术整形,将软骨、骨、硅胶、聚乙烯等材料通过鼻内或鼻外切口途径置放在鼻梁部位,恢复鼻梁的形状。也有用液态硅胶或石蜡注射以恢复鼻梁形状的治法,但不持久。
歪鼻 常是鼻外伤未经整复的结果。新生儿出生时因外伤而引起鼻偏斜者并不少见。Kirschner (1955)观察到头后位胎儿在转头分娩过程中,常有不同程度的鼻向右偏斜,但多数在三个月以后回复过来。儿童鼻部受摔跌或拳击伤后的畸形,随年龄增长而愈形显著。歪鼻亦可能为先天性,鼻骨或侧鼻软骨两侧发育不对称,或鼻中隔重度偏曲,可使鼻梁向一侧偏移或呈“S”形弯曲。
歪曲一般可分为高位(骨部)和低位(软骨部)两类。前者在鼻梁上部和鼻根处,后者则在鼻梁下部和鼻尖部。严重的外伤亦可使二者同时存在。根据畸形的部位、范围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整形手术矫正之。
鼻小柱缺损 常因外伤、烧伤或感染所致,表现为鼻尖部塌陷。部分缺损一般限于小柱浅部; 全部缺损者常累及鼻中隔,严重者可因瘢痕收缩将鼻翼、鼻尖粘连在一起。根据缺损范围采用植皮、耳垂部组织移植或皮瓣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
鼻翼缺损 因外伤、感染等形成。小于1cm的缺损可用全层耳轮作复合移植修补,缺损范围较大者,宜采用皮瓣移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