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桃源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桃源行 桃源行即《蝶恋花》。宋贺铸所作(流水长烟何缥缈),名为《桃源行),系因意立名。见《东山词》。 ☚ 桃花落 桃园忆故人 ☛ 桃源行 桃源行宋诗篇名。七古。王安石作。见《王文公文集》卷三七。《王安石诗文系年》云:“此诗作年本不详”,因与《明妃曲》“同属惊世骇俗之语,当非执政后可作,故与《明妃曲》并系于是年(指嘉祐四年)。”可备一说,此诗在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的基础上,别出新意。全诗十六句,四句一韵,意随韵转。首四句点明桃源来历及桃源人反对黑暗统治;次四句描述桃源特点,“虽有父子无君臣”,指出那是无国家与王权、无等级与压迫的社会;“渔郎”四句概括陶氏文章内容,转叙渔人与桃源人感叹世代变迁;末四句感慨世乱频仍、太平时代一去不返,含影现实,尤见深意。清人金德瑛称赏此诗的立意、章法和语言:“荆公云‘虽有父子无君臣’、‘天下纷纷经几秦’,皆前所未道。大抵后人须精刻过前人,然后可以争胜”;“王荆公则单刀直入,不复层次叙述,此承前人之后,故以变化争胜”(《冷庐杂识》引)。方东树也明确指出此诗叙述桃源本事,往往以议论出之的特点:“介甫纯以议论惊空,绝不实写”(《昭昧詹言》)。宋人何汶《竹庄诗话》则引《高斋诗话》云:“荆公此诗追配古人。”翁方纲亦云:“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固不必言矣。”(《石洲诗话》卷一) ☚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 ☛ 桃源行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送梓州李使君 下一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描写桃花源的诗。诗中所描绘的桃花源并不完全同于陶 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 的桃花源,只是一个逃避乱世的、没 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空想乐园,而 王维所描绘的桃花源,却是一个神 仙境界,并且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 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的美好生活理想。
桃源行 题解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①。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偀,山开旷望旋平陆②。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③。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④。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⑤。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⑥。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⑦。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⑧。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⑨。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⑩。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⑪。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⑫。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⑬。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⑭。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河处寻⑮。 注释 ①渔舟:实指武陵渔人。津:渡口,此处即指桃花源水。 ②隈偀:曲折深幽处。旋:突出。平陆:平原、陆地。 ③攒云树:聚集的像云彩一样的树。散花竹:到处散落着鲜花和丛丛修竹。 ④樵客:即渔人。桃花源中人以为人是樵夫,故称樵客。汉姓名:渔人自己介绍自己作为汉朝人流传下来的姓名。居人:指桃花源中人。 ⑤武陵源:即今湖南桃源县,晋中武陵郡(今为湖南常德市)。但这里是虚托的,并非实指。物外:世外。 ⑥房栊:窗户,指房屋内。 ⑦俗客:渔人。指源中为仙境。引:领,邀请。都邑:各人家乡情况。 ⑧平明二句:写渔人眼中所见源中人的起居及渔樵怡然自得的生活。 ⑨去人间:离开人世。成仙:指找到了仙境。 ⑩峡里:指桃花源中。有人事:有人居住。世中:指源外。空云山:只看到一片云雾笼罩的深山。云山,远离尘世的地方。 ⑪不疑句:渔人知道找到这个仙境是非常难得的。尘心:世俗人之心,指渔人思乡这心。 ⑫山洞:渔人离开桃花源。无认:不必说。游衍:心情游玩。 ⑬峰壑:峰峦山沟。今:渔人重去时。 ⑭几曲:指随着溪水转了几个弯。云林:指桃花源人隐居之所。 ⑮桃花水:每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雨水多,河水泛滥,故称桃花水。 赏读 开头六句袭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文意,叙写渔人步入桃花源的过程。“遥看”二句写桃花源中的美景,将陶文中富于乡土气息的描绘转化成神仙洞府式的景致。“樵客”六句也与陶文在意旨上有较大出入,他把自耕自种、怡然自得的乐土,改造成隐士们超然物外的林泉。“惊闻”二句写村人邀渔人们还家情景,与陶文相仿佛。“平明”二句写村人早起暮归的安宁生活。“初因”以下四句写桃花源中人因避乱而成仙,已与人世云山相隔,不相往来,把陶文中写的世外桃源彻底改造成神仙世界。诗的结尾写渔人因尘心未尽,思念家乡辞别桃源,与陶文意相似。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王维对《桃花源记》的一种理解。全诗描绘了一个桃红水绿的仙境,虽与陶文不同,但在遥隔云山不知人世的空幻色彩下,却仍然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洋溢着蓬勃生机,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桃源行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几经秦。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富于魅力的乌托邦,唐宋诗人往往通过再创作,对桃源世界的性质、意义予以文化的阐释,其中较有名的是王维《桃源行》、韩愈《桃源图》和王安石的这篇《桃源行》。王安石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前四句全翻陶诗开篇的“秦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但用了两个形象的事例来概括秦纪之乱,指鹿为马、是朝纲乱矣;大筑长城、是民心失矣。可谓扼要,还不是新意。此节新意在把桃源人称为“种桃者”——陶渊明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也没有暗示过。王安石把创造和平世界的桃源人称为“种桃者”与陶渊明诗所谓“相肆命农耕”、“菽稷随时艺”虽不尽吻合,却很有诗意。 紧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生活。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句,虽然是基于陶诗“秋熟靡王税”的话,但单刀直入,提法更加明快,指出桃源世界并不否定血缘关系,它的本质在于没有封建等级制度。 以下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主要内容,写武陵人与桃源人交换信息,各有一番感叹。记中止说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诗则补足武陵人感慨——“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确切知道秦时的具体情况。 末四句借桃源人之口对因天下无道、不断进行改朝换代的战争表示感慨。“长安战尘”指西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及其后的战乱频仍,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梦如痴,赔了不少眼泪,“天下纷纷几经秦”亦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妙语,盖一经秦已不堪其苦,况“几经秦”耶!“纷纷”形容亦佳。 本篇故事新咏,非为作诗而作诗。“重华一去宁复得”云云,反映出作者对圣君治世的向往,间接表现出杜诗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理想。此诗与晋唐人诗格调不同,一是重整体把握而不作具体描绘,所谓大处落笔;二是叙述往往以议论出之,并靠议论警拔、语意出新取胜。诗中“虽有父子无君臣”、“天下纷纷几经秦”等语,皆前所未道而精刻过人。 桃源行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①。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②。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③。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④。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⑤。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⑥。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⑦。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⑧。平明间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⑨。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⑩。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11)。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12)。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13),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14)。 【解题】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九。”则约作于开元七年(719)。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并诗》以后,历代文人争相摹写,然佳作不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王维)而造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四谓“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维)、韩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 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此诗按《桃花源记》原来顺序抒写,但已变换了陶诗主题,陶诗主题是对避世之人境的向往,而此诗则改为对仙境的憧憬。反映出王维早年受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注释】 ①逐水:顺水。古津:古渡口;一作“去津”,远流而去的溪水渡口。②坐:因。红树:开满红花的树。③潜行:摸索行进。隈隩(wei ao):曲折幽深。旷望:旷野在望。旋:转而。平陆:平坦的陆地。④攒(cuan):聚集。云树:形容树木高耸云霄。千家散花竹:家家都分散种着花和竹。⑤二句用《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段文意。樵客:打柴人。上句谓打柴人传告汉以来各朝名字。⑥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此处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当是附会。物外:人世之外。⑦房栊:房中窗户。喧:声音大而嘈杂。⑧二句意谓惊闻渔人到来纷纷聚集到一起,争相引领渔人回家详问原来家乡的情形。俗客:指渔人,因桃源中人以仙境自居,故指渔人为“俗客”。引:领。都邑:指居人原来的家乡。⑨平明:天亮时。闾巷:街巷。扫花:古时以扫花径表示迎客诚意。开:开门。薄暮:傍晚。⑩二句对陶渊明原诗进行了改造,意谓开始因避乱而离开人间,等到做了神仙就不再回去了。(11)二句意谓此间居人已不知有人间之事,世人也只能空自遥望云山而已。(12)二句意谓本来不疑仙境难以闻见,如今居然亲身经历,只是尘心未灭,还有思乡之念,故而离去。灵境:仙境。(13)二句意谓出洞后又觉得桃源值得留恋,不管山水远隔,还是想辞家长游。无论:不管。游衍:游乐,用《诗· 大雅·板》“及尔游衍”意。(14)“自谓”以下六句即用《桃花源记》末段文意。自谓:自以为。壑:山谷。桃花水:桃花开时雨水涨溢。不辨仙源:分不清哪里是神仙世界的桃花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