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柿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柿霜 柿霜 shìshuāng 柿科植物柿子製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粉末狀,易潮解。主治咽乾喉疼,口舌生瘡,咯血,肺熱燥咳。明·蘭茂《滇南本草·柿花》:“柿霜,治氣膈不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柿》:“霜:清上焦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寧嗽,治咽喉口舌瘡痛。” 细小之物 细小之物锥匕 另见:细小 ☚ 某种程度的物品 好物 ☛ 其他拟状物 其他拟状物角(菱~;皂~) 锤(秤~;纺~) 蜡(~梅) 脊(山~;屋~) 玉(琼~) 门(闸~;灶~) 柱(水~;冰~) 耳(~房)齿(锯~) 舌(火~;帽~) 胆(瓶~;球~) 髓(木~;石~)泪(烛~;蜡~) 房(蜂~;莲~) 鱼(~雷;木~) 鳞(~甲;龙~) 鼓(石~) 嘴(壶~;瓶~;~嘴) 冠(鸡~;花~) 帽(螺丝~) 流(电~;气~) 排(竹~;牛~) 桥(鞍~) 井(矿~;天~) 花(蚕~;钢~) 絮(柳~;芦~) 臼(~齿) 结(喉~) 铃(杠~;哑~) 翼(机~)套(手~;袖~;笔~) 垄(瓦~;沙~) 箱(风~) 槽(牙~)山(~墙;冰~) 叶(百~窗) 爪(掣~) 栓(~剂) 尺(镇~;戒~) 核(煤~) 盘(磨~;棋~) 质(金~) 芽(肉~) 霜(柿~) 囊(胆~;肾~) 脉(叶~) 台(戏~;讲~) 脑(樟~;石~;豆腐~) 龙(~舟;火~)峰(洪~;驼~) 瓜(脑~) 蛇(~予;~弓) 礁(珊瑚~) 玻(~璃丝) 苗(火~) 乳(豆~;石钟~) 襻(车~;鞋~) 帘(眼~) 豆(土~) 鹿(~砦) 钱(榆~;纸~) 锁(石~;长命~) 潮(热~;高~;心~) 床(机~;车~) 裙(桌~;围~)刀(~币;冰~) 掌(仙人~) 缸(汽~;灰~) 桃(棉~;核~) 沟(瓦~) 牙(月~;轮~)腿(床~;桌~) 碗(钢~;轴~) 盒(骨~) 杯(金~) 柳(~眉;~腰) 腰(~鼓) 缨(萝卜~) 屏(网~;荧光~) 芽 枪(烟~) 炭(山楂~) 流(暖~) 花(泪~;葱~;油~) 峰(乳~;驼~) 觜 穗(~头;旗~) 月 ☚ 拟状物 某种用途的物品 ☛ 柿霜药名。出 《本草纲目》。又名柿饼霜、柿霜饼。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 的果实制成柿饼后所生的白色粉霜。甘,凉。入心、肺、胃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治肺热燥咳无痰,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肠风痔血,上消。冲服: 3~9g; 或作丸含化。本品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柿霜shìshuāng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 的果实制成“柿饼” 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甘, 凉。入心、肺经。清热, 润燥, 化痰。治肺热燥咳, 咽干喉痛, 口舌生疮, 吐血, 咯血, 消渴。冲服: 3 ~9 克; 或作丸噙化。本品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柿霜 柿霜柿霜,始载于《滇南本草》。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koki L. f.的果实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本品味甘,性凉。归心、肺、胃经。功能润肺化痰止咳,清热生津。主治肺热燥咳、劳嗽咯血、咽喉干痛、口舌生疮、消渴,及肠风痔血等证。一般多单用,每日早、晚以开水调服,或与其他药配作含化剂用。如《本草汇言》治痰火咳喘,以柿霜配瓜蒌霜、黄芩、天冬、青黛、海浮石、风化硝等蜜丸含化; 《沈氏尊生书》柿霜丸治阴虚喉痛,以柿霜配硼砂、元参、天冬、麦冬、乌梅肉蜜丸含化等。冲服,6~15g。风寒咳嗽者忌服。 ☚ 瓜子金 毛大丁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