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事件。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革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由于长期的割据分立,各自为政,各国之间壁垒森严,关界阻隔,交通受到重重阻碍;各国制度不同、文字异形,货币和度量衡器的差别,又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连绵不断的战争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更造成极大破坏。因此,改变割据状态,实现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此后的百余年间,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并实行奖励耕织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将士战斗力极强;其疆土范围,至昭王时(元年至五十六年,前306年~前251年),已东到河南中部和河北南部,西到甘肃、四川,南到两湖,北到山、陕,版图之辽阔,实力之强盛,超过了关东六国中任何一国。统一中国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秦国身上。秦统一六国,总体上采用了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战略。在秦始皇执政前,秦已于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在此建南郡。以后又连续对楚、韩、赵、魏用兵,不断占领这些国家的土地。四十七年(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大败赵军,坑杀赵军40余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在李斯、尉缭辅佐下,制定一系列统一六国战略,加快了进攻步伐。十七年(前230年),派内史腾率兵攻灭韩国;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魏,占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将王翦率军60万伐楚,秦王政亲临前线巡视,至次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复派王贲攻燕辽东余部,俘燕王喜,然后回师攻打代郡(今河北蔚县),俘赵王嘉,燕、赵二国灭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仍以王贲为将,率军南下攻齐,齐降。至此东方六国皆灭。 秦始皇用10年之力,改变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各民族得以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民族共同体,对此后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