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始皇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在陕西临潼东骊山北麓的下河村附近。秦始皇嬴政的陵墓,规模宏大,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两千五百多米,外城周长六千二百多米。东侧一千五百米处,已发掘三个兵马俑坑,出土陶制彩绘兵马俑与真人同等大小,排列成阵,异常壮观。

☚ 四、陵墓、宫殿、楼台、城墙   乾陵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皇帝陵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骊山北麓,临潼以东5公里处的下河村。它南依骊山的重峦叠嶂,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嬴政刚即位时,就开始建造他的陵墓,修建了30多年,秦亡时尚未完全竣工。墓高50丈,周围5里。内部华丽,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宫殿、官府和用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是一座宏大而堂皇的地下宫殿。该陵园为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围墙。内围墙四角有角楼,坟墓在中部偏南处。坟丘为覆斗形,夯土筑造,底部近方形,每边长350米,现存高度43米。坟丘底下是地宫,平面近方形,砖砌宫墙,四面有门。坟丘西侧有铜车马坑,南侧有府藏库、北部有寝宫和骊山食宫建筑。陵园外有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

中国古代陵园。位于西安市中心东临潼区,在骊山东北麓约1km处,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秦王政一年至三十七年)。前后费时近40年,至公元前210年秦亡时陵园仍未竣工。用约70余万人穿骊山、凿3泉,下锢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共花了37年时间建成,占地约25万m2。据史籍记载:陵丘高50余丈,周围5里有余,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奇珍异宝。现高为43 m,底边为345 m×350 m的方锥形。陵园及从葬区,南北、东西各为7.5km,面积56.25km2。陵墓冢高55.05m。据1974~1978年钻探调查,陵墓有外内两城,外城周长6264m,内城周长2525.4m,面积约2km2,陵高55.05m。在陵东侧约1500m处,发现3个兵马俑坑,出土文物约1万件。1980年在陵西侧约500m处,发现大量胥役墓坑,每坑2~4人。又发现两乘大型彩绘艺术珍品铜车马,每乘车前驾有4匹马。秦始皇陵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嬴政坟墓。在今陕西临潼县东2.5公里下河村。南倚骊山,北临渭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秦王,即在骊山建陵。后秦并天下,更驱使70余万刑徒修墓。墓中“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入葬时,后宫无子嫔妃殉葬。同时,将工匠和埋藏随葬品的人员全部封闭于墓中。该墓封土原高50丈,今高76米,呈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封土外原有内外城。明代《骊山记》载:“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 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内外城墙宽约8米,高约8—10米。城今不存,经对遗址勘测,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原有大型宫殿,经项羽焚烧和后代破坏,已荡然无存。在外城之内,发现大型马厩坑二处,小型陪葬坑和珍禽异兽的瓦棺葬坑数十处。外城周围也有不少庞大建筑群,如已发现的陵东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等。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公一号大墓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嬴政坟墓。在今陕西临潼县东2.5公里下河村。南倚骊山,北临渭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秦王,即在骊山建陵。后秦并天下,更驱使70余万刑徒修墓。墓中“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入葬时,后宫无子嫔妃殉葬。同时,将工匠和埋藏随葬品的人员全部封闭于墓中。该墓封土原高50丈,今高76米,呈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封土外原有内外城。明代《骊山记》载:“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 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内外城墙宽约8米,高约8—10米。城今不存,经对遗址勘测,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原有大型宫殿,经项羽焚烧和后代破坏,已荡然无存。在外城之内,发现大型马厩坑二处,小型陪葬坑和珍禽异兽的瓦棺葬坑数十处。外城周围也有不少庞大建筑群,如已发现的陵东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等。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公一号大墓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北靠骊山,南临渭水。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在位期间经十年战争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载:秦始皇即位不久,就“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70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内极尽奢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始皇陵的营建前后耗时37年之久,直至他死时还没有完全竣工。由于屡遭战火劫难,陵园的地面建筑已无存,我们只能从其遗迹来想象当年的宏伟壮观场面了。秦始皇陵园平面呈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城垣系夯土筑造。外城南北长2513米,东西宽约974米;内城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78米。内外城四面都辟有城门。夯筑的陵冢在内城中部偏南处,现略呈四方锥形,尚存高约43米,冢底部每边长约350米。每边长约350米。陵冢的东、西、北三面都发现有墓道,1980年在西墓道的过洞中出土了两乘工艺精美的彩绘四驾铜车马,约为实体一半大小,据推测可能属于五色车之一套。内城的北部是规模宏大的寝殿等建筑遗址。此外在陵园内外还有许多陪葬墓和从葬坑。1974年以来在外城东门外1公里处发现了三处兵马俑坑,并进行了部分发掘,共出土陶质兵马俑6000余件,其大小等同真人、真马,配备大批实战武器,雕塑生动,神态各异,其组成的送葬军阵,场面浩大,军容整齐,威武雄壮,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号坑址上修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供游人参观。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发现了百余座建陵役徒的墓坑群,内埋10余人至1人不等,均为屈肢葬,无随葬品。1961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黄帝陵   长陵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单位:临潼县秦始皇陵管委会 邮编:710600
电话:86-29-83912366

☚ 黄帝陵   秦始皇兵马俑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Qinshihuangling

原名骊山。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创建于前246年,历时38年建成。秦始皇将自己的坟墓称 “山”, 定名 “骊山”, 将陵园称“骊山园”。他所以不称陵而称山, 是为表示皇帝陵的等级要高于战国各国君王之上。他的陵园规模之大,雄伟壮观也属历代帝王之冠。经考古探测, 陵垣是内外两层的“重城”,设有四门及角楼。外城南北长2173米,东西宽974米,周长6250米。陵墓呈方形覆斗式,位于内城的南半部, 正当在东、西、南三面的两重六门的交点上, 为整个陵园的西南部。按古代礼制, 西南偶为尊位。陵墓高76米, 周长2000米。据史书载,巨大的墓宫,是穿凿骊山,浇灌铜液铸成的,上具象形日月星辰,下具象形江河湖海,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应有尽有,可构成一座宏伟的地下宫殿。陵墓北半部是建筑群遗址,有寝殿、便殿,西北侧有饮食宫遗址。在陵墓的内外城的南部以东为陪葬区。陵墓的西侧约20米处,发现一铜车马坑,出土两乘彩绘铜车马,前后面西排列,车均为双轮、单辕。前驾四匹铜马。车上各有铜御官俑一件。陵园外城东侧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据计算,有陶俑7000多个,陶马600多匹,它们面向东方,组成一个拱卫陵墓的屯卫军阵,俑坑以西还有马厩坑等。整个陵园坐西向东,并位于国都咸阳城正东方,而朐县的“秦东门阙”又居于咸阳和骊山园的正东方,这种设计的用意,正是表示墓主坐镇西方、面向东方的最高尊长的地位。

秦始皇陵位置图

1、2、3. 兵马俑坑

☚ 阿房宫   秦兵马俑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五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即位以后,便开始在骊山营建陵墓,统一中国之后,建陵工程更加扩大,征调劳动力达七十余万人,前后延续三十余年,直到秦亡,陵园尚未全部竣工。整个陵园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墙,内城墙长一千三百米,宽五百七十八米。外城墙长二千一百七十三米,宽九百七十四米。除内城墙北墙有两个门外,其余每面都有一门。陵丘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底部近方形,每边长约三百五十米左右,现存高度约四十三米。坟丘的东、北、西三面都发现了通往地宫的甬道。在西甬道旁发现一处车马库,出土两辆精致的铜车马,每辆车驾铜马四匹,车上各有一铜御官俑,相当真车马的二分之一。在陵丘的北部有大型建筑遗址,以精美的线雕菱纹石铺地,应是寝殿所在。内墙的东、西、南三面墙外,都有沿墙边建筑的廊房遗址,出土写有“丽山园”、“丽山食官”等文字的陶壶,知为丽山园左、右食官居处。经钻探,发现地宫周围有地下宫墙,南北长四十六米,东西宽三百九十二米,系用砖坯砌成。宫墙四面有门,东边发现斜坡门道五个,其余三面各一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地宫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久之。”可见规模之巨大。陵园东南处,发现十七座排列整齐的墓葬。发掘了八座,葬具为一椁一棺,能辨性别者五男二女,年龄在二三十岁。出土时,尸骨零乱,是被肢解后埋葬的。有的随葬品中刻有: “少府”字样,应是宫廷用品。推测墓主是被胡亥、赵高处死的秦公子、公主。在这些墓的东边还发现埋葬陶俑、活马的丛葬坑,部分陶器上刻有:“宫厩”、“左厩”、“中厩”等字,应象征宫廷马厩。陵园内墙西门外也发现有丛葬坑,分三排,左右两排为陶俑坑,中间一排为埋葬的动物。此应是始皇生前豢养的珍贵动物。在陵园东一公里处,有模拟军阵的兵马俑坑,共发现四个,其中一个是未建成即废弃的空坑。据发掘可知,1号坑原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土木建筑,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面阔九间,四周环绕回廊,前后各设五个门道。三个坑内埋葬陶俑上万件,驷马战车百余辆,战马六百余匹。这些步兵、骑兵及战车排列有序,装备齐全,组成雄伟壮观的大型军阵,再现了秦王横扫六合,威镇天下的军事力量。兵马俑的大小、高矮都与真人真马相似。陶俑的雕塑是根据不同身份、不同年龄设计的,面容和神态各异。陶马形象生动,比例适度,体现出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秦兵马俑坑不愧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宝库。

☚ 凤翔秦公陵   西汉帝陵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Qinshi huangling

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的陵园。位于今陕西临潼城北5公里处。始皇即位后,征调70余万名劳力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前后延续30余年,直至秦亡,尚未完工。秦陵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有内外两重夯土建造的垣墙,均无门。坟丘在内垣墙南半部,曾遭破坏。目前每边长350米,高43米。推测原为覆斗型,坟丘的东西北三边都发现墓道。在西道的过洞中发现两乘彩绘铜车,每乘驾铜马4匹,并各有一铜御官俑,其大小如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为研究秦代的铸造工艺提供了实例。内城墙北半部有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应为始皇的寝殿所在。陵东有始皇诸公子、公主的殉葬墓。此外,还有著名的秦兵马俑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大规模的造陵活动,对以后的汉唐皇陵建筑有较大的影响。

☚ 楚纪南城   长城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骊山东北麓。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吞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称始皇帝。《史记·始皇本纪》载,嬴政于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不久,即沿骊山营建陵墓。吞并天下后,曾驱使刑徒70余万人筑陵,前后历时36年之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墓室穷极奢侈,“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入葬时,秦二世将后宫未生子之嫔妃全部殉葬,并将全部造墓工匠关闭墓内,以防泄密。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边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620平方米。东部有南北长廊和东西向11条过洞,有兵马俑6000多个,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分别执青铜戈、矛、戟和弓弩等武器。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约有兵马俑1300余件,战车80余乘,其中车马356件,鞍马116件以及大量金属兵器和其他文物。所布列的曲形军阵,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等多兵种混合编成,共有四个单元,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阵中有阵,营中有营,可分可合,阵列复杂,兵种齐全,姿势多样,如射俑,有骑射、立射、跪射等不同射姿,内涵丰富,其雕塑艺术比一号、三号坑兵马俑更为精湛。三号坑面积约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形,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似为军旅统帅机构。所有出土兵器均为经铬处理的青铜制品,至今犹锋利如新,寒光逼人。秦兵马俑以写实手法表现真人、真马。武士俑高约1.8米,神态威严,相貌各异,所着服装、甲胄和排列位置可明显区分出从将军到伍卒的不同等级和身份。秦陵出土文物中还有两组铜车马俑,并有驭手,通体鎏金错银,雕镂精美。秦兵马俑是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的杰作,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艺术史和秦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被称为世界奇迹,当之无愧。它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汉人贾谊《过秦论》言其“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之三则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之语。游览中,以诗文参验秦兵马俑,可获得更深刻的悟解,倍增游兴。今一号坑已建成博物馆,复原其威武阵势和雄壮军容。二号坑采取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已接待游人。秦始皇陵园尚有众多的陪葬墓,现已发现3处90多座,其余的将陆续发掘。

☚ 庆山寺舍利塔遗址   3. 蓝田县 ☛

秦始皇陵

秦朝开国皇帝嬴政陵园。为中国封建帝王陵园之首创。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秦始皇即位后即开始营建,前后长达30余年,至秦亡时尚未全部竣工。陵园呈长方形,南北2500多米,东西970多米。内外两层垣墙,四面各设有门。垣墙内现存高大的封土堆,在墓道中发现铜车马,墓室尚未发掘。陵园东边有始皇诸公子、公主殉葬墓,埋置陶俑、活马的从葬坑、兵马俑坑。西边有埋葬役徒的墓地,建筑材料堆场等。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秦始皇赢政的陵墓。冢高76米,周长2公里,据深测,陵园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25.4米,外城周长6264米,东侧1500米,发现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已被发掘并建立了博物馆。据《史记》记载,墓地建筑宏伟,墓中以水银造江河,以鱼膏为灯烛,宫观百官,奇珍异宝,不可计数。

☚ 骊山   乾陵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赢政的陵墓。 在陕西省临潼县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下河村附近。陵墓高55.05米 (原高为115米) 周长2000米。相传始皇即位,即穿治骊山; 及并天下役使70余万人欲筑陵墓。经1974—1978年调查钻探,陵园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25.4米,外城周长6264米。“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 徒𤖔满之”。 陵东侧1500米处有兵马俑坑3个,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兵器。近万个陶质卫士分别组成步、弩、车、骑四个兵种,手执各种弓、箭、弩及青铜戈、矛、戟等兵器,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面向东方,均装置在地下坑道中。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造型生动,比例适当,细部刻画尤为精致,反映了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在陵西约500米处有大量胥役墓坑,每坑2至4人,大都屈肢埋葬。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桂林山水   秦皇岛市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临潼东约五公里的骊山北麓。该陵从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十二岁即位时开始修建,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时为止,历时37年,修陵工匠和刑徒达70余万人。规模宏大,形势雄伟。分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中心,保存有高76米,底485米×515米的夯土陵丘。内城方形,周长2525.4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它的面积,当地群众传为九顷十八亩,可能是取“久久”吉祥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陵内“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1981年考古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使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汞量测量方法,在秦始皇陵封土表层中发现了很强的汞异常,面积达12000m2。据考古钻探资料,该异常位于秦始皇陵园的内城中央,这证明了《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有大量埋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该陵在历史上曾遭受多次破坏,其中大规模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曾以30万人,“盗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运物不绝”;第二次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又经过一次大规模的破坏。近代以来有人又从陵顶到陵底,修遍了战沟,蜿蜒环绕,陵顶上还挖有一大坑。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该陵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后,考古工作者在该陵周围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1974年,在外城以东1225米处,发现三个兵马俑坑。1980年在陵冢西约500米处,发现大量胥役墓坑,每坑二至四人,大都屈肢埋葬。在陵墓周围的地头、近旁,堆积有大量的残砖破瓦、卵形路面石以及焦土等。特别是水道、秦砖、秦瓦等,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些砖瓦上还饰有流利大方的图案花纹和“左司高瓦”、“左司渭瓦”、“登宫水”等陶文,可证明该陵的建设以及随葬品的制作,当时是设有专门机构和专门官吏掌管的。1981年在陵西侧内外城墙之间又发现了丽山飤官建筑遗址等。这些文物及其考古遗迹的发现,对于秦代历史考古和建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秦东陵   秦始皇陵陪葬墓 ☛

秦始皇陵

中国第一个皇帝的陵园。俗称“骊山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000米处。秦始皇即位之后便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后,建陵工程更加扩大,征调劳力达70万人,前后延续了30余年,直到秦亡,陵园尚未全部竣工。他开创的陵园制度,对后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很大。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勘查。1974年以来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联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复查。
陵园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夯土筑造的垣墙。内垣墙南北1300米,东西578米。外垣墙南北2513米,东西974米。内外垣墙每边都设有门。坟丘在内垣墙内的南半部。夯土筑造,底部方形,每边长约350米,现存高43米。坟丘的原来形状,因年久塌毁,已不甚明显,估计应为覆斗形。坟丘的东、西、北3边都发现墓道。在西墓道的过洞中发现彩绘铜车2辆。内垣墙的北半部,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遗址,应是秦始皇的寝殿处所。内垣墙的东、西、南3面墙外,都有沿墙边建筑的廊房遗址。地宫轮廓呈长方形,长约460米,宽约400米。据史载,地宫内筑有各式宫殿,陈列各种奇珍异宝,并挖有山川江海模型,灌以水银。地宫附近有无棺无尸的陪葬墓,还出土中国现存最早的板瓦墓志铭,以及建陵时官员所住的附属建筑等,规制宏大。近些年陵墓附近出土大批铜器、漆器、银器,并有数千个陶彩绘兵马俑等。陵园东边有始皇诸公子、公主的殉葬墓,有埋置陶俑活马的丛葬坑群。陵园西边有埋葬役徒的墓地,还有打制石材、烧制砖瓦和堆放建筑材料的场地。该皇陵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陵

Tomb of Qin Shi Hua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