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永《定风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柳永《定风波》《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②终日厌厌倦梳裹。③。无那。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⑤ 早知恁么。⑥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⑦镇相随,莫抛躲。⑧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是事:事事。可可:不在意、漫不经心。②暖酥:脸油或头油。腻云:喻女子的头发。亸(duo朵):下垂。此指头发披散。③厌厌:精神萎靡不振。倦:厌倦。梳裹:梳妆打扮。④无那:无奈。⑤薄情:薄情郎。无个:没有。个:语助词。⑥恁么:如此。⑦鸡窗:书窗。典出《幽明录》。相传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至甚,恒笼著于窗间。鸡忽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遂以鸡窗谓书房。与:给。蛮笺象管:蜀笺和以象牙为笔杆的毛笔。吟课:读书作诗。⑧镇:长。抛躲:抛弃、回避。 【译文】 自从春天到来,我怕见绿叶,愁见红花,情绪消沉,什么东西都不放在心上。阳光已照着花枝的顶端,黄莺在柳条间穿来穿去,但我还搂着锦被懒得起床。往昔丰润酥嫩的姿容消失了,浓密如云的头发乱蓬蓬,但我整天懒洋洋,无心去打扮、梳妆。真是无可奈何啊,恨那薄情郎离家之后全无音讯,怎知他去了什么地方? 早知道今天这样,后悔当初没有把他那雕花的马鞍锁上。这一来,就能把他约束在书房里只让他与纸笔打交道,作词作诗,低吟高唱;与我整天相伴,共聚一堂。得闲时,我穿针引线做女红,坐在他身旁,这就免得虚度宝贵的青春时光。 (杨光治译) 【集评】 宋·张舜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 ‘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画墁录》,《说郛》卷十八) 【总案】 柳永词有雅、俗之分,这首《定风波》可视为其俗词的代表作。词人以“代言”的手法,“实说”的表情方式,通俗浅近的语言,将一位思妇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和悔恨哀怨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她对幸福爱情的强烈欲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人生权利被剥夺殆尽。她们只有在爱情这个狭小的天地里才敢有所希冀。但在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时代,这种希冀往往与痛苦伴随在一起。因此,反映女性对自由、幸福爱情的痛苦追求,成为俗文学的一个常见的主题。在雅文学中,在正统文人笔下,这一主题却不被重视。而柳永大胆地将这一主题引入词中,给词坛灌输了一注新鲜血液,为文人词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命题。他把满腔的艺术热情和人道精神投射给那些被束缚、遭摧残的不幸女性,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她们对生活的要求和愿望,在客观上,谴责了不公平、不人道的社会现实,使作品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艺术精神,闪烁着人性美的光彩。这不仅是此词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所在,也是柳永俗词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所在。 柳永《定风波》《定风波》·柳永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凭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柳永这首词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对她们表示同情,流露出真情实意,歌唱她们的合理要求与美好愿望。腻云亸(duo),浓密如云的头发蓬乱了。蛮笺象管,指纸笔等文具。 这首词,先写这位妇女在大好春光中空虚、寂寞、百无聊赖的景况,后写她此刻的梦幻心情。句句写实,使人如听这位不幸妇女在倾吐衷肠。语言浅显明白,只“鸡窗”一词用典。据《幽明录》载:晋代兖州刺史宋处宗,曾买得一长鸣鸡,很是喜爱,就用笼把鸡放在窗前,鸡就与人讲话,还说了一些很有见解的话,宋处宗从此也变成了善言的人。后就用鸡窗来代指书窗、书房。 关于这首词,流传下来一段有趣的故事。柳永遭“留意儒雅”的宋仁宗摈斥,要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他又去拜访了当朝宰相晏殊。晏殊说: “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 “只如相公(指晏殊)亦作曲子。”晏曰: “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针)线慵(闲)拈伴伊坐。” (见张舜民《画墁录》)为此,柳永再次遭到摈斥,从此真的称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了。 柳永《定风波》柳永《定风波》柳 永
柳 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①,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③,腻云亸④。终日厌厌倦梳裹⑤。无那⑥。恨薄情一去⑦,音书无个⑧。早知恁么⑨。悔当初、不把雕鞍锁⑩。向鸡窗(11)、只与蛮笺象管(12),拘束教吟课(13)。镇相随(14),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15)。 千秋绝艳图(局部)【明】佚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注释 ①惨绿愁红:思妇心头苦闷,把红花绿叶都看成是愁惨景象。②是事可可:凡事漫不经心。是事,凡事,事事。可可,不在意,漫不经心。③暖酥消:肌肤消瘦。暖酥,比喻女性的肌肤。④腻云亸(duǒ):头发散乱。腻云,指女性头发。亸,低垂。⑤厌厌倦梳裹:精神萎顿,像病了似的,懒得梳妆。厌厌,同“恹恹”。⑥无那(nuò):无可奈何。⑦薄情:薄情郎。⑧无个:没有。个,助词。⑨恁(nèn)么:这样。⑩雕鞍:雕花的华丽马鞍。(11)鸡窗:书窗,书房。唐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鸟部》引《幽明录》云:“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12)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时蜀所产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做的笔管。(13)吟课:把吟咏作功课。(14)镇:镇日,整天。(15)过:原本作“度”,今据《全宋词》本改。 鉴赏 早期曲子词是用来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抒发心声的,后来其内容日益脱离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逐渐趋向雅化。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伎和市民大众的生活相当了解,又经常应歌伎的约请作词,供歌伎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用底层民众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以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正是一首“代妓女抒写离情之词”(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体现了这种变“雅”为“俗”的倾向。 它表现了思妇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一般文人词中,缺失爱情的深闺女性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心意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这位女子,则是大胆直白地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和内心的幽怨。一方面“悔当初、不把雕鞍锁”,以致放他去了,反而“音书无个”,一方面还怀着“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爱情期望,表现了弃妇的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态,同时也表达了被遗弃女子的痛苦心声。锁住雕鞍以求爱人不能离去,这种思想活动看似俗浅可笑,其实正蕴涵着深深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被遗弃妇女的不幸身世。 铺叙手法的运用,使全词能够不厌其详地进行叙事和抒发情感。与小令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不同,慢词可以尽情地铺叙,或多层面地刻画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作者或铺陈描绘过去、现在和想象中的爱情故事,或通过春天景物的描写来寄托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思,以展现不同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正是得益于这种铺叙手法的运用,作者不但把思妇那种没精打采、慵懒厌倦的情绪和神态描摹得真切细致,而且还将她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细节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多是从书面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之言,而柳永此词则广泛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是事可可”“恁么”“无那”“无个”“和我”等口语入词,自然流畅,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表现力。读来像是在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即使那些经过艺术提炼和加工的词句,如“惨绿愁红”“暖酥”“腻云”“针线闲拈伴伊坐”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情趣和生活气息。 全词用第一人称口吻,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词语通俗,风格明快,形象鲜活,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说柳词“骫骳(wěibèi,曲折委婉)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宋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变“雅”为“俗”的特点。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宋人严有翼认为“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艺苑雌黄》),可谓中肯之言。(李飞跃) 集评 宋《张舜民:“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绿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画墁录》卷一) 夏承焘:“自晚唐、五代以迄北宋,文士们写离情的词很多,温庭筠的‘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写情比较含蓄。柳永这首词写得很露骨,它代表了柳永一部分俚词的风格,而不合当时文人雅词的创作传统,从而遭到一些士大夫的讥议。”(《唐宋词选》) 链接 词的俗称之一——艳词。词的内容多写男女艳情,风格艳丽委婉,故也被称为“艳词”。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说“花间词”都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时的创作,正说明“艳词”的本质特征。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谓五代和凝“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艳词”的观念,后来虽然受到苏轼“以诗为词”和辛弃疾爱国词等的冲击,词的题材有所扩大,风格有所拓展,但始终占据词坛的主流地位。(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