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low water又称低水。无雨或少雨时期的河川径流。当地面径流完全停止,河网中容蓄的水量全部消退时,河道中的枯水主要由流域蓄水量,特别是流域地下蓄水量(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来补给。影响枯水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气温、流域面积、土壤、植被和河槽切割深度等。 枯水指长期无雨,造成江河、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现象。此时,一些大的河流主要靠流域内的地下水补给,水量较稳定;而另一些中小河流,由于集水面积较小,河槽下切较浅,得不到充沛地下水补给,水量很小,甚至出现干涸现象。 枯水指河流的最低水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榖水》:“西城梁门枯水处,世谓之死穀是也”。刘白羽《长江三日》:“现在是枯水季节,江中突然露出一块黑色礁石,一片黄色浅滩。” 枯水 枯水枯水指无雨或少雨时期的河川径流,又称低水。主要由流域蓄水,特别是流域地下蓄水 (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补给。在汛期,流域降雨丰沛,雨水一部分形成径流和耗于蒸发: 另一部分积蓄在流域地表蓄水处 (湿地、河网和湖泊等) 和土壤及岩层的空隙中。此时,流域蓄水量增加。到了干旱时期,流域的径流量和蒸发量大于降水的补给量,流域降水量逐渐消退,河水位降落,流量减小,直到出现枯水。对一些小河流,在干旱季节,地下水补给可能中断出现干涸断流现象。 枯水流量: ❶表示法。河流枯水期的流量通常用不同统计时段内的最小平均流量表示,如年日最小平均流量、月最小平均流量、连续三月最小平均流量、整个枯水期平均流量等。对于一定时段的枯水流量年际变化,在工程设计上通常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表示。当有20—30年的实测流量资料时,可以绘制某一时段枯水流量的频率曲线。在频率曲线上可查出某一频率(重现期) 的枯水流量。干旱地区的较小河流多年内有时会发生干涸现象,相应地在枯水流量系列中可出现数值为0的项。这时可用月估配线绘制频率曲线。当短缺实测流量资料时,可通过实地调查采用水文比拟法插补缺测资料。 ❷枯水流量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不同的工程设计常需要不同的频率、不同时段的枯水流量。在设计灌溉水库时,常需求出频率为50—95%的灌溉期枯水量,作为设计的依据;有些国家把频率为90% (10年一遇)、最小7天平均枯水流量作为控制污染的设计流量等。当河流的枯水流量低于某一工程拟订的设计标准时,会产生不利后果,如将减少水电站的保证电力,影响工农业用电; 难以保证灌溉供水,妨碍作物生长;有可能中断减少工业和城市供水; 影响水上运输; 降低河流稀释、输移污染物质能力,使水质变坏影响生态等。因此,枯水评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枯水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下垫面因素,包括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河槽下切深度、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湖泊率、沼泽率、植被度等; 另一类是气象因素,包括前期降水量和总蒸发量、枯水期降水量和蒸发散发量等; 此外,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如岩土的特性、岩层构造、裂隙及岩溶等,决定流域地下水储存的数量和形成; 岩层透水性好,汛期的雨水和冰雪融水容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岩溶地区常有持久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枯水流量较大,变化较小。河槽下切越深,切割的含水层越多,获得的地下水补给越多,枯水流量就越大。如果河槽没有切割到含水层,得不到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枯水期就会发生断流现象,一般说流域面积大,枯水流量也大。流域中的湖泊就是流域的天然调节水库,它能蓄存部分汛期洪水,在枯水期补给河流。植被对枯水流量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植被能阻滞地表径流,有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储量; 另一方面,植被的散发会消耗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减少。植被 (包括森林),对径流的作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效果。流域内前期蓄水量决定枯水期开始时的流域蓄水量,如前期降水量充足,则流域蓄水量大,枯水流量也较大。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较小时,枯水期径流消退规律主要决定于潜水蒸发强度,潜水蒸发越强,径流消退越快; 人类活动可能增加或减小枯水径流。筑坝蓄水可以调节水流,增加枯水流量; 引水灌溉,会减少枯水流量。植树、种草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能增加枯水流量。 ☚ 洪水 暴雨 ☛ 00004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