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果树栽培技术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果树栽培技术史history of technique ofpomiculture

中国是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原产的果树种类繁多,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果园的建立 中国古代果园出现很早,在建园时除对果园进行一些保护措施外,还注意到了各方面的条件。
果园绿篱 《诗经》中已有“园有桃”、“园有棘”、“折柳樊圃”、“无逾我园”等诗句。说明周代已有专门栽培果树的“园”和专门栽培蔬菜的“圃”,在圃的周围栽植柳树作藩篱,推测园的周围也可能有藩篱。《三国志·魏书郑浑传》中明确记载了果园的四周栽植榆树为绿篱。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有专篇讨论果园绿篱的培植,其时用作绿篱的树种有酸枣、柳、榆等。到了明代,用作果园绿篱的树种很多,除以上几种外,据《农政全书》记载,还有五加皮、金樱子、枸杞、花椒、栀子、桑、木槿、野蔷薇、构树、枸橘、杨树、皂荚等。
防护林 明代,人们已注意到,林木可改变小气候,《农政全书》提出在果园的西、北两侧营造竹林可以遮挡北风,从而有利于减轻园中果树的冻害。
土宜地宜 早在战国时,人们已对土壤进行观察与分类,《管子》中提出不同的土壤适宜栽培的果树种类各不相同、《周礼·地官》中已注意到,地势不同,所宜栽培的果树种类也各异。反映当时建立果园已注意到自然环境,做到适地适种。南北朝时,更进一步注意到合理利用土地,《齐民要术》主张在不宜栽培大田作物的起伏不平的山岗地,可用来栽培枣树。宋代《避暑录话》已提到,在山坡栽培果树,应注意坡向,并应修成梯田。
古人在建园之初还考虑灌溉条件,《农政全书》提出可于园中适当地点凿池蓄水,既便于果树灌溉,也可兼营养鱼。凿池所起之土,可堆于园的西、北两边,筑成土阜,营建防护林。
果树栽植 史籍中记载的果树栽植距离因树种而异。例如《齐民要术》所记枣的栽植距离约合5.4米左右,李的栽植距离约合3.8米左右;同一树种,在不同的时代栽植距离也不尽相同。例如李的栽植距离,在汉代《僮约》所载约合8米×2.2米,南北朝时《齐民要术》所载约合3.6米×3.6米,清代《齐民四术》所载约合2.6米×2.6米。清代文献中提出,果树的栽植距离以“枝不相碍”为准。
古人已注意到,果树中有雌雄异株的树种,如银杏等。宋代《琐碎录》指出,这类树种,必须雌雄同种方能结实。
果树移栽的具体操作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较全面的论述,其后历代典籍中也时有述及。概括起来,要点有:❶栽植穴要适当挖得深宽一些。
❷掘取苗木应尽量多带原土。明代《汝南圃史》提出最好于霜降后先掘成圆垛,用绳索盘缚,四周仍用松土填满,至次年早春再行移栽,以保证多带原土;《竹屿山房杂部》主张于移栽前一年的春前,先切断四周的根系,古人称为“转垛”。
❸苗木放入栽植穴时,要保持原来的方向。
❹苗木植入栽植穴时,要注意使根部舒展,勿使拳曲。
❺覆土应使苗木的根与土壤密接,勿留空隙。为此,可于覆土后轻轻摇动树干;对未带土的苗木,覆土后可将苗木向上提一提;如采取打浆栽植法则更好。
❻栽植的深度要适当,不可过深或过浅。
❼适当修剪苗木,以减少蒸发。
❽覆土到最上面3寸时,不要筑实,保持土壤松软,以减少蒸发;移栽后,晴天每日均需浇水,经半月左右成活后,可停止浇水。
❾栽好后,切勿再摇动树干,最好立支柱扶持,以防风吹摇动树干。总之,尽量避免使苗木受伤,则可保证移栽成活。古代有“移树无时,莫教树知”的谚语,是对树木移栽技术的形象概括。
果树移栽的时间,对落叶果树,汉代的《四民月令》说,宜在农历正月的上半月。《齐民要术》则认为,移栽最好在农历正月,二月也可以,三月最差;总的原则是宁早勿晚,并提出可以根据当地的农候,灵活掌握移栽的适期。例如枣树以在叶芽萌发如鸡嘴状时移栽最合适。而常绿果树,则宜在天气转暖后移栽。
果园管理 中国古代,在果园土壤管理、施肥、灌溉排水等方面,创造了一定的经验。
土壤管理 《齐民要术》对黄河中下游栽培的多种落叶果树的论述中反映,古代在果树栽植后,一般不耕翻土壤,但对中耕锄草却相当重视。对常绿果树也是这样。例如《避暑录话》便主张柑橘园中要常年耘锄,令树下寸草不生。
元代《农桑衣食撮要》提到,农历正月果树发芽前,在树根旁宽深掘土,切断主根,勿伤须根,再覆土筑实,则结果肥大,称为“骟树”。其后的典籍中也常有此记述,只是“骟”或写作“善”。方法有点像现在辽南果农在苹果栽培中应用的“放树窠子”。
施肥 《齐民要术》提到,桃树施以腐熟的粪肥,可以增进桃果的风味。宋代《橘录》说,橘树在冬、夏施肥,则“叶沃而实繁”。明清时期的典籍如《竹屿山房杂部》、《花镜》等对果园施肥有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在果树萌芽时不宜施肥,以免损伤新根;开花时不宜施肥,以免引起落花;坐果后宜施肥,以促进果实膨大;果实采收后宜施肥,以恢复树势;冬季应施肥,以供来年树体发育。古代果园施用的肥料主要为有机质肥料,如大粪、猪粪、河泥、米泔等。
灌溉排水 古籍中这方面的论述虽不多,内容却比较切实。例如宋代《橘录》中提到,干旱则橘树生长受碍,雨水过多则果实开裂或风味淡薄。所以橘园应开排水沟以防雨涝,遇旱应及时浇灌,并且指出,可结合灌溉进行施肥。清代《广东新语》提出要在果树休眠期“通灌之,以俟其来春发育”。明代《群芳谱》则针对无花果的需水特性,提出要“置瓶其侧”,进行滴灌。清代《水蜜桃谱》中指出,桃“喜干恶湿”,在多雨地区栽培,需开排水沟,以利排水。
修剪整枝 虽然早在先秦文献中已有树木修剪的反映,但对果树的修剪整枝,史籍中却很少述及。仅明代的《农政全书》中提到,果树宜在距离地面6~7尺处截去主干,令其发生侧枝,使树型低矮,以便于采收。至于修剪,宋代的《橘录》中指出,应剪去过于繁盛而又不能开花结实的枝条以通风日,以长新枝。元代《农桑衣食撮要》在农历正月的农事中,虽然专门列有“修诸色果木树”一项,可是,内容仅仅是剪去低小乱枝,以免耗费养分。明代《便民图纂》提出葡萄要在夏季结果时修剪,使其“子得承雨露肥大”。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概括了几种应予剪去的枝条,即向下生长的“沥水条”,向里生长的“刺身条”,并列生长的“骈枝条”,杂乱生长的“冗杂条”,细长的“风枝”,以及枯朽的枝条。古代修剪多在落叶后的休眠期进行。所用工具视枝条大小而异,小枝用刀剪,大枝用斧。切忌用手折,以免伤皮损干。剪口应斜向下,以免被雨水浸渍而腐烂。
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 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已提出于枣树开花时,已有用木棒敲击树枝,以振落“狂花”的做法。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则枣花过于繁盛,以致不能坐果。其后历代典籍中也时有记载。现今华北一些地区,在枣树开花时仍有用竹竿击落一部分枣花的做法,群众称为“打狂花”,可能就是古法的延续。《齐民要术·种枣篇》记有“嫁枣”,即在农历正月一日,用斧背杂乱敲打枣树树干。据说,不如此则枣开花而不坐果。同书“柰、林檎篇”也提到,在农历正、二月间,用斧背敲打林擒树干,则结实多。以后历代农书中也常提到“嫁枣”或“嫁(果)树”。用斧背敲打树干,可使韧皮部受到一定的损伤,使养分向下输送受阻,从而集中供给果实的生长发育。这与现代果树生产中环状剥皮技术的作用相类似。
防冻防霜 古籍中记有多种多样的果树防冻措施。例如《齐民要术》记载,在黄河中下游栽培石榴,每年农历十月起,需用草缠裹树干,至次年二月除去;栽培板栗,幼龄时也要如此;栽培葡萄,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间,采用埋蔓防寒。宋代的《松漠纪闻》载,有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栽培桃、李等果树,创造了埋土防冻的人工匍匐形栽培法。史籍中记载的果园防霜的方法主要是熏烟,其次是覆盖。熏烟法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其后历代典籍中也时有涉及。杏是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果树,特别易罹晚霜为害,因此,唐代《四时纂要》、明代《群芳谱》等不少典籍都提到,杏园在花期要注意及时应用熏烟以防霜害。在江苏太湖洞庭东西山栽培柑橘,冬季极寒时,也要应用熏烟以防霜雪。荔枝的耐寒性次于柑橘,尤其是幼龄时,根系入土尚不深,更易罹霜害,所以宋代蔡襄《荔枝谱》指出,幼龄荔枝在极寒时要覆盖或熏烟以防寒。
病虫害防治 古籍中记有多种方法。《齐民要术》指出,冬季可用火燎杀附着于果树枝干上的虫卵、虫蛹。唐代《酉阳杂俎》中记有人工钩杀蛀蚀果树枝干的天牛类害虫;《橘录》介绍了用杉木作钉堵塞虫孔的方法;宋及宋以后的典籍中则提出,可用硫磺或中草药,如芫花或百部叶等塞入虫孔中杀虫。《南方草木状》和《酉阳杂俎》等文献,记有华南一带的柑橘园中放养黄猄蚁以防治虫害的方法。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防治虫害的最早记载。到了清代,这种黄猄蚁也被用来防治荔枝的虫害。当时广东省一些地区的果园中在放养黄猄蚁时,还用藤、竹为材料,在树间架设蚁桥,以利蚁群往来活动,消灭害虫,市场上也有整窝的黄猄蚁出卖。这一方法至建国初期仍在广东省的某些果园中应用。《橘录》中还提到地衣着生在柑橘树干上,会夺去柑橘枝叶上的养分,要及时用铁器刮除。
采收 古代果实的采收标准依果树的种类不同而异。例如枣,宜在果皮全部转红时采收。过早采收者,因果肉尚未生长充实,晒制成干枣,皮色黄而皱;果皮全部转红而不收,则果皮变硬。君迁子,按《齐民要术》记载,宜在经霜后,果皮变为赤黑色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味涩,不堪食用。柑橘,据《橘录》记载,在重阳节时,果皮尚青,为求得善价,固然可以采收,但是,若要味美,应以降轻霜后再采收为宜。《槜李谱》记载,槜李宜在果皮现出黄晕,若兰花色,并有朱砂红斑点时采摘;果皮过青者,太生,风味不好;太熟,则易落果。虽然果实的采摘标准因果树的种类而异,不过,古人也曾概括了一条总的原则。即果实应及时采收,过熟不收,则有伤树势,影响来年的结果。果实的具体采收方法,也是依果树的种类而异。例如枣,用摇落的方法。柑橘,用小剪,平果蒂剪下。对树型高大的橄榄,典籍中曾提到可用盐擦树干,或在根部凿洞,纳入食盐,令其自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