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树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树达1885—1956

湖南长沙人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曾任湖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著有《词诠》、《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声韵讨论集》、《中国语法纲要》、《老子古义》、《周易古义》、《论语古义》等。
字:遇夫
号:积微
晚号:积微翁、耐林翁

杨树达

杨树达诞辰百周年纪念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版325页
追悼杨树达先生
悼杨树达先生
悼杨树达(遇夫)先生
杨伯峻
王重民
罗常培
人民日报1956年3月2日
光明日报1956年3月12日
科学通报1956年4期,文教资料简报(江
苏)1983年4期

杨树达(1884—1956) *传记文学1974年24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231页
杨遇夫(树达)先生遗墨题记
杨树达小传
《杨树达文集》总前言
杨树达先生年谱
杨树达传略
杨树达(附杨树达语言学论著目录)
周采泉
秦旭卿
杨伯峻
张芷
白吉庵
赵金铭
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2期
修辞学习1982年3期
湖南师院学报1982年4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3年4期
文献1984年21辑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一分册第211页

杨树达

杨树达《积微居日记》(节录)
简论杨树达对语言文字学的贡献
毛泽东与杨树达
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
白吉庵整理
沈光海
孙琴安
白吉庵
京 声 溪 泉
文献1985年3期,1987年2、3期
湖州师专学报1989年1期
人文杂志1993年5期
民国人物传第10卷第431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412页

杨树达1885—1956年

字遇夫、 号积微翁。 现代修辞学家、语法学家、文字训诂学家。 曾留学日本,学习 “欧洲语言及诸杂学”。回国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作教员。192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28年出版 《词诠》。1930年出版了 《高等国文法》。 1933年出版了《中国修辞学》。该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汉语文言修辞学的著作,于1955年更名为《汉文文言修辞学》。作者另有专著 《积微居金文说》等。

杨树达

杨树达

(1885-1956年)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早年曾考清代科举,后在梁启超等举办的时务学堂读书。曾留学日本,学习“欧洲语言及诸杂学”。1911年回国,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到北京,任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在清华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任国文教授。1937年返回长沙,任湖南大学教授,直至逝世。
杨树达早年致力于语法研究,著有《高等国文法》《词诠》。这两部书搜集材料相当丰富,解释虚词,准确精当,有不少独到见解。在理论上,采用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语法体系,其中模仿英语语法的地方较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文字,主要著作有《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他的研究受欧洲文字语源学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文字的同时,往往对语源、同源词也加以说明,在这方面,他的成就超越前人。晚年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 卜辞琐记》《耐林庼甲文说· 卜辞求义》。在训诂、音韵、修辞等方面,杨树达也有较大成绩,著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句读释例》《古声韵讨论集》《汉文文言修辞学》等书,有一定影响。此外,还著有《马氏文通刊误》《老子古义》《论语疏证》《积微居文录》等专著及四十多篇论文。

☚ 曾运乾   黄侃 ☛
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

字遇夫,号积微,自称积微翁。湖南省长沙市人。清末秀才。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 “欧洲语言及诸杂学”。归国后任教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私立中国大学、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后,任湖南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湖南文史馆馆长。毕生致力于古汉语语法、修辞学、训诂学及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治文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文法与训诂相结合。《高等国文法》为其语法学代表作。主张摆脱西方语言文法的桎梏,力图建立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能反映汉语文言语法特点的语法学。论述偏重虚词与句读,而很少涉及句法,目的在于诠释古书,读懂古文。本书为古代汉语语法学重要著作之一,选入《汉语语法丛书》。所著 《词诠》 为古汉语虚词专著,收虚词472个,说解“首别其词类,次说明其义训,终举例以明之”,用语法理论分析文言虚词,较前代虚词研究者高出一筹。其见解精辟,材料丰富,集《马氏文通》 以来虚词研究之大成,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著《马氏文通刊误》,订正 《马氏文通》 的误处不少。他一生著述不已,传世专著10余部、论文300余篇。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有《杨树达文集》。参见 “高等国文法”。

☚ 陈承泽   金兆梓 ☛
杨树达

183 杨树达1885—1956

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早年就读于时务学堂。后留学日本,学习“欧洲语言及诸杂学”。1911年归国,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后,相继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私立中国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一生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早期先以10余年精力从事古汉语语法研究,成就卓著;后期以研究文字学为主,兼及训诂、音韵、方言,时有创获。所著《高等国文法》,是继《马氏文通》之后,力图摆脱西方语法的框框,创建反映汉语特色的文言语法著作,该书以先秦两汉古籍为语言材料,树立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语法体系,揭示了古汉语语法的一些规律。全书10章。第一章总论语言的起源、变迁、类别及汉语的缘起、发展及文法学的产生。后9章就9种词类分别作了介绍。《词诠》则是一部古汉语虚词专书,其体例仿效《经传释词》。全书10卷,收古书中常用介词、连词、动词、叹词及一部分代词、副词等近500个,第一次把古汉语虚词作了语法意义的描绘,不仅讲虚词的通常用法,也介绍其特殊用法。所收虚词均按注音字母顺序编次。每字先以注音字母注音,再注明词类,然后释义,说明用法,并援引书证。是同类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所著尚有《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甲文说· 卜辞琐记》等。

☚ 刘师培   黎锦熙 ☛

杨树达1885—1956

字遇夫,湖南长沙人,现代语言文字学家。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擅长文字训诂,兼研古汉语文法和修辞,颇多创见,著述极多。主要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论语疏证》、《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文言修辞学》等。

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

字遇夫。长沙人。1905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入湖南省教育司任职。次年任省图书馆编译兼楚怡工业学校英语教员。旋任省立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女子师范教员。20年代后历任北京高师、北大、清华、湖大、湖南师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省文史馆馆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于1954年在长沙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接见,1955年被邀参加国庆观礼。著有《马氏文通刊误》、《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汉语文言修辞学》、《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等。

☚ 杨英杰   杨荣国 ☛
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

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长沙市人。1905年留学日本。1911年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并曾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从事古汉语语法、训诂学及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于古汉语语法造诣颇深,亦精文字、训诂。著述甚富,主要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中国修辞学》、《汉文文言修辞学》、《论语疏证》、《汉书窥管》、《老子古义》、《周易古义》、《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马氏文通刊误》、《汉字形义学》、《中国文字学概要》、《古书句读释例》等。

☚ 易顺鼎   骆鸿凯 ☛

杨树达1885—1956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研究古汉语文法及文字训诂学,颇多创见。著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论语疏证》、《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文言修辞学》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