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来集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词)明·来集之

梅雪尽,柳烟新。

花县喜逢春。

栽花兼得种深仁。

万口祝庄椿。

青山小白云渺。

琴罢却看飞鸟。

官衙吹到子陵风。

瘦马课郊农。


1

(词)明·来集之

江南江北多春草。

春鸟啼归好。

偏教游子片■飞,直北上、长安渺。

黄河线若,泰山拳似,胜景知多少。

丈夫有志须分晓。

肯把柔肠绕。

出门何处不天涯,独帝里、春光早。

御街柳色,上林花影,听取莺声巧。


5

(词)明·来集之

草衣木屐,台冠藜杖,我亦逢场作戏。

为生为旦怎排场,鼻柱上、怕添墨滓。

苏秦印缺,班超笔软,付与太平诸子。

凭他妆点古英雄,单学个、鸱夷钓叟。

(词)明·来集之

人间士女,天边星宿。

共喜道、佳期今夕。

凉风吹雨自西来,恐银汉、波翻浪隔。

人间瓜果,天边鳷鹊。

各劳扰、不知何极。

云情雨意仅中宵,忆别后、泪沾襟湿。

(词)明·来集之

流光易渡,彩云易散。

忆去岁、此时留恋。

情浓一夕可千年,何况得。

频年相见。

牛停轭解,梭抛机卷。

话多少、会欢离怨。

也欢也怨也含羞,央及煞、微云遮面。

(词)明·来集之

尪尪七尺,乖乖八字,最是逢人多怪。

药鈩书卷父关心,今半百兮、父安在。

为官腰懒,耕田手研,没个安閒清快。

青山当户晓阴浓,每进酒、母兮年迈。

(词)明·来集之

重湖含镜,远山堆髻,不用人问笔墨。

我身渺渺一孤鸿,偶踏雪、爪痕伸缩。

云林意淡,仲圭气厚,难写遗民心曲。

除非添我一蓑衣,好蘸破、严陵空绿。


3

(词)明·来集之

古树发奇葩。

问是何花不是花。

疑是素娥丹鼎熟,朱砂。

抛向枝头作绛霞。

谁种故侯瓜。

冷落人种真可讶。

造化颇嫌秋意澹,增加。

渲染殷红晚愈佳。

(词)明·来集之

隔岸看奇峰。

雨后胭脂一色同。

检点峰头三百树,通红。

半是棠梨半古枫。

落照水之东。

历望人家共几重。

便是佳人清晓立,青铜。

满点丹唇向碧空。

(词)明·来集之

翠嶂变丹崖。

乌桕鸡枫斗丽华。

秋水正同天一色,难遮。

孤鹜前头是落霞。

略略点霜花。

辞树归根向水涯。

怨女拾来颠倒看,名家。

好句题愁愁转加。


2

(词)明·来集之

序:好逑窈窕,圣贤所不废也。而奉行者失之三吴,岂无佳选,复使两浙骚然。

倾国人何限。

必第一蛾眉,始厌三千佳案。

婺女无光薇垣外,但有清清河汉。

思若渴、求贤嗟惋。

移把此情求窈窕,觉鼓钟、琴瑟调何晚。

室是远,偏其反。

贞娘桃叶空娇盼。

已梦飞浣纱石上,夷光郑旦。

怨女旷夫俱成配,仅许嫦娥闲晏。

更窃笑、三星光灿。

何彼肃雍姝者子,甫黄金铸就黄裳范。

又是彩云飞散。

(词)明·来集之

序:划江而守,古有之矣。未及一载,悉委而去,谋之不臧,不得便咎诸天也。

今古英雄泪。

滴向石头城,还胜长江清水。

仅有河山堪收拾,为甚飘零倾圮。

禁不定、山翁闲嘴。

但说著弘光年事,觉萧萧、满座寒风起。

最失策,比之匪。

高皇剑履松楸美。

三百年重来帝子,非同宋杞。

虎踞龙蟠养貔貅,依堑江淮表里。

不一载、穴穿蝼蚁。

天未重昏人已梦,似盲棋著著皆眯眯。

谁宰相,彼哉彼。


2

(词)明·来集之

雕篮堆满青梅颗。拈来信手两三个。

惯的把梅攒。贪他一点酸。

倚阑闲坐久。渐觉香生手。

枝上有啼鸠。将来作弹丢。

(词)明·来集之

佳人本是樱桃口。樱桃入口相涵受。

一破一完全。两红相斗妍。

半觉珊瑚脆。又如珠欲碎。

吹气胜于兰。流红绕齿间。


2

(词)明·来集之

山翠千重,天云一抹,太湖边畔行舟。

征■历历,来往两无休。

总为蜗名蝇利,问谁个、得自夷犹。

都输与,斜阳渔叟,早晚一羊裘。

飕飕。

见两岸,酒旗高挂,野屋人稠。

借三杯消冷,兼润诗喉,因想三吴往事,有多少、名士风流。

停■后,故人不见,烟草满汀洲。

(词)明·来集之

密雪披撕,同云羃匝,寒江未可通篙。

孤村三两,衰柳傍危桥。

道上渐稀行旅,一望里、黯黯潇潇。

关心处,故园墙角,几树老梅条。

飘飖。

对一座,江山好景,有笔难描。

怎肯把诗情,辜负今朝。

倩取王维旧谱,略添上、几叶芭蕉。

寒威峭,鈩烟镫火。

危坐到中宵。


2

(词)明·来集之

序:历观史书,亡国者不一,而惨烈如怀宗者,几人哉。

巢倾岂有完雏,蔓枝弱草知何许。

降■一片,青衣衔璧,贻羞终古。

狠孟婆儿,初生茸母,伤心禾黍。

笑臣于此座,江南亦设,举一爵、歌侬汝。

皇祖曾遗三尺,看苍天,曾无张主。

惟勤且俭,兼神又武,胡为劳苦。

破碎山河,烟尘宫阙,不堪重补。

只堂堂烈烈,英魂一线,尝临风雨。

(词)明·来集之

序:燕京报陷,天地为昏,淋漓涕泗,不知所云。

妖星著地生芒,天倾未补西风恶。

贪夫钱树,文臣蜗战,原来都错。

日惨无红,云颓尽黑,城崩四角。

岂千年神器,归于草窃,十八子、真胡作。

多少王孙陌路,泣披离、不如乌鹊。

杨枝腰细,莲花足软,可怜绰约。

弓挂梅梢,马眠藤架,谁家池阁。

问煤山、当日龙髯下坠,何人攀却。


1

(词)明·来集之

全未分明,疑水疑山,望中一片平芜。

看蜻蜓软翅,蝴蝶沾须。

翼重鸢飞忒忒,肩寒鹭立趄趄。

笑新诗口滑,墨气浮天,罩定葫蒲。

前村未远,吾庐闲在,庐中贮有琴书。

浑未识、茫茫身世,一半含糊。

往事回旋若梦,新怀历落多疏。

旁人若问,玄真何处,多在重湖。


1

(词)明·来集之

世上勋名,不许莽人轻做。

须到精心担荷。

惊波骇浪,欲试如何可。

望前途、真茫茫个。

振衣万仞,独把清风眠坐。

笑看纷纷蚁蜾,岂但文章,不袭前人唾。

俱难丢、本来之我。


1

(词)明·来集之

流出清清溪水,吹来霭霭松风。

琴囊剑匣五花骢。

聊与溪桥相送。

白云一片两片,青山千重万重。

无忘此意更相从。

窗外梅花同共。


1

(词)明·来集之

芙蓉七尺钓生铓。

平生拂拭昂藏。

端居砚北对南窗。

高拥缥缃。

千里携琴相访,雄谈时事悲凉。

谁与抵澜狂。

江海汪洋。

惟君笔力巨如杠,挥毫金玉铿锵。

镕金铸古积篇章。

可等身量。

诛佞褒忠品藻,几多铢两低昂。

字字挟风霜。

历久弥光。


1

(词)明·来集之

轮蹄古驿无昏晓。

山寺闲僧忙到老。

短衣邮卒雕羽皂。

高声报。

官人未到头行到。

金刚劈奴驴儿叫。

钵衣剩饭寒山笑。

名缰牵我红尘道。

才一觉。

窗外啼鸡催又早。


1

(词)明·来集之

青青双鸟。

飞出蓬莱岛。

绣阁深闺谁可到。

侥倖传来信好。

虽云丽质如仙。

那能奋翮冲天。

试问蟠桃花下,摘来还是何年。


1

(词)明·来集之

千里飞帆,带皖江风色,远渡钱塘。

正好荷叶帖绿,梅弹悬黄。

端阳初过,吊湘魂、再整馀觞。

捉手臂、临风剪烛,相与閒话西窗。

忆昔君家兄弟,我叨陪立雪,待罪名帮。

霎时城生驼棘,海长田桑。

神情面孔,满人间、改尽炎凉。

十载后、今馀尔我,依然似雪肝肠。


1

(词)明·来集之

梅雨岑岑地,野水尽平田。

叩门是我,汾又捉臂欲潜然。

我有清泉苦茗,佐以旧菘新韭,不用杖头钱。

世路难如此,对酒且催干。

须眉在,镫影下,未须怜。

■冠野服,不恨霜雪上华颠。

君向中原千里,遗下一丘一壑,风月要人看。

传语诸同志。

无梦到长安。


1

(词)明·来集之

鉴湖双桨樟亭渡。鸿雁征南人北去。

珊瑚鞭影斜阳暮。多少梅花驿路。

文章声价高千古。丽日延英亲对取。

泥金帖上传佳话。红杏花开春雨。


1

(词)明·来集之

莳花兼饭犊,蓬户外,草深深。

只麋鹿为盟,松篁作友,泉石成邻。

有朋远来相问好,烟霞风味一儒巾。

赠我冰心一片,看君道气千寻。

书中原有古人情。

隐跃到于今。

把离骚配酒,忠经孝史,歌哭同声。

有言临歧持赠,顾多方珍重此闲身。

天地中间有我。

圣贤付托何人。


1

(词)明·来集之

满湖秋水绿盈盈。

湖上小茅亭。

一剑一横琴。

跨短卫、疏林晚晴。

古来豪士,奇情逸致,偏喜狎鸥盟。

是必慰苍生。

可久卧、葫芦远汀。


1

(词)明·来集之

圣源侄过斋头,问近日读书何所。圣源作韵语云:天雨祠堂,天晴塔庙。因演二语以勖之。

天雨祠堂,天晴塔庙,朝朝抱却残纸。

白粥疏脾,黄■清肺,不甚太劳牙齿。

谁堪下酒,雪案上、几张汉史。

自古君臣相遇间,其难如此。

仰面去天尺只。

伴纱窗、风姨月姊。

听我读书,韵羽宫商征,人道陈平长贱,甚金榜、无名罗才子。

不信滕王,有时风驶。


1

(词)明·来集之

江上旧青山。

松根长掩关。

数年来、奔走尘寰。

松上黄鹂相助语,问居士、几时还。

此意久阑珊。

归来好是闲。

试评途、万壑千岩。

添我一身云树下,与鹿豕、共痴顽。


1

(词)明·来集之

梅蕊堪题句,河冰欲语人。

西风洌洌卷埃尘。

只有洞房花烛、别生春。

新妇钗头凤,文人笔下麟。

双双依约是仙真。

记得碧桃花下、古缘因。


1

(词)明·来集之

飞珠走玉。

沉泛杯中醁。

介眉寿,迓多福。

祥云天半绕,集庆人间足。

须知道,榴花不是寻常煜。

乐奏瑶池曲。

紫烟来鸑鷟。

阑麝佩,花帽簇。

闲中岁月小,笑里乾坤促。

千百岁,收来未磬蓬宫箓。


1

(词)明·来集之

春来无事。日未穿窗莺唤起。

刚欲敲诗。便取庭花作了题。

几多好句。半从风雨模糊去。

与客谈今。若引邸抄便俗人。


1

(词)明·来集之

八月鉴湖如鉴平,画桥撑出香舲。

采莲女子忒惺惺。

手拈莲蕊,清唱一声声。

遥指越王宫殿处,当年曾贮倾城。

鸳鸯睡闻碧波轻。

采莲归也,明月满前汀。


10

(词)明·来集之

序:督师大学士张玉笥先生,东阳人也。先生画战守之具于江口,至今有壁垒遗迹焉。

交山歌正气,遇朗月长吟,其人恒在。

枯树东阳,便值霜风无改。

我来何处哭,按垒阵、天才英概。

嗟驷介,河上逍遥,封疆都坏。

中枢闲兵事,把支手经纶,调元元宰。

划定长江,认取天潢直派。

中流方击楫,叹战马、渡江飞快。

谁不死,扰扰鸿毛,惟君如岱。

(词)明·来集之

序:大学士黄石斋先生,倚马万言,笔不加点,所著不啻等身。而《易象正》尤为奥秘。以论武陵相公不宜,夺情谪官江右。随江右抚军列荐,先帝震以党论,廷杖谪戍。孟长民曰:夫子在西库,始作《易二十四图》,又逮过北寺,毒痛之下,指节初续,又为《六十四象正》。昆山朱永明冒难入寺,亲为夫子栉沐,抄得是书。刘渔仲曰:方开府仁植,与先生同在西库,每与论诸象义,先生方就草作《二十四图》,锦衣著筐篮来请,方画一图未完,徐曰:吾作一图就逮耳。诸役不可,辄扶先生去。诸图翻播床下后去,仁植始掇拾藏之。

三天多破碎,叹周孔心源,今将灰废。

漳海天才,窥见义皇真秘。

重门开理窟,喷纸上、六花飞堕。

朋党论,有胆椒山,轰轰丹陛。

生还皆主德,便万里提戍,君恩天地。

维彼陶唐,本是派分高帝。

端拨一片席,肯拱手、扬旌东指。

大事去,热血盈腔,文章节义。

(词)明·来集之

序:学士金正希先生,方马瑶草督师凤阳,招募黔兵,由江右经新安,淫虐居民。先生时团练乡勇,即帅赴斗,黔兵歼焉。督师疏纠之,上鉴其诚,即起先生修撰。后国变,率先倡义,为兴复计,惜时不可为。及被难,方巾素衣,瞑目南向坐,不与将帅交一言。

新安高六岭,号天堑雄关,峨峨云表。

国有人焉,共仰木天遗老。

丹诚团义勇,剪悍旅、伤除瑶草。

遭大难,被发穷荒,怆呼重昊。

士绅半奸细,尚独力当关,难支群豹。

方袖乌巾,此一人强哉矫。

吾终载吾发,入九地、犹应含笑。

天下事,男子争奇,痴儿难了。

(词)明·来集之

序:孙硕肤夫子,其先以抚军阻宸濠逆谋而死义,谥忠烈者,乃高祖也。夫子初登贤书,即梦国初丁丑状元周信同宴。阅丁丑擢礼闱,仅列二甲。又初出仕时,卜之关神,有曰北山门外好安居。及殉义,卜葬其山。曰北门山,与周信之墓相去咫尺。

黄河来星宿,溯一脉根株,枝枝叶叶。

子孝臣忠,定有家风延接。

宸濠初发难,最气壮、抚军殉侠。

清白吏,燕翼贻谋,文章廉节。

雄才思报国。

便协左中枢,扫清气孽。

义愤投戈,不愧先人忠烈。

北门符好梦,恨陨志、出师未捷。

真不朽,夕汐朝潮,吐吞雄杰。

(词)明·来集之

序:大宗宪刘念台先生,首议国本,罹珰祸,归而讲学稽山,意萧然也。留都有阮郎归、刘郎去之谣。闻国难,遂绝粒,勺水不入口者七日,衣冠整肃而卒。

先生清风节,肯借色权珰。

鲁公争座。

国本关心,屡为封章婴祸。

漫漫何时旦,早拂袖、稽山高卧。

书院静,濂洛薪传,孔颜心课。

天河颓莫挽,尚总正台班,绸缪江左。

刘阮相逢,难认阮郎归路。

西山日已迫,天下老、单耽清饿。

紧认定,大义君臣,死而无堕。

(词)明·来集之

序:大中丞忠湣祁世培先生,闻国难,悲伤痛悼,涕泣沾巾。日坐卧园中,若有所计量,听者不得闻知,子弟虞有他变,侍之日夜不休。先生即更哑哑笑言,命趣驾,载筐实,如将有适者。子弟喜,稍稍散去。其夜作书决家人,诫厚葬,自赞小像,乃赴水死。及旦,子弟见室阒无人,从几上得书,溯洄从之,则宛在水中央,趺跏而坐。

园中疑半圮,见茂荫森森,肃然乔木。

吾道非即,涕破土堆成绿。

忠魂骑箕尾,渺下界、烟村华屋。

刚八尺,卧首丰碑,无人堪读。

姑苏遗爱在,念豸绣当胸,逢奸须触。

一水溶溶,潇洒便归鱼腹。

汨罗千古意,又莫用、怀沙悲鵩。

还剩得、忧国心肠,远山眉蹙。

(词)明·来集之

序:陈寒山夫子殉难天台云封寺,既命家僮置榇,自作年谱、生祭文,并志其圹。又作书别诸相知,啸咏竟日,赴水。家僮救之,服卤得吐,乃欢然若无事者。家僮散,仍遍就经。

天台高万仞,可手摘星辰。

降生才子。

瀑布飞流,直泻海门雄恣。

胸中三万卷,付彩笔、散成珠绮。

真倜傥,花里安禅,酒边论史。

花悬琴心静,进夙夜寅清,秩宗司礼。

大厦难支,自问臣心无二。

东湖有樵者,留一水清清相俟。

临撒手,朗诵长篇,楷书浓字。

(词)明·来集之

序:大宗伯余武贞先生,以春秋起家,天启乙丑,胪传第一名及第。

状元天下福,问不愧科名,是何人者。

绝大文章,不难力追风雅。

春秋宣圣笔,明大义、当支大厦。

君不见,劲草惊风,生金愁冶。

偏安且正统,奈鸟啄延秋,鬼忘曹社。

卷土江东,未见八千喑哑,山河等飘絮,听七尺、浮沉浪打。

胪唱晓,曾占鳌头,骑鲸去也。

(词)明·来集之

序:武宁伯王九如先生,国难时,煤山随先帝同缢。司礼秉笔内监王承恩,乃亲兄也。唐诏颁,拒之甚力者,惟先生与东阳相公为甚。先生衣蟒玉,乘八座,叩苏抚请死。时苏抚疏,有王某不肯剃发更衣之语。临刑神色不变,行至大忠桥,即呼曰:此桥名大忠,是吾尽命之所,尚安之,遂不行。于此毕命焉。

英雄古国士,竖旗影摩天,西陵渡口。

浪卷鸱夷,我奠江心杯酒。

邻邦书一纸,心似铁、金堆如斗。

天莫问,云暗龙愁,月明鼋吼。

甲申随大驾,只首记贤珰,无超其右。

共试丹诚,真是弟兄恭友。

赐衣亲著在,一似与、发肤同受。

含笑向、古大忠桥,孝陵前后。

(词)明·来集之

序:诸生王毓耆、周卜年,及予内弟杨雪门,俱以国变或水或兵,慷慨赴义,盖不可尽数也。

子衿担国是,纵口似悬河,色如谈虎。

肉食无谋,未论绳枢蓬户。

砚田无寸土,天爵贵、玉吞珠吐。

人竞笑,一领蓝袍,读书怀古。

从来学何事,肯屈膝强风,颜蒙昏雾。

学校明伦,一死宁云无补。

浩然塞天地,令后学、慷慨歌舞。

观物化,蜂拥从王,犬终护主。

来集之

来集之1604—1683

原名镕,字元成,号元成子、倘湖。浙江萧山人。明末大学士来宗道子。明崇祯八年(1635)拔贡第一名,十二年中举,次年成进士,任安庆府推官。南明时官兵科给事,进太常少卿。曾往左良玉帐中阻其纵兵掳杀。马士英拟招揽于门下,拒之。入清后隐居倘湖之滨,潜心著述。清康熙十七年(1678)荐应博学鸿词科,辞不就。剧作有《两纱》(包括《女红纱》、《秃碧纱》两种并附《挑灯剧》一折短剧)、《秋风三叠》(包括《蓝采和》、《阮步兵》和《铁氏女》三种)两部杂剧剧本集,均存。其他著述有《南行载笔》、《奏雅世业》、《倘湖诗》、《倘湖遗稿》、《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易图亲见》、《倘湖樵书》、《博学汇书》、《春秋志在》等。毛奇龄曾为作墓碑铭,见《西河全集》。

☚ 祁彪佳   沈永隆 ☛
来集之

来集之1604—1673后

字元成,号椎道人,又号倘湖樵人,浙江萧山人。来继韶子。明崇祯八年(1635)拔贡,十二年魁两浙,十三年成进士,官皖城司李。入清不仕,隐居三十年,手不释卷,以耕读自给。卒后崇祀乡贤祠。事见毛奇龄撰《墓志铭》、《康熙安庆府志》、《绍兴府志》、《萧山县志》等。著有《大易三种》、《春秋三种》,诗文则《南行偶笔》、《载笔》、《倘湖近刻》、《倘湖遗稿》等。今传《倘湖诗馀》一卷,系赵尊岳“珍重阁”惜阴堂丛书本,署作“萧山来镕元成”,收词六十二首。

☚ 万寿祺   商景兰 ☛
来集之

来集之?—1682

字元成,号樵道人,又号倘湖樵人。浙江萧山人。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推官。南明鲁王监国时,以兵科给事中监兵长河,官到太常少卿。入清不仕,以隐居终。工诗,其《倘湖近诗》自序云:“世轴更换,偷活草间,石田茅屋,耕鉏自给。无用之人,只宜弃置林泉。若云高隐,则是自欺之人。无事生事,辄有题咏,不效诗史,感触时事,不学诗魔,走入醋瓮,短章细吟,聊用寄意耳。”(转引自《清诗纪事初编》)其诗多为歌咏隐居生活和感慨兴亡盛衰之作。此集二卷,皆为七绝,一卷咏月令、补月令、花月令;一卷游仙诗,则为悼亡之作。精于易理,著有《倘湖樵书》、《博学汇书》。亦工戏曲,著有《蓝采和》、《阮步兵》、《铁氏女》、《挑灯》、《碧纱笼》、《女红纱》等。其诗除上述《倘湖近诗》二卷外,还散见于其他清诗总集,选集。毛奇龄为撰墓志铭。

☚ 朱嘉徵   朱一是 ☛

来集之1604~1683Lai Jizhi

dramatist of the Qing Dynas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