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技术
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使鸭子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稻田养鸭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能够增强稻鸭自身生长活动,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 能够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稻田养鸭实行家鸭野养,活力强、味道鲜、售价高,同时提高了水田经济效益。水稻产量高、成本低,特别适宜在种粮大户中推广。
具体做法是:
❶用竹片、树枝和其他秸秆编成高50—60厘米、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准的围栏,将稻田四周围起来,并用竹或木条固定,防止鸭外逃。计划实行稻田养鸭的田块,插秧时在田中间留出一块长150厘米、宽100厘米的小空地,放进一块竹板作为鸭床,高度以露出水面20厘米为宜,供鸭群休息。
❷因地制宜选用早熟、适应当地饲养、生活力和抗逆性较强的优良鸭种,采取防寒保温为主的鸭苗小群摊养管理技术。
❸20—25日龄,重约150—200克的雏鸭,即可放进田中,进田前应进行鸭瘟免疫接种。放养密度应视稻田肥力、田里的饵料丰缺情况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亩放30只左右。放鸭入田时间应在早、晚两造秧苗返青后。
❹养鸭稻田应搞好以养萍为主的水体饲料生产,为鸭群提供优质青料。在秧苗返青后,每亩投放萍种150千克,隔5—6天施过磷酸钙4—6千克,连续施2—3次。
❺初入田的雏鸭,应在早、晚适量补料1次,按“早喂半饱,晚喂足” 的原则投料。
❻水稻栽培技术要求。水稻种植方式以宽窄行插种为宜,要求插足基本苗,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减少后期追肥用量。如稻田杂草较多,可在放鸭7天前施一次除草剂,中后期用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❼掌握适宜收获时期。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鸭子开始啄食谷粒,这时应及时把鸭子从稻田中赶出。
❽稻鸭共栖的配套方式有 “双季稻养双季鸭”,“中稻、再生稻养双季鸭”,“一季稻养一季鸭”,“再生稻单养一季鸭” 等。稻鸭共育的节本效果明显。稻田放养的鸭子能大量吞食杂草、小虫和老黄稻叶等,可以减轻病虫草危害。稻鸭共育也使农民增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