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藨连
【概况】: 异名 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贵州民间药物》)。 基源 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萱的全草。 原植物 萱Viola vaginata Maxim.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cm。根状茎粗大,径达1cm;地上茎短缩,花期尚有匍匐枝生长。叶丛生,具长柄;叶片广心形,长2.5~5cm,先端尖,基部弯缺,边缘有钝锯齿,无毛,花后叶稍增大,常呈肾状心形;托叶分离,卵形或倒卵形,有褐色细脉。 花从基部叶丛中抽出,单生,大形,白色或淡紫色;花萼5,披针形或矩圆形,附属器短,截形而有疏齿;花瓣5,距囊状长约1mm。蒴果椭圆形,长约1.5cm,无毛,有褐色腺点。 花期4~5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17页.图35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边、林下、溪旁湿润草坡和石上。 分布于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部。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收,除去杂质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者置干燥处,防霉。 【药性】: 性味 微甘,寒。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 乳痈,肿毒,刀伤,咳血。 ❶ 《贵州民间药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❷ 《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外用:捣烂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乳房红肿硬痛:乌泡连、黄瓜香、拦路虎适量。捣烂拌酒糟或酒炒热外敷。” ❷ 《贵州民间药物》:“治无名肿毒:乌泡连捣烂,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