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茶

当代文学期刊,双月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山茶》杂志社编辑出版。1980年4月创刊。该刊为民族民间文学专业性刊物,以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为宗旨。主要发表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如:民间神话、传说、古歌、祭祀歌、新故事、新民族、寓言、历史故事、革命故事等。同时选发外国民间故事和研究民间文学的理论文章,并辟有“山川揽胜”、“奇山异石”、“民族风情”等栏目。


咏花诗词之《山茶》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茶

 

归有光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责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 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


 这首咏山茶花头两句就从外观上概括山茶花给人的印象:“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说是山茶有奇质。这种奇质究竟奇在什么地方?绿叶凝深浓,是一奇。二奇即“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山茶系常绿灌木或乔木。四季常青,冬春开花,花大色艳,多为大红。花期较长,经冬历春,吐蕊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弥月不衰。白雪中见红花,自然就是一奇。红与白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很壮美的。明沈周《红山茶》也说:“猩红点点雪中葩”宋陆游也说:“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都强调山茶红经久耐雪。第三奇就是“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山茶花,花大色红叶厚,显得庄重,典雅气度不凡。艳丽而不妖冶,凝重而不板滞,这种美好姿容不是值得人们礼赞的吗? 第四奇就是“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山茶四季常青,经冬雪而迎春风,自然非寻常花木可比。苏轼说“长共松枝耐岁寒”“雪里盛开”也都是赞美山茶花的坚强品格。大凡世上美好事物总难十全十美,即以花卉而言,艳丽而难庄重,典雅则易板滞,春花烂熳难以持久,秋花傲霜又不丰腴。惟有山茶花有奇质。花期长、耐冬雪,花色艳而不妖,枝叶绿而不衰,姿容富贵,品格坚贞。诗人赞叹“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准备将山茶花比作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大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后又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最后又以梅花作比较:“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夷、叔,即商末伯夷、叔齐弟兄俩,二人互让王位为古人称为恺悌的模范。这里比喻山茶和梅花是密不可分的弟兄。
 归有光(1507—1571)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南京太仆丞,著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状物叙事记人,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显示了他的散文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咏山茶花诗,我们仍然可以体味到他那种以平易畅晓语言,状物抒情的简省雅洁的风格。

山茶 - 古代小品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茶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 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 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朱,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不能再纳须弥,仅取盆中小树,植于怪石之旁。噫!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予其郭公也夫?

(《闲情偶寄》)


 这不是一篇纯知识性的小品,而是一首美的赞歌! 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对山茶作科学性的介绍,而是紧紧抓住山茶生命力强盛和色泽艳丽两个基本特征,用写意的笔法加以勾勒,使之形神兼备,姿质相得,成为内美和外美相统一的象征物,并从中寄寓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文篇短而情浓,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作者对山茶由衷的赞叹之情。末段貌似闲笔,实是感情进发的最高点。作者在“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的矛盾交织的情感之中,以反诘作结,令人遐思。这种以情缀文的艺术方法,既使作者的审美理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又使读者于此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作者善用对比和叠喻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山茶“历春夏秋冬如一日”的气质,是通过它与桂、玉兰、石榴等的比较而凸现出来的。而对其“极浅深浓淡之致”的艳色,则是连用六个奇特新颖的比喻句加以传达。这样,既力避了行文的平淡,又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构词也极为精当,如“戴雪而荣”、“挟桃李之姿,具松柏之骨”中的“戴”、“荣”、“挟”、“具”等词,十分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山茶傲雪凌霜、形神兼备的雄姿,并赋予其人格之美,令人神往。又如用“粉”、“脂”、“腮”、“面”、“朱”、“火”、“血”等来形容山茶的色泽美,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给人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之感,反复玩索,其味无穷。

咏花诗词之《山茶》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茶

 

刘克庄


 青女行霜下晓空,山茶独殿众花丛。
 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
 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
 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


 刘克庄《山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诗作。
 开篇状写霜雪女神“青女行霜”施雪,点明节令处于冬季,“下晓空”,具体指出时间是在早晨,同时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特定环境和特有气氛。山茶花独自开放殿守在百花争妍之后,更加神采飘逸,光采照人。盛赞山茶固有的艳美形象和独秀品格。一般咏花诗作,常是赞其花事早发,领异标新。此《山茶》诗,偏却赞赏“后发”之美,倍加可爱。作者运用写实手法,挥动饱蘸感情之笔,赞颂山茶这种不争先艳,独甘后荣的高贵品格,令人叹服,耐人寻味。
 接着,以“户外”与“盆中”、“千林”与“一本”、“缟”与“红”对举,状写了一种内外各异、远近不同的错络层次,描绘了千林万木的整体和一本独株的个体间的数量反差,强调了霜雪缟素和山茶花红的颜色对比,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明快艳丽的图画,给人以“犹有花枝俏”的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令人心旷神怡。“户外”是远见,“盆中”是近观;“千林”是泛写浩茫旷远,“一本”是特写独株挺立;“缟”是状写漫天遍野银装素裹,“红”是状写山茶怒放似火如血。加上“不知”与“且看”的有意侧重,既紧扣了诗题,又突出了山茶花的红艳笑貌。“不知”,实为已知,乃故作耳。“且看”,实为偏爱,乃由衷也。“不知”而“知”,犹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句中的“不觉”,是“不觉”而“觉”,因为已闻啼鸟处处了。“且看”之“看”,令人注目,一经强调和侧重,便将山茶凌霜傲雪的盎然兴致和欺霜压雪的无畏气概,豪爽地表现了出来。对仗工稳,抒发了作者深厚的赞誉之情。
 山茶花性爱晚,开在岁末寒冷之时,想其品格,犹胜“岁寒后凋”之“松柏”吧! 山茶花色深重,且喜微烘暖照之光,观其性情,恰如葵藿向日之特点吧!“每经”句,道出喜寒之意,“却爱”句,道出逐暖之好。这种冷暖感觉对举,将事理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和谐地统一起来。组对工巧,赞赏了山茶本性不改,芳香如故的特有风貌。花,尚且如此;人,亦当这样。
 山茶如此艳美坚贞,却有人说它尤为难以栽养,认为此不足取;而作者却简明地回告:只要自己别忘了指使童仆早晚浇灌些水肥就行了。如此反驳“难养”之说,饶有情趣。“尤难养”的“尤”字,可见责难之重,而“自课童”的“自”字,足见栽养之易,深切地表明了作者对山茶的特殊喜爱和坚定护卫,蕴含深邃。
 通览全诗,首联起势凛然,概括赞赏山茶秀标众花的气质;颔联对比承接,具体赞赏山茶艳丽从容的姿态;颈联深入探幽,极力赞赏山茶耐寒喜阳的本性;尾联问答作结,深情赞赏山茶简朴易养的品格。对工情切,首尾圆合。作者巧妙地将对山茶的形容描绘和性格刻画,溶铸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寄托了自己的雅洁情思,别具兴味。对山茶,似孕含着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求的赞誉;于个人,似透露出一种洁身自好、与人无争的慨叹。

咏花诗词之《山茶》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茶

 

杨万里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樨林。
 谁将金粟银丝脍, 簇饤朱红菜碗心。
 春早横遭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题诗毕竟输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


 杨万里所写《山茶》诗,从它明快而多彩的笔调里,飘逸出诗人欣快明朗的情趣,展示一种以花为友、借花自况的心志。
 诗的首句,从山茶树形的勾勒起笔,并刻画了山茶花形的特色。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樨林。”(岑cen,小而高的山)。那青翠可爱的山茶树,团团布满山冈,与傍近绿茵茵的小山相互映衬。乍一看去,竟错把它当作桂花林呢(木樨,桂花的别称)。这是一个远镜头的视觉形象,诗人从总体上把握了山茶树的粗犷轮廓。接着,他又马上把“焦距缩短”,投视点移向了山茶树上面。“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脍”,细切;“饤”,音定,食物堆于器皿中。这一句,将外瓣殷红,内蕊金黄,大如碗碟的山茶花,十分逼真地用精美的菜肴餐具比喻出来,恰似切得精细的黄色桂花丝条,堆放在朱红菜碗的碗心。似乎人们可以透过习习清风,嗅到菜肴的香气。请看,这朱红的“菜碗”,“金粟银丝”的“碗心”,配上外围茶树和“碧岑”,这是多么美丽的色彩组合啊!作者运用以远及近的大跳动笔法,不仅造成强度极大的色彩效应,而且也形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反差。从而呈现出互相扶衬的艺术效果。
 此外,“谁将”一句略带俏皮的反诘,它给诗意添进特有的文学功效。那么是“谁将”山茶花栽制如此妥贴呢? 人们都明白,它不是人工的力量,而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匠心。仿佛诗人在把孩子一般的“童心”融进大自然当中,显得那样活泼稚气,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诗人在彩绘山茶花的外观之后,又转而去揭示它的内在气质。抓住山茶的生态特征,从“春早”到“岁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里,或遭桃李妒忌,或受霜雪侵凌,但都不曾改变它丝毫的色浓香重的秉性。山茶可谓坚贞劲节,可谓高尚纯洁,为此,引起诗人赋诗赞美的欲望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在苏东坡之后写诗却自愧弗如,惟恐写不出好诗,糟踏了山茶的高雅,则贻笑天下。产生这样的担心也是酣畅的。在这里,杨万里巧妙地运用了跌宕的一笔,转而排出“叶厚”、“有棱”、“花色深”三个短朴的词句。“叶厚”,指山茶树叶革质肥厚,呈卵型;“有棱”,指山茶籽果有纯棱;“花色深”,指山茶花色殷如血。那么,杨万里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词句去概括山茶的形貌和特征呢?你看,“叶厚”可以不顾“桃李妒”、不避“雪霜侵”;“有棱”才会免遭禽畜采啄;“花色深”能够添情彩于人间,增繁荣给世界。其实,诗人给山茶画的这幅“像”,不过是他的自画像而已。他生逢乱世,壮心不已,却受奸佞猜忌。他所喜爱的山茶的品性,也正是自己处世的信承。于是,他以最为平俗却生动的语言,谱出最为强劲的音符,当作心府粗犷的呐喊。

咏花诗词之《山茶》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山茶

 

俞国宝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苏东坡评柳宗元《渔翁》诗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首《山茶》,字面似极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觉“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这“昧”,即在作者别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诗取材便与一般赏花诗大不相同。
 赏花者中爱山茶者颇多,因它经冬耐寒又繁茂浓艳。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的清瘦疏淡。绚丽如牡丹,又不象牡丹的不堪风雨。可谓劲节芳姿,丽质高韵。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见者大体两路,一是赞其不避霜雪,一是绘其花之形色。这首小诗却别有情味地写诗人欲携酒携茶往东溪赏花的优游而又专注的情状,从侧面赞美山茶。
 首句写前往赏花,先点山茶生长之地。这一笔,大有深意。诗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韵。这株山茶不依雕栏,不伴亭榭,又不与群芳众卉为伍,而是“花近东溪居士家”。东溪,不确指某处,但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极僻远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这里没有尘世的喧杂,而有居士隐此以避世。山茶正是临清流而伴幽人。这是写山茶的生长环境,以“东溪”、“居士”点染离凡出俗的超尘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尘界,为下文张本。既然是这样的一株奇花,怎不让人心向往之? 于是诗人要前去观赏了。赏花这原是极普通之事,无须细说。而此诗作者却津津乐道,细写了欲往赏花时的不寻常的举动:“好携樽酒款携茶”,携樽带酒地专往他处赏花,已足见其爱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还要携茶,看来是要在花前流连多时了。对山茶百般赏爱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与“款”两个形容词,更写出对观赏山茶特有的殷切、钟情之状。至此,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个人物小象,他喜事将临,不禁悠然陶然,简直要手舞足蹈了。但这毕竟是外在情状,他那样的殷切钟情,想来还别有奥秘吧?是的,他正想着,“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这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极写这株山茶的奇异非凡。山茶确为人间奇花。它有常花的袅娜婆娑,又高大丰腴,“孤根拔地”,“威仪特整”。它可从暮秋开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烂熳如火,所以人们赞它“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不是寻常儿女花”。山茶有这许多奇特,一首绝句如何写得出?诗人非常高明,以虚笔暗点,让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补足。诗只在奇字上用笔,只强调自己为何酷爱这茶花,原来,它本是天国之物,偶到人间,得以一览芳容,实为万幸。再则,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间,一旦玉皇收还天上,人间便永无此花。一个仙凡之别,道尽了山茶迥于众花的特质。玉皇天上的种种奇想,把诗人赏爱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对山茶的盛赞推至极点,“反常合道”,新颖自然,不落凡近。
 这首七绝作为咏花诗,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写赏花。而赏花,又全从赏花人着笔,写赏花人,又只写赏花时携酒携茶的举动及当时的心理意念,用笔非常简约。但“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味詹言》)所以包蕴多重。“好携樽酒款携茶”是主句,逼真欲现地写出赏花者殷勤、钟情之状,而首句、三四句又从不同角度把这一行动的原因补足,于是,全诗都写诗人对山茶的赏爱之情,这一重表现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诗还有隐含的第二重意蕴,这恰是诗旨所在。这第二重意蕴又有两层:一是赞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弃俗离尘、超凡若仙的形象,通过写别具奇趣的赏花人的厚爱激赏,侧写山茶的奇姿高格。这即所谓咏花。第二层是通过赏花写人。描绘其优游恬淡之状和偏爱东溪山茶之高韵的奇情异趣,审美追求,写作者孤高淡泊的情怀。此诗实是咏花以言志。
 前人评王维诗说:“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风自笑。”这里的东溪山茶,不正是流连溪山、翘首出尘的诗人的比照么?

山茶shānchá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子卵形,花红色或白色,是名贵的观赏植物。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常緑木本 > 山茶花 > 山茶
山茶  shānchá

“山茶花”之别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植上》:“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也有。”宋·張耒《病起》詩:“多少山茶梅子樹,未開齊待主人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茶》:“〔集解〕: 時珍曰,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棱,中闊頭尖,面緑背淡,深冬開花,紅瓣黄蕊。”

山茶【同义】总目录


山茶月丹一捻红
山茶

姿色俱佳,潇洒自若。又称“茶花”、“忍冬花”、“曼陀罗”、“寿星茶”、“宫粉花”等。寓意勇斗岁寒,生机勃勃。

字数:56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月季   冬青 ☛
木本花

木本花

迎春花:僭客 金腰带 黄寿丹
叶子花:三角花 九重葛
蔷薇花:野客 蔷薇 蔷蘼 牛勒 牛棘刺花 山棘 刺红 买笑 玉鸡(玉鸡苗) 锦被堆(锦被堆花)十姊妹
紫薇:百日红 满堂红 官样花
夜来香:夜香花
晚香玉:月下香
米兰:树兰 米仔兰 鱼子兰 碎米兰
文殊兰:十八学士
茉莉花:柰(柰花;柰子花) 茉莉 末利抹厉 茉利 没利 末丽 奈花狎客 远客 鬘华 萼绿君
紫茉莉:粉花 胭脂花 臙脂花 草茉莉 状元红
棠棣花:棣堂 堂棣
紫荆花:紫珠
木棉:古贝 琼枝 攀桂花 攀枝花 班枝花
木兰:木莲 玉兰 杜兰 林兰 莲心 迎春
山茶花:海红(海红花) 山茶 茶花 月丹 玉茗 清人树 石榴茶 照殿红
马缨花:合欢 五色梅 马缨丹

☚ 果树花   草本花 ☛

山茶common camellia

Camellia japonica,别名山茶花、耐冬,古名海石榴、海榴。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为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染色体数2n=30,45,60,75,90,120。
起源及栽培简史 中国栽培始于隋、唐,已有1300年以上历史。隋炀帝杨广(569~618)《宴东堂》诗云:“海榴舒欲尽,山樱开飞来”,又如唐代李白(701~762)的《咏邻女东窗海石榴》等,都说明早在隋、唐时代,山茶就由野生进入宫廷和庭园栽培了。至宋代(960~1279),栽培山茶花之风日盛。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曾以“门巷欢呼十里寺,腊前风物已知春”的诗句,来描写当时成都海云寺山茶花会的盛况。明、清时,山茶花栽培更盛。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称:“山茶产南方,树生高者丈许,枝干交加,叶颇似茶叶而厚硬有棱,中阔头尖,面绿背淡,深冬开花,红瓣黄蕊”。王象晋《群芳谱》载:“山茶花有数种,十月开至二月,有‘鹤顶红’,大如莲,红如血……”。清代蒲松龄(1640~1715)所著《聊斋志异》“香玉”中就有“崂山下清宫,耐冬高二丈”的记载。其后朴静子《茶花谱》及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等,都对山茶花有较详细的记述。近代,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合著的《花经》中专有山茶章节。而科学介绍山茶属观赏植物者,则自1951年俞德浚“云南的茶花”一文始。7世纪时,山茶首传日本。1677年,英国人初次采回山茶花标本,18、19世纪起,山茶花多次传往欧美。
形态特征 高达15m。小枝黄褐色。叶互生,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10cm,先端钝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大,径5~6cm,有白、红、淡红等色;花瓣5~7,雄蕊多数,花期2~4月。蒴果圆形;种子球形或有棱;果期10月。
变种、变型及品种 世界山茶品种已逾15 000个,中国约有300余个。根据雄蕊的瓣化,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演变,萼片的瓣化,概分单瓣、复瓣和重瓣3大类及12个花型:
单瓣类 花瓣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雌、雄蕊发育完全,能结实。只有单瓣型一种类型。
复瓣类 花瓣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主要类型有:❶复瓣型。花瓣2~4轮,雄蕊小瓣与雄蕊大部集于花心,雄蕊多趋于退化,偶有结实,如‘白绵球’、‘猩红牡丹’等品种。
❷五星型。花瓣2~3轮,花冠呈五星形,雄蕊存,雌蕊趋向退化,如‘东洋’茶等。
❸荷花型。花瓣3~4轮,花冠荷花状,雄蕊存,雌蕊退化或偶存,如‘十样景’等。
❹松球型。花瓣3~5轮,呈松球状,雌、雄蕊均存在,如‘小松子’、‘大松子’等。
重瓣类 大部雄蕊瓣化,同时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包括雄蕊瓣)。❶托桂型。花瓣1轮,雄蕊小瓣聚集花心,形成约3cm的小球,如‘白宝珠’等。
❷菊花型。花瓣3~4轮,少数雄蕊小瓣聚集花心,径约1~2cm,形成菊花型花冠,如‘石榴红’、‘凤仙茶’等。
❸芙蓉型。花瓣2~4轮,雄蕊集中簇集于近花心雄蕊瓣中,或分散簇集于若干组雄蕊瓣中,形成芙蓉型花冠,如‘红芙蓉’、‘花宝珠’等。
❹皇冠型。花瓣1~2轮,大量雄蕊瓣聚集其上,并有数片雄蕊大瓣居中,形成皇冠形花冠,如‘花佛鼎’等。
❺绣球型。花瓣轮次不明显,花瓣与雄蕊瓣外形无明显区别,少量雄蕊散生于雄蕊瓣中,形成绣球型花冠,如‘大红球’等。
❻放射型。花瓣6~8轮,呈放射状六角形,雌、雄蕊已不存在,如‘粉丹’等。
❼蔷薇型。花瓣8~9轮,形若重瓣蔷薇,雌、雄蕊已不存在,如‘小桃红’等。
产地与分布 山茶产于中国山东、浙江、江西及四川等地,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现中国浙江瑞安、山东崂山、江西黎川和四川峨眉山等地,仍保存有1000年以上的大山茶树。山茶的露地栽培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为多。
习性 山茶喜半阴,忌烈日。喜温暖气候,适温18~25℃,始花温度为2℃;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的低温;耐暑热,但超过36℃生长受抑制。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宜在年降水量12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为佳。
山茶一年有抽生2次枝梢:第一次为春梢,于3~4月开始萌发,至5月停止生长,形成顶芽;第2次为夏梢,在7~9月抽生。山茶花期长,多数品种为1~2个月,单朵花期一般为7~15天。
山茶抗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能力强,且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硫。对硫化氢、氮气和氟化氢等也有一定的抗性。
繁殖 以扦插、嫁接、压条、播种和组织培养等繁殖,通常以扦插、嫁接为主。扦插:多用嫩枝插和单芽插,以6~7月为适期。嫩枝插,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上部留叶2~3片,插于净沙或蛭石插床中,给予遮荫,加强叶面喷雾,经30天左右便可生根。单芽插,即一叶一芽短穗扦插,多在插条缺乏而需大量繁殖时用。嫁接:主要有靠接、切接和芽苗接,砧木多选用油茶或单瓣山茶。靠接是山茶繁殖的传统方法,多用于生根困难或名贵的品种。切接宜在春季芽将萌动前进行。芽苗接为近年来常采用的方法,多用油茶当年生播种芽苗,高4~5cm,于6月间按劈接法在芽苗子叶上方1~1.5cm处插入接穗,扎缚后植于苗床。压条:在整个生长期均可进行,但以5~6月为佳。播种:主要用于培养砧木或选育新品种。通常秋播,也可将种子用湿砂层积至翌年春播。组织培养:现中国及美国等均已试验成功。
栽培 分地栽和盆栽两种。地栽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如作园林绿化栽培,要有蔽荫树作伴。圃地栽培时,先要成行种好遮荫树。种植时间,一般秋植较春植为好。施肥要掌握三个关键时期:即2~3月施以氮肥为主的追肥,以促进春梢生长;5~6月施以磷肥为主的液肥,以利于花芽分化和形成;10~11月施以钾肥为主的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寒力。全年中耕除草5~6次。山茶不宜重修剪,只需剪除病虫枝及枯枝等。花蕾过密要进行疏蕾,以保持每枝1~2个花蕾为宜。若要提前开花,可用500~1000mg/L的赤霉素,隔天点涂花蕾,能提前至9~10月开放。盆栽以深瓦盆为好,盆土则以疏松、肥沃、易透水者为佳。幼苗每隔2~3年换盆1次,宜在11月或2~3月进行。新上盆之苗,在浇透水后,移至蔽荫处,2个月后可与其他盆苗同样管理。浇水次数视气候情况而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进入冬季,宜放置冷室光照良好而通风处;夏季移出,在室外荫棚或树荫旁放置。其他管理如施肥、修剪等,基本与地栽山茶相同。
育种 山茶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方向:❶芳香育种;
❷选育花色新奇新品种,尤其是黄色系奇品;
❸抗寒育种;
❹矮性育种;
❺选育繁花新品种。
育种主要通过如下途径:❶种间杂交。如用长瓣短柱茶(C. grijsii)等有香味原种与山茶进行种间杂交,筛选出具芳香的新品种。
❷实生选育。茶花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大大高于人工杂交。从实生苗中选育,也可获得奇品。
❸株选或芽变选种。如‘西施晚妆’、‘鸳鸯凤冠’等,都是从芽变选种而来。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茶花炭疽病(Glomenel-la cingulata)、茶花饼病(Exobasidium camelliae)等。前者可喷洒600倍代森锌,后者可喷施0.2%硫酸亚铁溶液防治。常见虫害有红蜘蛛及多种介壳虫类,可加强栽培管理并喷洒石硫合剂防治。
园林应用 山茶树冠多姿、叶色翠绿,花大艳丽,花期长,正值冬末春初开花。江南地区可丛植或散植于庭园、花径、假山旁、草坪及树丛边缘,装点景色,也可片植为山茶园观赏。北方宜盆栽,用来布置厅堂、会场效果甚佳。山茶对二氧化硫、氯及氟等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也适宜用于工矿区绿化。可用作切花。
同属植物约220种,中国约有196种,常见栽培观赏的有:云南山茶花(C. reticulata),别名滇山茶,高达18m,胸径达57cm;叶表深绿,多无光泽,而有明显网纹,锯齿细尖;花大色艳,子房密被柔毛。为中国云南特有种,现云南栽培品种约有100余个。茶梅(C.sasanqua),灌木。花白色至红色,微香,早花。产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日本也有,适作花篱及盆栽。红花油茶(C. chekiang-oleosa),灌木至小乔木;花红色。中国产浙江、福建、江西及湖南,油料兼观赏。广宁油茶(C.semiserrata),叶缘上半部有细锯齿;花大色红,早花。产中国广东、广西等地。长瓣短柱茶(C. grijsii),别名闽鄂山茶,灌木。花白色,微香。产中国福建、湖北等,可用作杂交亲本,培育香味茶花,栽培品种有‘珍珠茶’等。西南山茶(C. pitardii),灌木或小乔木。花玫瑰红色或白色。产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为优良育种材料。怒江山茶(C. saluenensis),灌木。花白色或桃红色。产中国云南,宜作耐寒育种材料。连蕊茶(C. fraterna),灌木。花白色,有香味。产中国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及江西,适作育种材料。油茶(C.oleifera),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油料兼育种材料。尖叶山茶(C.cuspidata),灌木至小乔木。花白色。产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和陕西南部。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小灌木;花白色,具浓香。产中国湖南攸县,极优的育种材料。宛田红花油茶(C. polyodonta),灌木至小乔木。花红色。产中国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及四川。云南野山茶(C. pitardii var. yunna-nica),灌木至小乔木。花粉红色或白色。产中国云南中部,多作云南山茶花的砧木及育种材料。腾冲红花油茶(C. reticu-lata f. simplex),乔木;花淡桃红色至玫瑰红色。产中国云南腾冲,油料兼观赏树木。

山茶Japanese camellia

Camellia japonica L.,山茶科(茶科),山茶属。产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亦有分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条平滑无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具细锯齿,表面暗绿色有光泽。花两性,着生枝顶或腋生,常大红色。久经驯化栽培,园艺品种甚多,花瓣有单瓣、套瓣、武瓣和文瓣4种类型。花期11月至次年3月。在普陀山、山东沿海岛屿尚有野生大树。蒴果球形。2n=30。喜温暖、湿润、荫蔽环境和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高温、干燥、严寒和碱性土壤。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繁殖。为著名观赏植物。木材可供细工和雕刻。种子能榨油。花入药。

山茶

012 山茶

又名 “曼陀罗”。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革质,上面光亮,边缘有细齿。花大型,单生于叶腋或枝顶,常大红色,花瓣先端凹缺。蒴果近球形。品种多,有单瓣、重瓣;花色红、白不一。原产我国,现云南、四川、广东、福建、湖南均有野生种。性喜温暖湿润,气温低于10℃,则可冻死。故黄河流域一带皆无野生种。多用扦插方法繁殖。以云南生长为最好。徐霞客《滇中花木记》中说:“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鹃为最。”一般在春节前后开花,最晚者可开至清明。是著名观赏植物。花可入药,性寒、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木材供雕刻和制家具。种子榨出的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

☚ 梅   杜鹃花 ☛
山茶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山茶花枝叶茂密,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深绿色而有光泽。花两性,花着生枝顶或叶腋,花单瓣或重瓣,野生原种一般5~6个花瓣,栽培品种70~80个花瓣。山茶花原产我国东部沿海和日本各地。在青岛崂山还保留有几百年生的山茶古树。浙江省瑞安大罗山宝岩,还保存有一株上千年生的山茶古树。山茶适应性强,能耐一5℃的低温。花色有红、玫瑰红、粉红、桃红、白色等,色彩缤纷,还有的同一植株上具有淡红、粉红、大红、粉红间深红条纹或半红半白等,色泽多变。一般扦插或嫁接育苗。扦插在6月份,取半木质化枝,每枝长6~10厘米。嫁接育苗,通常以实生苗作砧,靠接育苗。山茶在江南地栽,北方盆栽,适宜使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土壤中性至酸性。冬季温室越冬。茶属我国有200余种,是世界分布中心,供观赏的还有金花茶、云南山茶等种。

山茶

☚ 玫瑰   花叶常春藤 ☛

山茶shān chá

《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山茶(7)。药名。

山茶

camellia

山茶

山茶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其种子可榨油。曾侯乙墓曾出土山茶子,惟当时使用方法不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