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茶当代文学期刊,双月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山茶》杂志社编辑出版。1980年4月创刊。该刊为民族民间文学专业性刊物,以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为宗旨。主要发表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如:民间神话、传说、古歌、祭祀歌、新故事、新民族、寓言、历史故事、革命故事等。同时选发外国民间故事和研究民间文学的理论文章,并辟有“山川揽胜”、“奇山异石”、“民族风情”等栏目。 山茶归有光
这首咏山茶花头两句就从外观上概括山茶花给人的印象:“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说是山茶有奇质。这种奇质究竟奇在什么地方?绿叶凝深浓,是一奇。二奇即“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山茶系常绿灌木或乔木。四季常青,冬春开花,花大色艳,多为大红。花期较长,经冬历春,吐蕊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弥月不衰。白雪中见红花,自然就是一奇。红与白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很壮美的。明沈周《红山茶》也说:“猩红点点雪中葩”宋陆游也说:“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都强调山茶红经久耐雪。第三奇就是“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山茶花,花大色红叶厚,显得庄重,典雅气度不凡。艳丽而不妖冶,凝重而不板滞,这种美好姿容不是值得人们礼赞的吗? 第四奇就是“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山茶四季常青,经冬雪而迎春风,自然非寻常花木可比。苏轼说“长共松枝耐岁寒”“雪里盛开”也都是赞美山茶花的坚强品格。大凡世上美好事物总难十全十美,即以花卉而言,艳丽而难庄重,典雅则易板滞,春花烂熳难以持久,秋花傲霜又不丰腴。惟有山茶花有奇质。花期长、耐冬雪,花色艳而不妖,枝叶绿而不衰,姿容富贵,品格坚贞。诗人赞叹“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准备将山茶花比作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大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后又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最后又以梅花作比较:“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夷、叔,即商末伯夷、叔齐弟兄俩,二人互让王位为古人称为恺悌的模范。这里比喻山茶和梅花是密不可分的弟兄。 归有光(1507—1571)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南京太仆丞,著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状物叙事记人,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显示了他的散文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咏山茶花诗,我们仍然可以体味到他那种以平易畅晓语言,状物抒情的简省雅洁的风格。 山茶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不能再纳须弥,仅取盆中小树,植于怪石之旁。噫!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予其郭公也夫①? (《闲情偶寄》) 这不是一篇纯知识性的小品,而是一首美的赞歌! 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对山茶作科学性的介绍,而是紧紧抓住山茶生命力强盛和色泽艳丽两个基本特征,用写意的笔法加以勾勒,使之形神兼备,姿质相得,成为内美和外美相统一的象征物,并从中寄寓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文篇短而情浓,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作者对山茶由衷的赞叹之情。末段貌似闲笔,实是感情进发的最高点。作者在“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的矛盾交织的情感之中,以反诘作结,令人遐思。这种以情缀文的艺术方法,既使作者的审美理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又使读者于此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作者善用对比和叠喻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山茶“历春夏秋冬如一日”的气质,是通过它与桂、玉兰、石榴等的比较而凸现出来的。而对其“极浅深浓淡之致”的艳色,则是连用六个奇特新颖的比喻句加以传达。这样,既力避了行文的平淡,又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构词也极为精当,如“戴雪而荣”、“挟桃李之姿,具松柏之骨”中的“戴”、“荣”、“挟”、“具”等词,十分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山茶傲雪凌霜、形神兼备的雄姿,并赋予其人格之美,令人神往。又如用“粉”、“脂”、“腮”、“面”、“朱”、“火”、“血”等来形容山茶的色泽美,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给人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之感,反复玩索,其味无穷。 山茶刘克庄
刘克庄《山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诗作。 开篇状写霜雪女神“青女行霜”施雪,点明节令处于冬季,“下晓空”,具体指出时间是在早晨,同时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特定环境和特有气氛。山茶花独自开放殿守在百花争妍之后,更加神采飘逸,光采照人。盛赞山茶固有的艳美形象和独秀品格。一般咏花诗作,常是赞其花事早发,领异标新。此《山茶》诗,偏却赞赏“后发”之美,倍加可爱。作者运用写实手法,挥动饱蘸感情之笔,赞颂山茶这种不争先艳,独甘后荣的高贵品格,令人叹服,耐人寻味。 接着,以“户外”与“盆中”、“千林”与“一本”、“缟”与“红”对举,状写了一种内外各异、远近不同的错络层次,描绘了千林万木的整体和一本独株的个体间的数量反差,强调了霜雪缟素和山茶花红的颜色对比,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明快艳丽的图画,给人以“犹有花枝俏”的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令人心旷神怡。“户外”是远见,“盆中”是近观;“千林”是泛写浩茫旷远,“一本”是特写独株挺立;“缟”是状写漫天遍野银装素裹,“红”是状写山茶怒放似火如血。加上“不知”与“且看”的有意侧重,既紧扣了诗题,又突出了山茶花的红艳笑貌。“不知”,实为已知,乃故作耳。“且看”,实为偏爱,乃由衷也。“不知”而“知”,犹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句中的“不觉”,是“不觉”而“觉”,因为已闻啼鸟处处了。“且看”之“看”,令人注目,一经强调和侧重,便将山茶凌霜傲雪的盎然兴致和欺霜压雪的无畏气概,豪爽地表现了出来。对仗工稳,抒发了作者深厚的赞誉之情。 山茶花性爱晚,开在岁末寒冷之时,想其品格,犹胜“岁寒后凋”之“松柏”吧! 山茶花色深重,且喜微烘暖照之光,观其性情,恰如葵藿向日之特点吧!“每经”句,道出喜寒之意,“却爱”句,道出逐暖之好。这种冷暖感觉对举,将事理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和谐地统一起来。组对工巧,赞赏了山茶本性不改,芳香如故的特有风貌。花,尚且如此;人,亦当这样。 山茶如此艳美坚贞,却有人说它尤为难以栽养,认为此不足取;而作者却简明地回告:只要自己别忘了指使童仆早晚浇灌些水肥就行了。如此反驳“难养”之说,饶有情趣。“尤难养”的“尤”字,可见责难之重,而“自课童”的“自”字,足见栽养之易,深切地表明了作者对山茶的特殊喜爱和坚定护卫,蕴含深邃。 通览全诗,首联起势凛然,概括赞赏山茶秀标众花的气质;颔联对比承接,具体赞赏山茶艳丽从容的姿态;颈联深入探幽,极力赞赏山茶耐寒喜阳的本性;尾联问答作结,深情赞赏山茶简朴易养的品格。对工情切,首尾圆合。作者巧妙地将对山茶的形容描绘和性格刻画,溶铸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寄托了自己的雅洁情思,别具兴味。对山茶,似孕含着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求的赞誉;于个人,似透露出一种洁身自好、与人无争的慨叹。 山茶杨万里
杨万里所写《山茶》诗,从它明快而多彩的笔调里,飘逸出诗人欣快明朗的情趣,展示一种以花为友、借花自况的心志。 诗的首句,从山茶树形的勾勒起笔,并刻画了山茶花形的特色。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樨林。”(岑cen,小而高的山)。那青翠可爱的山茶树,团团布满山冈,与傍近绿茵茵的小山相互映衬。乍一看去,竟错把它当作桂花林呢(木樨,桂花的别称)。这是一个远镜头的视觉形象,诗人从总体上把握了山茶树的粗犷轮廓。接着,他又马上把“焦距缩短”,投视点移向了山茶树上面。“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脍”,细切;“饤”,音定,食物堆于器皿中。这一句,将外瓣殷红,内蕊金黄,大如碗碟的山茶花,十分逼真地用精美的菜肴餐具比喻出来,恰似切得精细的黄色桂花丝条,堆放在朱红菜碗的碗心。似乎人们可以透过习习清风,嗅到菜肴的香气。请看,这朱红的“菜碗”,“金粟银丝”的“碗心”,配上外围茶树和“碧岑”,这是多么美丽的色彩组合啊!作者运用以远及近的大跳动笔法,不仅造成强度极大的色彩效应,而且也形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反差。从而呈现出互相扶衬的艺术效果。 此外,“谁将”一句略带俏皮的反诘,它给诗意添进特有的文学功效。那么是“谁将”山茶花栽制如此妥贴呢? 人们都明白,它不是人工的力量,而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匠心。仿佛诗人在把孩子一般的“童心”融进大自然当中,显得那样活泼稚气,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诗人在彩绘山茶花的外观之后,又转而去揭示它的内在气质。抓住山茶的生态特征,从“春早”到“岁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里,或遭桃李妒忌,或受霜雪侵凌,但都不曾改变它丝毫的色浓香重的秉性。山茶可谓坚贞劲节,可谓高尚纯洁,为此,引起诗人赋诗赞美的欲望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在苏东坡之后写诗却自愧弗如,惟恐写不出好诗,糟踏了山茶的高雅,则贻笑天下。产生这样的担心也是酣畅的。在这里,杨万里巧妙地运用了跌宕的一笔,转而排出“叶厚”、“有棱”、“花色深”三个短朴的词句。“叶厚”,指山茶树叶革质肥厚,呈卵型;“有棱”,指山茶籽果有纯棱;“花色深”,指山茶花色殷如血。那么,杨万里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词句去概括山茶的形貌和特征呢?你看,“叶厚”可以不顾“桃李妒”、不避“雪霜侵”;“有棱”才会免遭禽畜采啄;“花色深”能够添情彩于人间,增繁荣给世界。其实,诗人给山茶画的这幅“像”,不过是他的自画像而已。他生逢乱世,壮心不已,却受奸佞猜忌。他所喜爱的山茶的品性,也正是自己处世的信承。于是,他以最为平俗却生动的语言,谱出最为强劲的音符,当作心府粗犷的呐喊。 山茶俞国宝
苏东坡评柳宗元《渔翁》诗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首《山茶》,字面似极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觉“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这“昧”,即在作者别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诗取材便与一般赏花诗大不相同。 赏花者中爱山茶者颇多,因它经冬耐寒又繁茂浓艳。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的清瘦疏淡。绚丽如牡丹,又不象牡丹的不堪风雨。可谓劲节芳姿,丽质高韵。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见者大体两路,一是赞其不避霜雪,一是绘其花之形色。这首小诗却别有情味地写诗人欲携酒携茶往东溪赏花的优游而又专注的情状,从侧面赞美山茶。 首句写前往赏花,先点山茶生长之地。这一笔,大有深意。诗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韵。这株山茶不依雕栏,不伴亭榭,又不与群芳众卉为伍,而是“花近东溪居士家”。东溪,不确指某处,但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极僻远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这里没有尘世的喧杂,而有居士隐此以避世。山茶正是临清流而伴幽人。这是写山茶的生长环境,以“东溪”、“居士”点染离凡出俗的超尘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尘界,为下文张本。既然是这样的一株奇花,怎不让人心向往之? 于是诗人要前去观赏了。赏花这原是极普通之事,无须细说。而此诗作者却津津乐道,细写了欲往赏花时的不寻常的举动:“好携樽酒款携茶”,携樽带酒地专往他处赏花,已足见其爱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还要携茶,看来是要在花前流连多时了。对山茶百般赏爱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与“款”两个形容词,更写出对观赏山茶特有的殷切、钟情之状。至此,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个人物小象,他喜事将临,不禁悠然陶然,简直要手舞足蹈了。但这毕竟是外在情状,他那样的殷切钟情,想来还别有奥秘吧?是的,他正想着,“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这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极写这株山茶的奇异非凡。山茶确为人间奇花。它有常花的袅娜婆娑,又高大丰腴,“孤根拔地”,“威仪特整”。它可从暮秋开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烂熳如火,所以人们赞它“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不是寻常儿女花”。山茶有这许多奇特,一首绝句如何写得出?诗人非常高明,以虚笔暗点,让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补足。诗只在奇字上用笔,只强调自己为何酷爱这茶花,原来,它本是天国之物,偶到人间,得以一览芳容,实为万幸。再则,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间,一旦玉皇收还天上,人间便永无此花。一个仙凡之别,道尽了山茶迥于众花的特质。玉皇天上的种种奇想,把诗人赏爱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对山茶的盛赞推至极点,“反常合道”,新颖自然,不落凡近。 这首七绝作为咏花诗,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写赏花。而赏花,又全从赏花人着笔,写赏花人,又只写赏花时携酒携茶的举动及当时的心理意念,用笔非常简约。但“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味詹言》)所以包蕴多重。“好携樽酒款携茶”是主句,逼真欲现地写出赏花者殷勤、钟情之状,而首句、三四句又从不同角度把这一行动的原因补足,于是,全诗都写诗人对山茶的赏爱之情,这一重表现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诗还有隐含的第二重意蕴,这恰是诗旨所在。这第二重意蕴又有两层:一是赞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弃俗离尘、超凡若仙的形象,通过写别具奇趣的赏花人的厚爱激赏,侧写山茶的奇姿高格。这即所谓咏花。第二层是通过赏花写人。描绘其优游恬淡之状和偏爱东溪山茶之高韵的奇情异趣,审美追求,写作者孤高淡泊的情怀。此诗实是咏花以言志。 前人评王维诗说:“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风自笑。”这里的东溪山茶,不正是流连溪山、翘首出尘的诗人的比照么? 山茶shānchá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子卵形,花红色或白色,是名贵的观赏植物。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常緑木本 > 山茶花 > 山茶 山茶 shānchá “山茶花”之别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植上》:“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也有。”宋·張耒《病起》詩:“多少山茶梅子樹,未開齊待主人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茶》:“〔集解〕: 時珍曰,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棱,中闊頭尖,面緑背淡,深冬開花,紅瓣黄蕊。” 山茶【同义】总目录 山茶月丹一捻红 山茶 姿色俱佳,潇洒自若。又称“茶花”、“忍冬花”、“曼陀罗”、“寿星茶”、“宫粉花”等。寓意勇斗岁寒,生机勃勃。 字数:56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月季 冬青 ☛ 木本花 木本花迎春花:僭客 金腰带 黄寿丹 ☚ 果树花 草本花 ☛ 山茶common camelliaCamellia japonica,别名山茶花、耐冬,古名海石榴、海榴。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为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染色体数2n=30,45,60,75,90,120。 山茶Japanese camelliaCamellia japonica L.,山茶科(茶科),山茶属。产中国,日本及朝鲜半岛亦有分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条平滑无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具细锯齿,表面暗绿色有光泽。花两性,着生枝顶或腋生,常大红色。久经驯化栽培,园艺品种甚多,花瓣有单瓣、套瓣、武瓣和文瓣4种类型。花期11月至次年3月。在普陀山、山东沿海岛屿尚有野生大树。蒴果球形。2n=30。喜温暖、湿润、荫蔽环境和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高温、干燥、严寒和碱性土壤。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繁殖。为著名观赏植物。木材可供细工和雕刻。种子能榨油。花入药。 山茶 012 山茶又名 “曼陀罗”。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革质,上面光亮,边缘有细齿。花大型,单生于叶腋或枝顶,常大红色,花瓣先端凹缺。蒴果近球形。品种多,有单瓣、重瓣;花色红、白不一。原产我国,现云南、四川、广东、福建、湖南均有野生种。性喜温暖湿润,气温低于10℃,则可冻死。故黄河流域一带皆无野生种。多用扦插方法繁殖。以云南生长为最好。徐霞客《滇中花木记》中说:“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鹃为最。”一般在春节前后开花,最晚者可开至清明。是著名观赏植物。花可入药,性寒、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木材供雕刻和制家具。种子榨出的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 ☚ 梅 杜鹃花 ☛ 山茶 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山茶花枝叶茂密,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深绿色而有光泽。花两性,花着生枝顶或叶腋,花单瓣或重瓣,野生原种一般5~6个花瓣,栽培品种70~80个花瓣。山茶花原产我国东部沿海和日本各地。在青岛崂山还保留有几百年生的山茶古树。浙江省瑞安大罗山宝岩,还保存有一株上千年生的山茶古树。山茶适应性强,能耐一5℃的低温。花色有红、玫瑰红、粉红、桃红、白色等,色彩缤纷,还有的同一植株上具有淡红、粉红、大红、粉红间深红条纹或半红半白等,色泽多变。一般扦插或嫁接育苗。扦插在6月份,取半木质化枝,每枝长6~10厘米。嫁接育苗,通常以实生苗作砧,靠接育苗。山茶在江南地栽,北方盆栽,适宜使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土壤中性至酸性。冬季温室越冬。茶属我国有200余种,是世界分布中心,供观赏的还有金花茶、云南山茶等种。 山茶 ☚ 玫瑰 花叶常春藤 ☛ 山茶shān chá《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山茶(7)。药名。 山茶camellia 山茶山茶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其种子可榨油。曾侯乙墓曾出土山茶子,惟当时使用方法不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