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茱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山茱萸
山茱萸  shānzhūyú

亦稱“蜀棗”、“魃實”、“鼠矢”、“鷄足”、“棗皮”。爲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扁薄皺縮,呈不規則片狀或囊狀,新鮮果肉紫紅色,陳者紫黑色,有光澤。肉質柔韌,不易破碎。主治腰膝酸痛,陽萎遺精,眩暈耳鳴,月經過多。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山茱萸》:“一名蜀棗,生山谷。”清·孫星衍等注:“《吳普》曰:山茱萸,一名魃實,一名鼠矢,一名鷄足。”清·羅國綱《會約醫鏡·竹木·山茱萸》:“即棗皮。味酸微温,入肝腎二經。”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山茱萸
山茱萸  shānzhūyú

亦稱“蜀棗”、“蜀酸棗”、“肉棗”、“鬾實”、“雞足”、“鼠矢”。“茱萸”之一種。山茱萸科,落葉灌木或喬木。枝黑褐色,葉對生,狹卵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疏生平貼毛,全緣。春季開花,腋生,排列爲傘形,黄色,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熟時色紅,含油豐富,可製肥皂,亦可入藥。廣佈浙、皖、豫、晉、陝、川等地之山谷、溪邊、林間。《神農本草經·山茱萸》:“山茱萸,一名蜀棗。味酸平,生山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茱萸》:“〔釋名〕蜀酸棗、肉棗、鬾實、雞足、鼠矢。”〔集解〕引《别録》曰:“山茱萸生漢中山谷及瑯琊寃句東海承縣,九月十月采實,陰乾。”參見本類“茱萸”。

山茱萸【同义】总目录


鼠矢山茱萸肉枣汤主鬾实

山茱萸fructus corni

养阴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元亨疗马集》。又名山萸肉、肉枣、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 s officinalis Sieb. etZucc.的成熟干燥果肉。生用,黄酒拌用或蒸熟晒干用。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等地。酸,微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血益肝肾,涩精敛汗。主治:❶肝肾亏损,阳痿漏精,与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配伍,如六味地黄丸。
❷肝肾不足,腰肢痿软无力,滑精早泄,与熟地黄、菟丝子、杜仲、玄参等配伍。
❸大汗亡阳欲脱,与附子、党参、白术等配伍。
❹自汗、盗汗,与五味子、党参等配伍。牛、马15~60克;猪、羊9~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湿热证及小便淋涩者忌用。本品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甲基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山茱萸甙(cornin)。还含熊果酸(ur-solie acid)、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鞣质以及皂甙。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山萸肉在体外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浸膏对麻醉狗有利尿、降血压作用;还具有防止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山茱萸Chinese cornelian cherry

Cornusofficinalis,别名萸肉。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2x=18。高达10m。树皮灰褐色,薄片状剥落。叶对生,卵状椭圆形,长5~12cm,背面脉腋密生褐色丛毛。伞形花序腋生,有花15~30朵;花黄色,花瓣4,花期3~4月。核果长椭圆形,红色,果期8~9月。产中国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及湖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多生于海拔400~1500m的林缘、林中及阴湿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半阴环境。较耐寒,好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播种繁殖,当年苗高约50~80cm,6~8龄始花。主要病虫害有灰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 bogoriense)、山茱萸叶瘿螨(An thocoptesplatynotus)及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等。本种先花后叶,果似玛瑙,是很好的观花观果树种,宜在草坪、林缘、路边、亭际及庭园角隅处丛植,也适于风景区种植。果肉为重要中药。同属植物见于栽培观赏的还有欧洲山茱萸(C. mas),产欧洲及西亚,中国北京、南京及杭州等地有引种。

山茱萸

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山萸肉、肉枣、药枣。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果肉。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亦产。酸,微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敛汗。治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滑泄,遗尿,老人尿频失禁,虚汗不止,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煎服: 4.5~9g。救治虚脱时用量可稍加大。果实含山茱萸鞣质1~3、梾木鞣质A~C、芳樟醇氧化物、甲基丁香油酚等,还含莫罗忍冬苷 (Morroniside)、7-甲基莫罗忍冬苷、当药苷、番木鳖苷、山茱萸裂苷、熊果酸、鞣质以及皂苷。果实煎剂在体外能抑菌。山萸肉体外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山茱萸能使小鼠胸腺萎缩,但又增加血清抗体。山茱萸可抗炎、抗休克、强心。山茱萸苷毒性很低,有较弱的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溶血。提取物有改善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

山茱萸Japanese cornel dogwood,common macrocarpium

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etZucc.)Nakai,又称药枣。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长5~12 cm,侧脉6~8对,弧曲,下面脉腋有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先叶开放,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熟时红色。2n=18。分布于浙江、安徽、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苏等省;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喜光,喜凉爽,耐寒,宜肥沃疏松壤土,萌芽力强。种子繁殖。果实为重要中药,有收敛强壮、健胃补肾的功效。也可栽培供观赏。

山茱萸

山茱萸

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的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酸、涩,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对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精之证,常与熟地黄、山药、莲须、菟丝子、沙苑子相配;对下元虚冷,遗尿尿频者,常与覆盆子、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乌药、补骨脂等同用。
❷崩漏经多。常与党参、黄芪、桑寄生、续断等相配。
❸自汗不止。对自汗不止者,常与煅龙骨、煅牡蛎、生白芍、生黄芪,以及麻黄根、五味子等相配;若见大汗亡阳,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者,可与人参、附子同用。
❹阳萎不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常与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附子、肉桂等同用。

☚ 莲子   桑螵蛸 ☛

山茱萸shān zhū yú

《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山茱萸(52)。药名。
【基原】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
【别名】蜀枣(《本经》),鬾实、鼠矢、鸡足(《吴普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本草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性味】酸,微温。
❶《本经》:“味酸,平。”
❷《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
❸《别录》:“微温,无毒。”
❹《药性论》:“味咸辛,大热。”
【归经】入肝、肾经。
❶《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少阴经。”
❷《药品化义》:“入肝、心、肾三经。”
❸《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❶《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❷《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❸《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❹《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❺《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❻《珍珠囊》:“温肝。”
❼《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

山茱萸shānzhūyú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萸肉、蜀枣、药枣。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果肉。主产于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亦产。酸, 微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 涩精止汗。治眩晕耳鸣, 腰膝酸痛, 遗精尿频, 虚汗不止, 月经过多, 漏下不止。煎服: 6 ~12克。本品含莫罗忍冬苷、7 - 甲基莫罗忍冬苷、当药苷、番木鳖苷、山茱萸苷, 并含熊果酸、没食子酸和皂苷等。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山茱萸苷毒性很低, 有较弱的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山茱萸

山茱萸

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蜀枣、药枣、枣皮、山萸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 et Zucc.)Nakai的成熟果肉。秋季采摘红色成熟果实,用文火焙烘或置沸水中略烫10分钟,或用蒸笼蒸5分钟后,取出,除去果核,晒干或烘干。
山茱萸果皮扁压,皱缩,呈不规则的筒状或片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具网状皱纹,有光泽。顶端有宿存花萼痕,基部见有点状果柄痕。质柔润,薄革质,不易碎。内面色较浅,不光滑,有少数纵走脉纹。气微,味酸、涩、微苦。主产河南、浙江省; 此外,陕西、山西、江苏、四川等省亦产。
本品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益肾,涩精固脘。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心慌脉散以及月经过多或崩漏等证。山茱萸微温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阳,又能补阴,为平补阴阳之佳品。用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属肝肾阴虚者,常与地黄、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若腰痛脚弱,小便不利,怯寒畏冷,属肾阳不足者,可与附子、肉桂合用,如《金匮要略》肾气丸。如肝肾不足,以腰痛腿软为主者,亦可与杜仲、牛膝同用,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本品补肾,又善固精,与补骨脂配用,则益元阳,固肾精之功更著,可治阳萎、遗精、遗尿诸证。如《扶寿精方》草还丹。如与人参、五味子、益智仁、牡蛎等合用,既有温肾固涩之功,又有益气之力,可用于肾气不足之遗尿及老人尿频不禁。由于本品不仅能补益肝肾,且又有收敛固脱作用,对肝肾不足或阴血亏虚而有滑脱不固见症者,尤为适合。如与五味子合用,功能滋肾纳气,可治肾虚气喘,如《医宗己任编》都气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功能养血固经,可治妇女肾气亏虚所致之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如《傅青主女科》加减四物汤。与白芍等酸收养血药配合,功偏补虚收敛,可治虚汗外泄及失血过多,以致正气欲脱而有亡阳之象者,亦可将本品参入龙骨、牡蛎、人参、附子等固脱敛汗剂中,以补虚固脱,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本品既善补肝肾之虚,又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正如张锡纯说:“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此外,近世有用本品配石菖蒲、杜仲、鸡血藤等治疗肝肾不足之高血压病。煎服,5~10g; 急救虚脱,可用20~30g。本品性温收敛,对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实验研究: 山茱萸果实含莫罗忍冬甙、7-0-甲基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当药甙、山茱萸甙即马鞭草甙、山茱萸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胡萝卜素等。
果实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从鲜果肉中所得的黑红色酸味液体能使兔胃粘膜轻度充血,但对结膜无刺激。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山茱萸提取物有改善糖尿病的作用。

☚ 补骨脂   菟丝子 ☛

山茱萸

山茱萸

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果实成熟时采摘,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除果肉,干燥。
干燥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皱缩而有光泽,有去核的破口,顶端有一圆形小脐,基部有果柄痕。质柔润,不易碎。气微,味酸涩微苦。
本品为少阳人药。功能健肾直肾,涩精气。主要用于肾阴虚而引起的自汗、盗汗、遗精、泄泻、消渴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独活地黄汤,用山茱萸8g配熟地16g、茯苓、泽泻各6g、牡丹皮、防风、独活各4g,治少阳人阴虚午热、食滞、吐血、自汗、盗汗等证。如《四象新编》柴胡瓜蒌汤,山茱萸5g配生地20g、木通、瓜蒌仁、覆盆子、黄连、柴胡、前胡、苦参、独活各5g,治寒热往来、汗出短气、谵语、结胸、咽干、目眩等证。常用量5~20g。

☚ 茯苓   柴胡 ☛

山茱萸shan zhu yu

【医学】the fruit medicinal cornel

山茱萸

fruit of medicinal corne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