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机体反应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机体反应性

机体反应性

机体对各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形式(包括性质和强度)的应答性反应称为机体反应性。机体反应性是在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完整机体的反应,其中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造血系统、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的反应,这些反应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统一调节即神经体液调节下完成的。它因个体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这种个体差异不仅受控于遗传因素,而且也受后天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对高原缺氧的耐受性,平素在平原生活的人就和在高原居住的人群有很大的不同。
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作的应答性反应,从本质上看,是对外界环境有害作用的防卫适应过程,以此避免或清除由外界刺激或有害因子侵袭所造成的损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机体反应性与机体的防卫反应及适应反应是密切相关的。然而,机体反应性的改变在不同情况具有不同的意义。如营养不良时机体反应性降低,往往可以发生严重的感染。在另一些情况下,机体反应性的改变可以对机体产生有利的作用,如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可预防某些传染病。
人体对致病刺激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在古代就有记载,如古希腊医师就应用了“素质”、“特异质”等术语来描述机体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和异常的反应性。到20世纪初对机体反应性有了更多的描述,如Pirquet (1906)提出了变态反应性这一术语,说明机体反应性的改变。在临床上曾将一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时机体反应性的高、低或强、弱或正常,分为强应性、弱应性、无反应性及正常反应性。
机体反应性有以下类型:
种属反应性 是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巩固下来的。它表现为不同的种属对相同致病因子的易染性不一样,如大白鼠对白喉毒素抵抗力较高,而豚鼠对该毒素却有高度敏感性(有人报告大白鼠对白喉毒素的耐受性可为豚鼠致死量的数百倍)。反应性的种属特点决定着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所谓种属免疫,如鸽子不患炭疽,冷血动物对破伤风无感染性。
动物种系进化越高,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性越趋复杂和完善。高等动物和人类能通过最完善的神经体液系统来调节各种防卫和代偿反应。在无脊椎动物中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只能表现为吞噬和炎症反应,只是到了脊椎动物才出现特异的免疫应答反应,表现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个体反应性 在种属相同的动物中也存在个体反应性特点,个体反应性受个体的体质特征、神经体液调节的功能状态、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所影响。例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对各种抗原刺激几乎不生成抗体而极易发生化脓菌感染,镰形红细胞贫血患者对疟原虫感染有抵抗力,葡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可因进食蚕豆而发生溶血,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化脓菌感染,患过麻疹后几乎终生不再次患麻疹等。
年龄反应性 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性。这种差异往往表现为不同年龄的个体有不同的好发疾病,以及同一疾病在不同年龄的个体上有其不同的表现。这种年龄反应性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幼年期反应性低,性成熟期反应性高,老年期反应性又降低。初生儿和婴儿,由于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屏障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未发育完全,反应性一般要比成年人低。例如,新生儿对痢疾杆菌毒素不敏感,不易感染斑疹伤寒。新生儿还可以从母体获得抗体,对某些传染病可有暂时的免疫性,所以白喉、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很少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生。人体的IgM不由母体传给胎儿,此种抗体对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有强抵抗力,因此,乳儿对大肠杆菌败血症的抵抗力弱。新生儿及婴儿在感染或中毒时易发生高热及惊厥,这是因为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也较弱,即使是轻微的兴奋,也会很快地扩散到皮质和皮质下,故容易发生惊厥现象。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反应性降低,器官、组织萎缩,屏障功能及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再生能力减弱,所以发热、炎症及再生等过程均不明显,患各种疾病时(如肝炎、结核病等)往往无显著的反应,但疾病却易恶化。
性别反应性 某些疾病的发生常有性别的差异,如男性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症、大叶性肺炎等,而女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种差异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活动特点及生活劳动条件不同有关。性别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决非由性别这一单一因素所能说明。如青壮年妇女由于月经、妊娠及哺乳消耗铁多,故易产生缺铁性贫血;肺癌(主要是鳞状细胞癌)男性较女性多,据一般统计和吸烟习惯有关。
免疫反应性 是指机体对各种抗原性物质及半抗原性物质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应答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特异的或非特异的免疫反应等。

☚ 体质   功能性疾病 ☛
000101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