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百年文学大辞典︱前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百年文学大辞典︱前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华百年文学大辞典

前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提出了“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口号,他们把自己提倡的称为“新文学”,使之与历来的文学明确地区别开来,并在与旧文学的斗争中确立它的“正统”地位,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彪炳史册。但是,他们中间有些人把新文学与旧文学作了绝对的界定,认为五四以前的文学均为封建旧文学,加以全盘否定;他们切断五四前后文学的历史联系,导致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影响所及,绵延至今。其实,所谓新与旧只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例如20世纪初风靡一时的“新文体”“新小说”,在当时何尝不是一种“新文学”?五四新文学由旧到新的突破与飞跃,决非一夜之间突然发生,而是经过从戊戌变法以来近20年的准备。
 20世纪初,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两次失败,在对国难时事的反思中,在“译籍东流,学术西化”的影响下,为了宣传其开涌民智、维新自强的政治主张,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他们一面继承谭嗣同等人批判旧礼教、旧文化、旧制度的战斗传统,扬弃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儒家本位意识;一面大量译介西方文化和文学著作,不断输入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文化。梁启超等人大力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在文艺思想方面,王国维、徐念慈等将西方哲学融入中国文学;鲁迅热情地向国内文坛传播西欧的浪漫主义。这股“西学东渐”的启蒙思潮极大地冲刷着封闭的、拟古的封建主义文化,也冲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文化本位观念。在这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文学创作突破了古代文学的重重限制,呈现出许多具有现代特征的新的因素。自20世纪初到1917年这17年间,批判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时起时伏,从未停息,到五四时期终于水到渠成,形成了为世人瞩目的新高潮。总之,从20世纪开始的中国文学,早已不是封闭的一隅,它在摒弃旧文化构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在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走向世界的文学。长期以来,文学史家们一直把20世纪中国文学机械地划分为近代、现代、当代三大断层。我们认为,20世纪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体系,它是由20世纪初开始至今仍在延续发展的一个文学进程。构建20世纪百年中国文学的完整的宏观体系,正是我们编纂这部文学辞书的基本目的。
 20世纪一百年来的中华文学不仅是多民族的文学,而且是由多种地域成分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学。其中除了主体部分的大陆文学外,还有台湾文学、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20世纪的台湾文学是中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五四新文学影响下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有着本土的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等自身的特点,无论思潮流派或创作面貌均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发展的轨迹。因此,我们在这部辞书中将“台湾文学”列为一个专栏,展示它的整体面貌,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于作家与作品词目的比例与选择亦经一番斟酌。目前有些同类辞书,作家词目超过作品词目,两者形成一种反差,为我们所不取。本书将两者的比例定为1∶2。理由是:20世纪文学繁荣的一个突出标志就在于著作浩繁,名作如林,显示出这一时代文学的实绩。至于作品选目,我们的原则是:以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家作品为主干,兼顾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不同思想倾向、风格流派的文学现象。并确定了以下三个原则:(一)凡属有定评的重要文学名著不应遗漏;(二)凡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大小不同的文学流派均应有其代表作;(三)以纯文学为主,对于通俗文学(包括言情、谴责、武侠、侦探等)以及探索文学中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亦应适当选收。本书在选目时尽力贯彻以上原则,冀希反映出20世纪文学的总体面貌并给读者提供有益的资料。


 秦亢宗
 2012年3月31日

☚ 中华百年文学大辞典︱凡例   中华百年文学大辞典︱后记 ☛
000004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