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隶书节临曹全碑
清。纸本。纵104厘米,横3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朱彝尊(明崇祯二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鸥枋、醧舫、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年少极好古学,博览群书,南北游览,并搜寻金石。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体例多从其议。康熙二十二年入内廷直南书房,引疾罢职,从事著述。精于考证金石,工古文,诗与王士禛同名,并称“南北二大宗”。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工画山水,善八分书,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秦祖永《桐荫论画》云:“竹垞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钱泳《履园丛话》云:“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著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辑有《词综》、 《明诗综》。《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有传。此朱彝尊节临《曹全碑》,书后有行书跋语记曹碑出土的时代,并评价碑文书法成就可与《礼器碑》并驾媲美。隶书深得原《曹全碑》之笔意,结体方圆兼施,字画疏朗典雅,笔力遒稳刚健,章法布局整齐。然其行隶书虽比原作逊一筹,但也不失为隶书之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