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闻名海内外的古代医药学巨著,她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包含了此前极为丰富的动植物、矿物等许多药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明代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中称此书:“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被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数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自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刊行至今的400余年间,以其极高的学术价值,被先后翻印近百次,围绕着此书而产生的后续性著作(如类纂、节要,拾遗、研究等)更是层出不穷。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有着深入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学术专著,亟需编写一部与之相应的可供现代读者使用的综合性工具书,用以解决阅读原著时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本辞典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编写的。 《本草纲目》作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所含内容非仅限于药物学知识,还涉及方剂学、诊断学以及文献学、史学、地理学等极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因而,我们在编纂这部辞典时,从词目的确定到具体的编写过程都充分注意了原书的上述特点,本辞典所收录的词条除药名词条外,还包括了方剂名、病证(症)名、证候名、人名、书名、地名、别名、简称与简写、其他等10余类,共计15178个。 历经将近8年的努力,《本草纲目大辞典》终于得以面世了。本书的出版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业师郭霭春教授生前对本辞典编写的建设性指导以及多年来诸位编者的辛勤努力,同时还包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广西中医学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本稿完成的最后阶段,梁海涛同志协助本人做了很多工作,在此,本人深致谢忱。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存在的疏漏和错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恳望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予以斧正。李志庸 2001年5月初稿于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6年8月定稿于广西中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