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庸章句质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庸章句质疑 又名《中庸质疑》。 清末郭嵩焘撰。该书为郭氏晚年蛰居乡里时所作,凡2卷,光绪46年(1890)长沙思贤讲舍刊行。是书附于朱子《章句》之后,意在“辨正其所疑”而“发明经旨”。书中认为,知、仁、勇三达德“不当复有参差”,反对朱子《章句》把三者“稍分次第”,且忽视“勇”的作法;说“圣人之道,其迹存乎各物象数之末,而其精究乎天人”,后世传之者却分为“实学”和“性理”两途,各据一端,积久而成风会,他们各有所长,应对之“折衷而会归于一”。 他把心学家的思想与《中庸》融合起来,提出“君子之为学,求得乎心而已,必然不存乎风会以与为流波,而后可言自立”。并把知、仁、勇看作人们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认为“知足以知之,仁足以裕之,勇足以行之,而积诚以循乎自然之节,为时措之宜,则几于化矣”。其实,《质疑》一书是依照朱子路数,兼采陆王思想,结合自己的见解,“以与经旨相印证”,从而在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的培养上形成“与《章句》微有不同”的特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