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一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一律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规则。要求剧本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昼夜或12个小时内完成。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亚理斯多德 《诗学》时,根据亚理斯多德关于戏剧情节的整一性及演出时间的限制提出来的。“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为范围”;“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12小时”;“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和极其有限的地点之内,完成的主人公的巨大命运转变,比起在 一个较长时间和不同而范围较大的地点内完成的幸运转变来,它要奇妙得多。”17世纪法国的一批作家极力推行这一原则,并严格按这一原则进行戏剧创作;产生了三个卓越的剧作家。悲剧作家高乃依的《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拉辛的《安德洛玛克》、《费得尔》,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吝啬鬼》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三一律”的原则有利于剧情的集中与精炼,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剧作者的手脚。18世纪以后,由于浪漫主义的发展和冲击,逐渐在戏剧创作中被淘汰。 ☚ 幕表制 三整一律 ☛ 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戏剧术语。17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戏剧剧本的创作法则。要求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部剧作只能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始终在某一地点展开,并在一天内完成。这一规定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紧凑、精炼、集中,但也束缚了创作。18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渐被打破。 三一律 三一律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布瓦洛在《论诗艺》中提出的戏剧制作上必须遵循的古典理论家的规则。这个规则要求一个戏自始至终只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在一个地点和一天内完成。所以叫“三一律”。它把亚里士多德“整一性”原则公式化了。这个清规戒律,束缚欧洲戏剧创作200多年,直到19世纪才被浪漫主义所推翻。 ☚ 启蒙主义美学 古今之争 ☛ 三一律three uniti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