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元国际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元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Yen

日元在日本以外被广泛地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过程。它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元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结算手段所占的比重增加。如1987年日元在日本出口中所占比重由1975年的17.5%提高到1987年的35.9%。在进口结算中所占比重相应由0.9%增至9.7%。(2)日元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以日元计价的国际银行业的资产和负债迅速增加。1986年日元在日元外汇银行短期对外资产和负债中所占比重分别由1981年的11.5%和13.5%提高到32.7%及24.4%。在世界外汇交易中日元所占比重也迅速提高,如在纽约外汇市场交易中日元所占比重已由第6位上升到第2位。(3)日元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地位迅速提高。日元在国际债券中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5.6%提高到1987年的14.8%,在国际银团贷款中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3.7%提高到12.3%。(4)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亦明显提高。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之一的日元,在国际外汇储备总额中占的比重从1980年的4.4%提高到1990年的7.9%。日元国际化发展迅速的原因是:(1)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经济大国;(2)日本对外经济关系迅猛发展,经常项目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1985年又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3)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国际信誉大大提高;(4)日本政府实行的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措施,促进了日元国际化的发展。特别是1984年5月30日美国和日本签订的《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政策协议,使日元国际化步伐大大加快;(5)日元国际化与美元地位衰落有密切联系。

日元国际化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日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价值尺度、支付工具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国际化。随着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支持日元国际化,以对付美国高赤字高利率政策引致的日元对美元贬值。1989年股票风潮后,日元大幅升值,美日两国一直支持日元国际货币作用,日元迅速国际化,形成美元、日元、德国马克为代表的三大货币中心。这是7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采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政策的结果。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低于美元和德国马克,作为主导货币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yen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日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价值尺度、支付工具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国际化。随着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支持日元国际化,以对付美国高赤字高利率政策引致的日元对美元贬值。1989年股票风潮后,日元大幅升值,美日两国一直支持日元国际货币作用,日元迅速国际化,形成美元、日元、德国马克为代表的三大货币中心。这是7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采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政策的结果。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低于美元和德国马克,作为主导货币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 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
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

日元被更广泛、更大规模地当作国际货币来使用,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中发挥价值标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等功能。
产生及发展 日元国际化起步于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尤其是1984年以后,日元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80年代中期获得较大进展。
日元的国际化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密切相联。70年代初,尤其是197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和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导致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本位的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随后,由于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下跌和国际信誉的不断下降,那些以美元作为其外汇储备的国家损失惨重,它们竞相将美元储备转换成日元、联邦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等“硬货币”。日元开始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崭露头角。但一直到70年代末,日元国际化的步履艰难。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政府鉴于美元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对日元国际化存有疑虑,采取不支持的态度,同时,这也与日本经济实力的发展、 日本进出口结算货币结构等有关。
80年代,受70年代末的第二次石油涨价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夹击,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加之美国政府举行高财政赤字、高利率的“两高”政策,导致美元汇价坚挺, 日元对美元汇率不断下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转而采取支持日元国际化的政策。1980年12月1日, 日本政府修订了《外汇管理法》,1984年5月30日,美国和日本签订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现状与前景》的协议。此后,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促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与措施,使日元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1987年10月,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并波及整个世界, 日本受此影响相对较小,因而日元转而大幅度升值。为使日本能够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作用,美日两国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推动日元国际化。到1988年初,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在相当短的时期内获得迅猛发展。
80年代以后日元国际化的迅速推进,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了日元国际化。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呈跳跃式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1980~1986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3.7%,而美、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3.1%、1.5%、1.3%和2.3%。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美、 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这客观上要求打破美元一统天下的独霸局面,确立以美元、日元和欧洲货币单位为代表的三个货币中心,以便与三个经济中心相适应。此间, 日本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经济摩擦日益激化。美国和西欧因而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放松管制,实行日元国际化,以减少贸易顺差。为缓和贸易摩擦,美日两国政府首脑于1984年5月达成了“美元一日元协议”,成立了“日元一美元特别委员会”。协议的签订和相应机构的设立,促进了日元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❷日本对外经济关系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日元国际化。首先, 日本国际收支尤其是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出现大量盈余,外汇储备急剧增加。1988年7月其外汇储备高达889.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次, 日本金融交易、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迅速,对外投资大幅增加。80年代以来,日本的海外银行分支机构急剧增加,银行业务也日趋多样化和国际化。在世界前10家最大的银行中,日本由80年代初仅有一家,发展到1988年的9家。1987年财政年度, 日本海外直接投资达到333.6亿美元的高峰。早在1985年末,日本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再次, 日元汇价不断提高,国际信誉增强。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日元对美元比价不断波动。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后,日元迅速升值。1988年1月,日元对美元的汇价由1985年底的251.1:1急剧上升到125:1。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其国际信誉提高。
❸日本政府实施的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日元的国际化。日本金融自由化最早可追溯到70年代初,正式发生于1980年12月的外汇法。继新外汇法后,1984年5月,大藏省公布《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提出了逐步金融化与国际化的步骤。日元利率与国内外资金的流动逐渐自由化、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大大减少。利率的自由化,使日元的吸引力大大增加。放宽金融管制,使日元在国际交易中的信誉提高。这些,都提高了日元在国际交易中的比重。
现状 日元目前尚未实现完全国际化,但已取得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
❶日元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结算手段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较之美元、西德马克仍较低。这从表5-5可以看出。
表5-5 对外贸易使用本国货币的比率(%)

国 别年 份进 口出 口
日 本1975
1985
1987
0.9
3
9.7
17.5
29
35.9
美 国19858598
联邦德国19854583
日元对外贸易比率已有所提高,但要实现国际化还差得很远,尤其是进口日元成交方面还不高。
❷日元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所起作用日益重要。以日元计价的国际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迅速增加。1986年,在日本外汇银行拥有的短期对外资产和负债中, 日元所占比重分别由1981年的11.5%和13.5%提高到32.7%和24.4%。在世界外汇交易中, 日元所占比重也迅速提高。在纽约外汇市场上, 日元所占比重由第6位跃居第2位。
❸日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地位提高很快,这可从表5-6、5-7中反映出来。
表5-6 国际债券中几种主要货币所占比重(%)

币 种1982年1985年1987年
美 元65.660.238
瑞士法郎14.48.59.2
英 镑2.24.1 
西德马克6.55.77.6
日 元5.67.514.8

表5-7国际银行贷款中几种主要货币所占比重(%)

币 种1982年1985年1987年
美 元
欧洲货币单位
英 镑
西德马克
日 元
88.2
0.3
2.8
1.5
3.7
73.4
5.1
6.3
1.4
9.0
69.1
4.9
5.8
1.8
12.3
日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中所占比重,也由1974年的7.5%提高到1985年的15%。
❹日元在国际储备中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其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但与美国、联邦德国的货币相比, 日元的地位还相当落后(见表5-8)。
表5-8几种主要货币占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

币 种1980年底1985年底1987年底1989年底
美 元
西德马克
日 元
英 镑
瑞士法郎
68.6
14.9
4.4
2.9
3.2
64.5
15.3
7.5
3.1
2.3
67.1
14.7
7.0
2.6
1.6
60.9
21
7.9


日元国际化迟滞的原因

日元在经常交易与国际储备等方面未实现国际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❶在经常交易方面,属于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有二:首先, 日本与许多国家的贸易均用美元结算;其次,石油等原材料、燃料的进口占日本进口的很大比重,按一般国际惯例,这要用美元支付。
❷在外汇储备方面,目前作为干预货币发挥最有效作用的仍然是美元。日元缺乏周转货币的职能,也很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作为清算货币。1986年, 日本占世界出口总额超过10.8%,但在使用日元的世界出口贸易中还不足3.9%,这对用日元作为结算货币的趋势起着阻碍的作用。因此,日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并不乐观。
❸在资本流动方面, 日本短期资金市场虽逐步实现了对外开放,但市场功能不够健全,日元资金运用场所的不发达,在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阻碍日元作为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劲头。
❹日元不象美元或欧洲货币体系那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组织作后盾。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又缺少联邦德国处于欧洲经济共同体之内这一条件,日元汇价所以波动频繁和升降幅较大,主要归因于日本经济的这种先天不足与后天不全。所以, 日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安全性尚未获广泛承认。
前景及其影响 日元国际化近期内不可能很快实现,但从中、长期看,其前景是乐观的。有利于日元国际化的因素有:
❶日本的国民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较好,它最终决定日元的国际地位。据东京银行预测,90年代日本经济仍会保持4%的年增长率,贸易盈余和经常项目盈余将继续保持巨大数额, 日元升值倾向很大。
❷日本金融自由化进展迅速,国外的压力、国内金融市场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日本金融自由化,这与日元国际化的发展相辅相成。
❸日本经济日益加强国际化趋势。国内市场狭小, 自然资源贫乏和国内过剩资金的巨增,客观上要求日元国际化,以加强日本经济国际化水平。不利于日元国际化的因素主要有:
❶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石油等燃料、原材料所占比例不大可能下降,而日本出口对美元区的依赖也不可能减少。这两方面都必须使用美元。所以,在经常交易中, 日元要达到西德马克已达到的国际化水平相当困难。
❷同日本经济联系特别密切的亚太地区各国,对“日元经济圈”抱警惕态度。总起来看, 日元要作为主导货币登上国际舞台,还必须走过一段漫长的路,但进程有可能加快。日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日本已计划,到90年代中期,出口的一半用日元计价,进口中日元计价比重则达15~20%。随着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欧洲日元市场的扩展, 日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将保持仅次于美元的地位。日元升值与日元区的形成,会使日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
☚ 货币补偿机制   日本输出入银行的制成品进口信贷 ☛
000013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