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方东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与梅曾亮、管同、姚莹并称姚鼐四大弟子,为“桐城派”作家。工诗文。其文议论骏快,笔锋犀利,失之含蓄不足。四十岁后,专研经史,以反汉学为旗帜,竭力宣扬程朱理学。有《仪卫轩文集》、《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书林扬觯》等。 ☚ 梁德绳 沈钦韩 ☛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代文学家、学者。诸生。受学于姚鼐,为“桐城派”作家,极力宣扬程朱理学。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等。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清代文学家、诗文评论家。《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字植之,安徽桐城人。曾祖方泽,曾为姚鼐师。父绩,亦博学而工文词。东树幼承家范,长于诗文。年二十余,则用功心性之学,又学古文于桐城派大师姚鼐。中年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于经史百家、浮屠、老子之说,无不穷究,而最契朱子之言。当时,海内竟尚考证,汉学炽盛,姚鼐尝为文辨之,东树亦著《汉学商兑》一书,正其违谬。东树自少有用世之志。游粤东时,值大臣请禁洋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英人肇衅,又著《病榻罪言》,论所以御之之策,惜时皆不用。方东树客游五十余年,晚岁居家,益穷性道之旨。最后于咸丰元年卒,终年80岁。方东树是桐城派论诗之学的代表人物,所著诗话《昭昧詹言》即以桐城“古文文法”论诗,多采姚范、姚鼐之说,从而奠定了桐城派的诗话基础。是书卷十三有《解〈招魂〉》等,分析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招魂》的主题思想,颇有启发意义。除《昭昧詹言》外,方东树尚著有《书林扬觯》、《考槃集》、《大意尊闻》、《老子章义》、《阴符经解》、《文集》、《诗集》等15种共百余卷著述传世。 ☚ 方苞 方孝孺 ☛ 方东树1772—1851中国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植之,号副墨子,别号仪卫先生。安徽桐城人。自幼好诗文。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18岁始从事理学研究。对程朱理学尊护尤力,自谓“余生平读书,惟于朱子之言为独契,觉其于孔、孟无二”(《汉学商兑》)。22岁时拜江宁钟山书院姚鼐为师,学有所成,被誉为“姚门四杰”之一。屡试不第,终生不仕,以教书为业,晚年醉心于禅学。伦理思想上,视私欲为道德败坏的根源,反对注重于民众的物质利益需求。认为遂民之私欲,“此大乱之道也”(同上)。故力主倡兴程朱理学,以封建名教严格抑制人的自然情欲。指出“顾民之为道也,生欲既遂,邪欲又生。苟不为之品节政刑,以礼义教之,则私妄炽而骄奢淫佚、犯上作乱争夺之祸起焉”(同上)。后人编有《方植之全集》。 方东树1772—1843清文学家、学者。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青年时从姚鼐学古文,为桐城派作家。中年后专攻学术,以治经史著名。曾主讲庐州、毫州、宿松、廉州、韶州等书院。所著《昭昧詹言》为清代重要诗话之一。又有《汉学商兑》、《仪卫轩文集》及诗集等。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他曾师事姚鼐,是姚门四弟子之一。著有《昭昧詹言》等。他大力提倡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和法式,认为文学作品如果于“义理”不合,即使有用,也不足取。因此,他论道恪守程朱,论文力保“文统”,攻击“经世致用”之文是“随时取给之文”。他认为只有桐城派的文统和道统才是“真”的,“足以济天下之用”。他想把古文之法应用于诗歌领域中。他认为不懂古文之法就不懂得古诗,力图把古文理论和诗歌理论熔为一炉,“故尝谓诗与古文一也。”他还企图把书、画理论也纳入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中,他说:“大约古文及书、画、诗,四者之理一也。其用法取境亦一”。他这种努力探索艺术规律的意图是应予肯定的。但这个立论是片面的,他硬把散文的某些规律搬来强加于诗,甚至还拿八股文的章法以及,“随步换形”之类的腐儒之见去肢解历代名篇。这可以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在诗歌理论中的生搬硬套。在诗文艺术形式上,他主张文章要有独创,“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要“善因善创,知正知奇。”但在内容上,他却“见后人著书,凡与朱子为难者,辄恚恨。”这表现出他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深刻矛盾。在诗文理论方面,他强调创作要基于真情实感,要从“自家胸臆中真流出”,“文字成,不见作者面目,则其文可有可无。”他要求“文字要有气骨,”反对“只于枝叶上粉饰”,提倡“思积而满,乃有异观,溢出为奇”,反对“强索为之”。这些见解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也都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 李兆洛 包世臣 ☛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居室名“仪卫轩”,人称仪卫先生。安徽桐城人。诸生,曾主讲庐州、毫州、宿松、廉州、韶州等书院。早通诗词,后用功于心性之学。又学散文于姚鼐,为姚鼐的著名弟子之一。四十岁后,不欲以诗文名世,转攻义理,以治经史著称,于文论亦有研讨。所著《汉学商兑》、《辨道论》、《匡民正俗对》、《病榻罪言》等书,或攻汉学家之失,或陈禁烟之道,论御敌之策,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作为桐城派的理论家,方东树主要是从思想上维护其文派的地位,而对于写作上的要求,则不拘泥。他的文章言议简洁,笔锋犀利,独具一格。另著有《书林扬觯》、《思适居钤语》、《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等。 ☚ 陆继辂 梁章钜 ☛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晚号仪卫老人。方训孙,方绩子。11岁作“火树”诗,受赏识。22岁为县学生,因科举不第,遂客游四方,辗转于庐州、亳州、廉州、韶州、龙州等地讲学,清乾隆六十年(1795)赴江宁就学于姚鼐。48岁到广州等地,客于两广总监阮元幕下,在广东设“学海堂”,以治经史著称。晚年耽于佛老。所著《汉学商兑》3卷,批评汉学,维护宋学,在当时影响较大。另著有《昭昧詹言》20卷、《考繁文集》12卷、《老子章义》、《陶诗附考》等。 ☚ 姚柬之 孙起端 ☛ 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晚年自号仪卫老人。桐城人。近代文学家、学者。乾隆五十八年(1793)赴江宁(今南京市)受业于同里姚鼐主讲的钟山书院,与管同、梅曾亮、姚莹,并称“姚门四杰”。嘉庆二十四年(1819)赴粤东,受阮元之聘,编纂《广东通志》。其后历主粤东廉州海门书院、韵阳书院、庐州庐阳书院、亳州泖湖书院、宿松松滋书院、祁门东山书院等。著有《昭昧詹言》、《汉学商兑》、《仪卫轩文集》等十余种,共百余卷。 ☚ 王贞仪 包世臣 ☛ 方东树1772~1851Fang Dongshumodern poet and literator.Works: A Collection of Yiwei House,etc. 方东树1772—1851清文学家、学者。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幼承家范,博览经史。阮元督两广,延修《广东通志》。受学于姚鼐,为桐城派作家。散文明白通达,能诗。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书林扬觯》、《一得拳膺录》等十余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