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斯特拉文斯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斯特拉文斯基

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作家。1882年6月17日生,1971年4月6日去世。9岁学钢琴,曾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903~1906)。创作歌剧4部,舞台音乐4部,芭蕾舞剧11部,管弦乐曲约20首,钢琴作品10首。主要作品:歌剧《俄狄浦斯王》(1926~1927)、舞台音乐《士兵的故事》(1918)、芭蕾舞剧《火鸟》(1909~1910)、《彼德鲁什卡》(1910~1911)、《春之祭》(1911~1913)、管弦乐《C大调交响曲》(1938~1940)、钢琴《升f小调奏鸣曲》(1903~1904)等。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I.F.Stravinsky;И.Ф.СТР-аАИНСКИЙ

美籍俄罗斯作曲家。9岁开始正规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1905年毕业。1 903~1 906年间从H·A·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生活、创作经历复杂,音乐风格多变,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序列义风格三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属于俄罗斯风格时期。其代表作是舞剧《火鸟》(1910年)、《彼得卢什卡》(1911年)、《春之祭》(1913年)。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音乐特点,同时以其异常猛烈、紧张的节奏,新颖的和声以及浓重的管弦乐配器,使听众为之震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瑞士度过,大战结束后于1 920年迁往法国,此后30年间,他主要从西欧古典音乐中汲取创作素材,其音乐风格随之转向新古典主义。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舞剧《普钦涅拉》(1920年)、《诗神阿波罗》(1928年),歌剧、清唱剧《奥狄浦斯王》(1927年)、《圣诗交响曲》(1930年)、《C大调交响曲》(1940年)以及《浪子的历程》(1951年)。1939年他应美国哈佛大学之邀前去讲学,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定居好莱坞。到50年代中期,受奥地利作曲家A·von韦伯恩等人的影响,开始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了一系列无调性的序列音乐作品,如舞剧《阿贡》(1957年)、合唱《哀歌》(1958年)、《安魂曲》(1966年)等。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和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 现代主义音乐   普罗柯菲耶夫 ☛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Игоръ Фёдорович Стравинский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 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代表之一。曾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创作可分3个时期:前期有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特点,代表作为舞剧《火鸟》、《春祭》、《彼得鲁什卡》等;中期转向新古典主义,提出“回到巴赫”的口号,主张抽象化的“绝对音乐”,代表作为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合唱一乐队曲《诗篇交响曲》等;后期宗教题材较多,采用序列音乐、十二音体系等现代派技法创作,代表作为《黑色协奏曲》,歌剧《浪子的历程》等。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9岁开始正规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1905年毕业。1903—1906年间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
斯特拉文斯基的生活、创作经历复杂,音乐风格多变,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序列主义风格三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属于俄罗斯风格时期。其代表作是舞剧 《火鸟》(1910)、《彼得卢什卡》 (1911)、《春之祭》 (1913),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音乐特点,同时以其异常猛烈、紧张的节奏、新颖的和声以及浓重的管弦乐配器,使听众为之震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瑞士度过,大战结束后于1920年迁往法国,此后30年间,他主要从西欧古典音乐中汲取创作素材,其音乐风格随之转向新古典主义。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舞剧《普钦涅拉》 (1920)、《诗神阿波罗》(1928),歌剧,清唱剧 《奥狄浦斯王》(1927)、《圣诗交响曲》 (1930)、《C大调交响曲》 (1940) 以及 《浪子的历程》(1951)。1939年他应美国哈佛大学之邀前去讲学,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定居好莱坞。50年代中期,受奥地利作曲家韦伯恩等人的影响,开始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了一系列无调性的序列音乐作品,如舞剧 《阿贡》 (1957)、合唱 《哀歌》 (1958)、《安魂曲》 (1966) 等。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最主要作曲家和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 毕加索   沈尹默 ☛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9岁开始正规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1905年毕业。1903—1906年间从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学习作曲。
斯特拉文斯基的生活、创作经历复杂,音乐风格多变,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序列主义风格三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属于俄罗斯风格时期。其代表作是舞剧《火鸟》(1910)、《彼得卢什卡》 (1911)、《春之祭》 (1913),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音乐特点,同时以其异常猛烈、紧张的节奏、新颖的和声以及浓重的管弦乐配器,使听众为之震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瑞士度过,大战结束后于1920年迁往法国,此后30年间,他主要从西欧古典音乐中汲取创作素材,其音乐风格随之转向新古典主义。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舞剧《普钦涅拉》 (1920)、《诗神阿波罗》 (1928),歌剧、清唱剧《奥狄浦斯王》(1927)、《圣诗交响曲》(1930)、《C大调交响曲》(1940) 以及《浪子的历程》(1951)。1939年他应美国哈佛大学之邀前去讲学,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定居好莱坞。50年代中期,受奥地利作曲家韦伯恩等人的影响,开始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了一系列无调性的序列音乐作品,如舞剧《阿贡》 (1957)、合唱《哀歌》 (1958)、《安魂曲》 (1966) 等。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最主要作曲家和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 毕加索   沈尹默 ☛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Stravinsky,Igor Feodorovitch

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生于俄国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鲍姆。其父是皇家歌剧院的首席男低音。1901年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达三年之久。1909年开始同俄国芭蕾舞团经理谢尔盖·迪阿吉莱夫合作,创作了很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与妻儿在瑞士避难达六年。此间脱离了芭蕾舞的宏大规模,转而写作思想上更为亲切、规模上更为朴实的作品。1920年定居法国直到1939年。此间在欧洲广泛地旅行演出自己的作品,1939年应邀在哈佛大学演讲。从此定居美国,1945年成为美国公民。1971年4月6日因心脏病在纽约逝世。
斯特拉文斯基是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者之一。其创作分三个时期:早期(1919年以前)俄罗斯风格时期。代表作品有三部芭蕾舞曲《火鸟》、《彼得卢什卡》、《春之祭》。这些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又具有原始表现主义色彩。中期(1919—1951)新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有《管乐交响曲》、《钢琴与管乐队的协奏曲》,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 《C大调交响曲》体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主义精神。歌剧《浪子的历程》采用了莫扎特式的歌剧形式,此时的作品遵循了古老的大协奏曲原则,即对比音群的互相竞争,是新古典主义的精华。晚期(1951年以后)序列主义时期。代表作品有《圣歌献给光荣的圣·马可》、芭蕾舞剧《阿贡》,电视音乐剧《洪水》等。这时期的作品运用韦伯恩的十二音系列音乐手法,并把它揉进自己的风格里。

☚ 巴托克   斯克里亚宾 ☛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生于俄国奥拉宁堡。9岁开始接受正规的钢琴训练,后又学习和声与对位。1908年后写出《焰火》、《火鸟》、《春之祭》等一批俄罗斯风格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住瑞士,1920年迁至法国。后常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举行钢琴独奏会和担任乐队指挥。期间的代表作有新古典主义歌剧的《俄狄浦斯王》、《圣诗交响曲》等。1939年到哈佛大学讲学,后定居洛杉矶,1945年入美国籍。此后创作有《哀歌》、《洪水》、《安魂圣歌》。系二十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曲家之一。著有《我的生活纪年》、《音乐的诗学》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