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管理观点的社会功能和思想功能
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根据,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管理的两重性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早在100多年前就提指出,管理一方面表现了一切社会生产过程的本质方面,而另一方面,又是剥削和压迫的工具。马克思写道 “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
经理管理制理论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某些特点,尽管在思想反映上是歪曲的。这种理论在一定界限内研究了管理技术、管理的普遍形式和规律性。在这种意义来说,经理管理制理论不只是一种辨护,也是一种有内容的观念,是科学的管理理论产生和形成的一个阶段。同时,这一理论对维护资本主义思想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改进生产管理问题时,运用经理管理制的理论和实践(当然是一定的界线之内) 的可能性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而产生的。这些特征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生产的集中化和专业化这一规律性过程。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生产本身发展的内部逻辑加强了建立大型经济单位的过程,这些单位间的生产联系要加以完善。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管理的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前所未有地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组织领导中的集中制和非集中制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要求加强大型联合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改变总的领导对各部门领导具有的影响力。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日益俱增地运用新的现代技术,包括运用有助于管理的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同样的技术使得生产管理产生了一些相似的要求。在有严格根据的数学、控制论和其他方法及模型的基础上,使许多管理活动有可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这种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明显地表现在决策管理的领域中,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通过运用操作研究、系统分析、专家评价方法等途径,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根据和效能。
如果我们脱离特定决策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来考察制定决策过程本身的话,那么技术上的共同性不应有任何的怀疑,科学和技术的现代成就建立了使一定的决策达到最优化的可能性,而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根据什么目标来制定这些决策。当然,当谈到资本主义的时候,那么这些可能性只是涉及一定的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而不涉及社会政治关系。在这方面,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有着无可争辨的优越性。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如果根据所存在的这些或那些共同的特征和现象,就把它们当作独立存在的东西并转变成无条件存在的东西,它们就会成为 “趋同” 理论和 “统一的工业化社会” 的理论基础。对于这些理论的具体分析不是根本任务。我们只强调,就是在这里,也证实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是以歪曲和神秘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某些客观特征和现象的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人员来说,由此而产生一种义务,要把正确的东西同辩护性的东西区分开来,并运用这种正确的东西来发展科学和实践。
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方面,资本主义仅仅做到了在资产阶级统治条件下,在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范围中所能做到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有对社会过程的彻底科学管理,特别是对整个社会系统来说更是如此。科学的社会管理理论能够建立和发展起来,不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描述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发展道路的途径,而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成就以及借助于马列主义所阐明了方法论的原则来实现的。
列宁早就强调了社会主义要吸收资本主义的组织和管理中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必要性。但是,可以借鉴的主要是企业和公司的生产管理的组织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当然,必须考虑到,这种经验同样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而在运用这种经验时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以便使这种经验从资产阶级的 “外壳” 中解放出来。但是当谈到社会管理、社会关系的管理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组织和管理的科学不能给社会主义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根本对立决定了社会管理的体系、原则和目标功能的根本对立。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正确地解决在建立社会管理理论时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过去时代的管理传统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管理传统,正如资产阶级制度在管理领域中的理论成果一样,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些传统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能以相应的形式对管理有所帮助。但是继承性在这里是微乎其微的,而在比较两种对抗阶级的社会形态的继承性时,继承性也是不太重要的。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不管是管理殖民地的经验、骗人的设想,还是任何一种与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相关的别的传统,都是没有用处的。因此,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管理理论是一项重大的创新事业和杰出的科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