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Zhuó《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 注云: “系斫骨氏所改。”未道其详。 斫zhuó劈,砍。枚乘《七發》:“於是背秋涉冬,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斫 斫zhuó砍削。《商颂·殷武》六章: “是断是迁,方斫是虔。”孔《疏》:“于是斩断之,于是迁徙之,又方正而斫之,于是之时工匠皆敬其事。” ☚ 殆 牵 ☛ 斫读音zh·uo(ˊ),为uo韵目,属e—o—uo韵部。之若切,入,药韵。 ❶大锄。 ❷引申为砍,斩;用刀斧砍。 ❸削。郭璞注:“斫,谓削鳞也。” 上一条: 著 下一条: "> 斫戳cuǒ❶无知。例:做事 (chē)~~的不灵惺。 ❍ 一问三不知,眲(nè)儿眲儿的答不出,瓜~之货。 ❷顽直皃。例:错了不认错,婩(nái)~的儑(nɡàn)子! 《方言》:“痴, 也。扬越之郊凡人相侮以为无知谓之眲,眲,耳目不相信也。或谓之斫。”郭璞注:“斫,顽直之皃。今关西语亦然。” 斫suok23[suɔɂ](用刀)切 ⊳~菜|~鱼|~幼仂囝 (切得细一点儿)。
斫zauk23[tsauɂ](猛烈用力地)拉扯断 ⊳索面先~对断介掏去捞(线面先扯断了再放开水里煮)。 斫《广韵》之若·藥;ziōh‖zhuó用刀斧等砍或削(漳州地区常用):~柴ziōhcá(砍柴) ❍ ~竹仔ziōh dīk'ǎ(砍竹子)。《晋书·宣帝纪》:“帝自西域斫山開道,水陸并進。”《南史·江泌传》:“泌少貧,晝日斫屧為業。”唐·杜荀鹤《山中寡妇》:“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宋·苏轼《真兴寺阁》诗:“當年王中會,斫木南山赬。” 斫斲、斵、斮{}三3930①动割。吴语。上海〖 〗。《杂格咙咚集》:「七月交到八月中,磨镰~稻正吃重。」②动剁;切。⑴粤语。广东阳江〖 〗。~肉饼。广东广州〖 〗。~薯藤。⑵闽语。广东潮阳〖 〗、潮州〖 〗、海康〖 〗。福建福州〖 〗。~菜。福建厦门〖 〗、寿宁〖 〗、宁德〖 〗、古田〖 〗。③形呆笨无知。古方言。《方言》第十:「痴,𫘤也。扬越之郊,凡人相侮以为无知谓之眲。眲,耳目不相信也。或谓之~。」郭璞注:「~,顽直之貌。今关西语亦然。」   斫zhuo砍,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大树白而书之。”(乃:于是。白:使树露出白茬。书:写。)《荀子·性恶》:“工人~木而为器。”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榛莽…… ”(遂:于是。仆:仆人。缘:沿着。榛莽:灌木。) 斫*斲斵斮zhuó〈文〉(用刀斧等)砍、削 △ ~木为舟丨~轮老手(指富有经验的人)。 斫斲、斵、斮用刀、斧砍:~柴︱~树︱~轮老手。 ○~丧(sang)(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斫zhuó用刀斧砍削。 斫zhuó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钁臿 > 钁 > 斫 斫 zhuó 亦作“鐯”、“櫡”,亦稱“鹵斫”。即钁。古代歸屬鋤類。遠古多鑿石爲頭,縛以木柄,或逕以勾曲木爲之,其物甚鹵拙。其後乃遍用鐵製,故有多稱。今仍用鐵斫,稱钁。《爾雅·釋器》:“斫謂之鐯。”陸德明釋文:“斫,一名鐯。郭(郭璞)云:‘钁也。’”《説文·木部》:“櫡,斫謂之櫡。”段玉裁注:“櫡,一作櫡,俗字。”《格致鏡原》卷四十八:“《方言》曰:‘關東謂大鋤曰鹵斫。’”參見本類“钁”。 斫本指大锄。亦泛指砍削用的工具(1)。《梓人传》:家不居砻斫之器。——家里不备有磨刀石和刀斧之类的工具。
斫zhuó〖动词〗 砍,削,除掉(3)。《鲁仲连义不帝秦》: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 ——东方的藩臣田婴齐后到,应该砍下他的头。《酷吏列传序》:斫雕而为朴。——除掉繁杂的条文改为简朴的条文。《梓人传》:俄而斤者斫。——不一会儿,拿斧头的砍。 斫斲zhuó砍,削。《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赤壁之战》:“因拔刀~前奏案。” 斫*zhuoEDBD ❶用刀斧砍:~木/~地/~轮。 ❷〈文〉斧刃:斧以金为~(《墨子》)。 ❸〈文〉攻击:~营。 削 削削(~笔;~铁;~发;~壁;~平;切~) 剡 削去棱角:刓 削尖锐:削尖 削平:夷(~为平地) 铲(铲削;铲薙) 削,切:劘 砍削:劚(~玉如泥) 删 用工具贴着物面削:推(~头;~剪) 用刨具刮平:刨(刨平;~光;~花) 用车床削平东西:车(~件;~光) 用锉切削:锉(~平;~光;~铁) 用锛子一类东西砍削:锛 用刀斧砍削:斫 用斧砍削:斤削 斤械 回旋着切削:旋(旋切)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片(~肉)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削)
另见:刀 工具 切 磨 ☚ 削、刮、刺 刮 ☛
砍 砍斩(~杀;~草) 剁(~肉) 刜打 斜砍:槎 用刀斧砍:斫(砍斫;斫伐) 刊 用斧砍:斧(斧斫) 用刀向下砍:剁(~肉;~细) 砍开:剖(剖开) 解 用刀斧等由纵面砍开:劈(劈开;劈砍)刳(~木) 披(~荆斩棘) 斯 劙 开析 劈柴:析木 斩板 在科研中,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解破 解剖 剖裂:擘 砍断:斩(斩断;快刀~乱麻) 刽 逼绰歼殒 砍毁:翦伤 用刀斧砍除:戬 剔 删(删夷) 剪除 斫除 稍加砍除:略洗细砍:碎剁
另见:斧 切 树木 ☚ 砍、切、剪、割 砍树 ☛ 斫zhuó之若切,入药。 ❶砍削,劈砍。《荀子·性恶》:“工人~木而为器。” ❷攻击,袭击。张祜《送王昌涉侍御》:“号令朝移幕,偷踪夜~营。” 〖斫〗 粵 zoek3〔爵〕普 zhuó ❶ 用刀、斧砍削。許慎《說文解字》:「~,擊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木、~地、~人,皆曰~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榛莽。」 ❷ 襲擊。陳壽《三國志.吳書.甘寧傳》:「至二更時,銜枚出~敵。」
斫❶斧刃一类兵器。《墨子·备穴》:“斧(以)斤为斫。” ❷劈,用刀斧砍。《文选·枚乘七发》:“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斫斲、斵、斮zhuó❶斧刃一类兵器。《墨子·备穴》:“斧以金为斫。”孙诒让间诂:“斫,亦即斧刃。” ❷用刀斧等砍或削。 ❸袭击。如:斫营。 斫zhuó (用刀斧砍) hack (with an axe or sword) ◆斫胥 a surname 斫zhuó❶ 斫轮老手
❸ 摧花斫柳|郢人斫垩 石·斫·妬shí·zhuó·dù (甲) (篆) 石,象形、会意字,“厂”,山岩,“口”石块的形状,或作两点。作意符生成的字很多。“斫”,本义为斧刃,引申为砍,劈。石器时代斧也是石质,故从“石”,应属会意字。“妬”,义为“女无子”(《集韵》),即所谓“石女”,会意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í 炻(一种陶瓷制品) zhí 跖(《说文》:“跖,足下也。”) zhè 柘(柘蚕) shuò 硕(硕士) tuo 阳平:橐(《说文》:“槖,囊也。”) 去声:拓(开拓) dù 蠹(蠹虫) 相关链接 1.《正字通》说,“柘”是以“庶”(省)为声符,亦作“樜”。实际上“广”与“厂”在甲骨文里都是山岩,“廿”与“口”都是石块的符号。以“庶”为声符就是以“石”为声符。古之南人“以‘石’为‘射’。”(《颜氏家训·音辞篇》) 2.“泵”(bèng),会意字,石块掉在水里发出的声音。 3.“拓”,本读为shí,《集韵》音“释”,“拾也”(《说文》)。现在不读shí,而读为tuò与tà,缘于通假。《韵会》:“拓,手承物也。”与“托”通。也可理解为“手摸石板”。脚踩谓之“踏”tà,手摸亦谓之“拓”(tà)。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写的是大历四年,公主和亲时路经汾州以手掌拓石壁,留下手痕。“拓”,即摸,或推。因“用纸墨磨摸古碑帖曰搨”(《韵会》),拓与“搨”(tà)通,遂读tà。今“搨”废“拓”存。
△斫〔斮 斲 斵〕zhuó9画 石部 〈书〉用刀斧等砍削: ~轮老手(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人)。 斫〈动〉本音zhuó。此处是“砍”的俗写字。 (1) 用刀斧剁物。 《醒》三三: 只见狄希陈戴了一个回回鼻子,拿了一根木~的关刀,赶了一只鹿尾的黄狗,吆天喝地的跑将过来。又五七: 那人家善善的肯分与他便罢,若稍有些作难,他便拿了把刀要与人~杀拚命。 《聊·禳》十七: 还该削削那额髅骨,还该~~那小金莲,着咱丈人再把他变一变。 (2) 见〖砍〗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