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是用液体直接灌注、清除呼吸道和(或)肺泡中滞留的物质,用以缓解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这一技术曾应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肺囊性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等疾患。灌洗须在全身麻醉下,分侧支气管插管(Carlen导管)、呼吸纯氧条件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灌洗的一侧肺位于底部。上位肺进行机械通气并吸入麻醉气体,以保持PaCO2在正常水平和麻醉深度。借重力将生理盐水以术前测得的每分钟氧耗量速度灌入底位肺,直到灌入量等于该侧肺的功能残气量。由于术前经纯氧吸入冲洗,从而防止气泡可能滞留于肺脏,影响灌洗效率。再借重力将灌入液引流排出。如此反复,总灌洗量视需要决定,一般在2~25L。灌洗完毕,取足高头低位尽量排出肺内剩液,剩余液在24~48小时内即被吸收。灌洗后24小时,继续吸氧,严密监护,必要时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
实验室及临床观察显示,灌洗对呼吸道及肺泡组织并无明显损伤;生理上,灌洗初期可产生明显静动脉分流、低氧血症,但为时短暂,待肺泡充满水液,液压超过肺毛细血管内压时,分流即消失,血氧回升。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稀释,肺顺应性亦减低,但灌洗24小时后即回复正常。支气管肺灌洗的临床应用尚未普及。根据有限文献,迄今还没有严重并发症或事故的报道。近年来,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采样作细支气管炎-肺泡分泌物的细胞学、微生物、免疫、生化的研究,探索肺病的病因、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