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转体施工工艺四川省首创的拱桥转体施工工艺。1975年选定遂宁县建设区跨越琼江的一座桥梁作为转体施工试验桥。通过对国产固体塑料聚四氟乙稀的摩擦系数试验、蠕变试验、滑道构造模型试验和30米的拱肋转体施工试验,第一座采用水平转体施工的试验桥1977年3月建成。试验桥的主跨为1孔70米钢筋混凝上箱型肋拱,两岸引桥各为1孔30米浆砌粗料石板拱,全长157米。1978年,国家交通部将转体施工方法列为交通科技推广项目,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了探索解决跨径增大后需要相应增加平衡重量,以维持转体平衡的矛盾,又进一步开展了 《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的试验研究》。1978年6月24日,国内首座采用无平衡重转体施工的1孔净跨122米的巫山大宁河龙门桥转体合龙。1989年6月,又相继建成了主桥净跨200米、国内外跨径最大的无平衡重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的涪陵乌江桥。该项施工新工艺在桥梁建设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转体施工的方法已不局限于拱桥,逐步推及到属于自身平衡的梁式桥,以及T构和斜拉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