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忠正德文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忠正德文集 忠正德文集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二卷。宋赵鼎撰。《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之《忠正德文集》皆作十卷。《艺文志》还著录了赵鼎之《得全居士集》二卷,皆不传于世。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忠正德文集》十卷为辑自《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仅就《永乐大典》散见各条,按时事先后,分类裒缀,得奏议六十四篇、骈体十四篇、古今体诗二百七十四首、诗馀二十五首、笔录七篇,又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十二篇,仍厘为十卷。计所存者尚二百九十六篇,与《宋史》所称二百馀篇不符。疑其集本三百馀篇,传刻《宋史》者或偶误‘三’字为‘二’字欤?”《提要》所言有三误。第一,《宋史·赵鼎传》言其“有拟奏表疏、杂诗文二百馀篇,号《得全集》,行于世”。此集二卷,与《忠正德文集》无关,只是赵氏诗文杂著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此集《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已佚。第二,四库馆臣所辑诗文杂著,为三百九十六篇,而非其所云二百九十六篇。第三,此三百九十六篇,亦远非赵氏全部作品。遗佚者不计,还可以从一些总集或杂录辑出一些赵氏诗文。赵鼎曾主持修订神宗、哲宗两朝实录,使得“是非各得其正”。修毕,宋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赵用以名集。此集有《四库全书》本和清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吴杰刊本。另有道光二十一年所刊《乾坤正气集》本,作八卷(只有文没有诗词)。 ☚ 东莱诗集 东牟集 ☛ 忠正德文集诗文别集。南宋赵鼎(1085—1147)撰。十卷。鼎字元稹,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对金主战,遂与高宗、秦桧不和,后多次遭劾被贬,居潮州、吉阳,不食而死。此集系从《永乐大典》辑出。绍兴五年,鼎监修神哲二宗实录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赐之,因以名集。收奏议凡七十六篇,其中有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十二篇。骈体文十四篇,古今体诗二百七十四首,词二十五首,笔录七篇。其文以奏疏为多,且多论军国大事,皆有的放矢。其诗多纪游、借景抒怀之作。诗风质朴,不事雕琢。有《四库全书》本。 忠正德文集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 (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 监修神、哲二宗实录成。高宗亲书 “忠正德文”四字赐之,因以名集。赵鼎政治上主战,反对与金议和,曾荐岳飞为帅收复襄阳,荐张浚为右相,力主高宗亲征抗金。后因与秦桧不合,被贬居潮州、吉阳军,不食而卒。自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孝宗即位后,追谥忠简。史称其“为文浑然天成”,“凡军国机事,多其亲草。”所著《忠正德文集》十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有诗文二百九十六篇。有 《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