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铜兽八卦篆铭
刻漏壶 清代计时器,康熙年间制于北京。外形为腰鼓式,口大肩阔,腰间稍细,底圆,肩部下方两侧铸有兽耳,壶肩侧面铸有伏羲八卦图,河图、洛书图,肩面铸有日、月及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之间顺次有水、火、金、木、土五字,表示五大行星。壶腰有两篇篆字铭文,一篇介绍用法及注意事项,一篇说明漏壶的用途和意义。壶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座的象形符书。漏壶内部构造也十分巧妙,由播水壶和受水壶连接而成,刻尺上以天干、地支标志时间,刻尺前面有铜活塞杆,杆的一端外露,上刻北斗七星,活塞杆上下运动将受水壶的水重新抽入播水壶,起到循环作用。刻尺后面是调整水流流速的装置,刻有变遇化机四字。漏壶借鉴了西方科学技术,利用虹吸原理,保持水压的稳定,又用活塞装置使水循环往复,具有多种功能,避免了传统漏壶的繁琐、笨拙。它是中国计时仪器史上的杰作,也是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一件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