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习俗
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境内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隆务河畔的保安城、下庄和尕撒尔,这三个地方称为“保安三庄”。现有人口11000多人,这里水草肥美,林木葱郁,泉水潺潺。据说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保安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和蒙古语、达斡语和裕固族的恩格尔语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跟土族语、东乡语比较接近。由于保安族与汉族、回族来往密切,一般通用汉语。保安族主要经营农业,兼营工业。
保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也有部分人信仰“伊赫瓦尼”。伊斯兰教对保安族人的影响很深。他们的风俗习惯,诸如家庭生活、社会风尚以及婚丧嫁娶、礼节禁忌等方面,除有自己的特点外,大体上和当地回族相似。伊斯兰教规定,希吉拉历(教历)太阴年九月为斋月,穆斯林必须斋戒(又称闭斋)一个月,即每日从黎明到日落要禁止饮食和房事。斋月期满之后寻看新月,见到新月的第二天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果没有看到新月,则继续斋戒,但一般不超过三天。开斋节还要举行会礼和庆祝活动。这一天家家炸油香(即油果),并将其及果品置案头,以待前来道贺的街坊邻里亲朋。
保安腰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与藏刀、蒙刀齐名,是保安人民的传统工艺品。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十样锦、十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