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安族传统伦理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保安族传统伦理思想

保安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保安族,自称“保安”,旧称“保安回”。系由元、明时期一支信仰伊兰斯教的蒙古人在长期发展中吸收汉、回、藏等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也有人认为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发展而来。现有12,212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内大河家、刘集一带,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县亦有少量分布。解放前,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保安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这在该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已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三邻舍》,称过去有三个邻舍分别叫“风里耳”,“穿山眼”、“万能手”。他们团结一心,和睦相处。不想南山有个魔王非常嫉妒他们,企图让黄河神和瘟神加害于他们,但都未得逞。于是魔王又找来一只名叫“嗤叫子”的不祥之鸟进行挑拨,终于使他们轻信谣言而破坏了团结。最后三邻舍被魔王各个击破,临死时方知自己受骗上当,并悟出团结就是力量,决不能轻信谣言的道理。它反映了保安族人民要求团结,反对分裂的道德愿望,对人们是一种告诫。《神马》,则通过对贪婪、凶狠的财主想独霸神马却遭覆灭的描述,对财主贪婪、凶残的本性进行了道德揭露、批判和谴责,最后热情讴歌了劳动人民要求通过民族联姻来加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道德愿望及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保安族民歌民谚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既有反抗民族剥削与压迫的内容,也有反对封建礼教的呼声,更有要求纯真爱情的愿望,等等。在保安族人的社会生活习俗中,其伦理思想更是有着广泛、生动的反映。保安族人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故伊斯兰教的道德观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地影响。在教徒眼里,教主即代表神(胡达),拥有绝对权威,谁若是反抗教主,就等于是反抗真主,死后就要入“多灾海”(地域)。任何教徒家中的男女青年,只要教主“口唤”一下,不管本人或家庭愿意与否,都非结婚不可。如有不从,即是违背教主的命令,就要受到教主的惩罚。在婚姻道德上,保安族人多为一夫一妻制,父母包办的买卖婚、宗教内婚、教派内婚等形式较盛行。讲究门当户对,注重彩礼,以礼多为荣。婚后实行父权制小家庭,崇尚男尊女卑。有“天是一大天,丈夫是一小天”的说法,丈夫享有统治权,妇女受到丈夫的支配,既无发言权,也无财产继承权。遇大事时,妻子须讨丈夫“口唤”,即允诺之意,不能擅自作主。妻子须承担全部家务劳动和部分田间劳动。丈夫可以随意提出离婚,妻子则无权提出离婚。离婚后,女方按宗教规定要等120天后才能再嫁,且须向原夫退回财礼。若丈夫死后,其妻往往被转配给亡夫的兄弟。解放前,保安族妇女的命运十分悲惨。解放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