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習法律的專門學校。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始置律博士,轉相教授。後秦姚興設律學於長安,招收各郡縣散吏入學,學成選任郡縣獄吏。南朝梁武帝蕭衍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設學館,置五經及律學博士各一人。隋時設律學,屬大理寺,唐隸國子監。主要學習律令,兼習格式、法例。學生學成通過科舉明法科考試,進入仕途。宋代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國子監設律學,置教授四人,後又置學正一人。凡命官、舉人皆可入學,各處一齋。學生凡原係命官,如公試律義、斷案皆優,由吏部試法授官。律學在我國古代存在時間最長。《晉書·載記五·石勒下》:“參軍續咸、庾景爲律學祭酒。”《宋史·選舉志三》:“律學,國初置博士,掌授法律。熙寧六年,始即國子監設學,置教授四員。凡命官舉人皆得入學。”《文獻通考·學校考·太學》:“高宗龍朔二年,東都置國子監。明年以書學隸蘭臺,算學隸秘聞,律學隸詳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