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影响城市环境的几大因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影响城市环境的几大因素

影响城市环境的几大因素

城市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它们和环境之间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明显。
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土地损失,不仅减少了自然资源,而且造成了农业环境的退化。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使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的拥塞等等。
研究影响城市环境的几个因素,目的是探讨城市的承载能力,以求得经济在健全的、符合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发展,使得这种发展既能使人民群众得到当前利益,又不影响到他们的长远利益。因此,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影响一代人,而且关系到世世代代人的利益。总之,这是一个与人类前途命运相关的战略性问题。
(1) 资源和城市环境。资源是否能得到合理利用,这和城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过程,它从环境中吸取资源变成产品,又将生产的排泄物返回到环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资源,那么这种排泄物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反之,如果我们能循环地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转化率 (使资源更多地转化为社会产品),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出的废弃物必然就会减少。这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必然会随之降低。因此,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保护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避免因对资源的不合理运用而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城市环境也是保护资源。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工业生产的水平并不高,但资源、能源的浪费却相当严重,许多宝贵的资源都变成 “三废” 白白地跑掉,并污染了环境。例如能源消耗,我国的总利用率不到30%,而美国、日本则达到50%左右; 我国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不足20%,而一些发达国家一般达到75%; 我国不少产品的耗水、耗电量比国外的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许多化工产品原料利用率只有1/3;等等。这些没有被利用的有害物质通过水、气、渣等在城市区域中扩散,恶化着城市的环境。
用其他手段不合理利用资源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已十分严重,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如我国森林本来就少,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列为120位。但是,现在由于每年采伐森林、毁林开荒和火灾所造成减少的森林面积比每年造林成活面积要高出 一倍半。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一系列恶果,如气候变坏、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加剧等等。近30年来,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有6万多平方公里,全国沙漠化土地已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连北京也受到沙漠化的威胁。还有不少城市,特别是北方的工业城市,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沈阳、北京、济南等城市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5米至1米。据沈阳市测算,如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则10年后,该市的地下水将有枯竭之虞。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不合理运用会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如果这种不合理利用的程度越严重,那么,城市环境的恶化也就越严重。
可见,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资源,积极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资源,是控制工业污染和改善环境的基本措施。除此之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正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究,例如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等,这些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往往是少污染和无污染的。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污染的状况将会有所改观。
(2) 人口和城市环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环境中并且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诞生于环境,又作用于环境。
城市的最大特点是人口密集,而人口的集中与工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工业的集中,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影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 建筑稠密、住宅紧张、道路拥挤、交通阻塞、城市环境十分混乱; 物资和能源的消耗猛增,造成城市供应的紧张和能源、资源的短缺; 噪音日益严重,它使人的心跳速度加快,肌肉活动紧张,并使人的心情变得烦躁; “三废” 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天生产成百上千吨的工业、生活垃圾难以处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绿化面积压缩、城市空气的自然净化率低,城市的优美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控制城市人口,特别是大城市人口,是保护城市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
(3) 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常常矛盾重重,但两者又是能够统一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它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反过来,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改善环境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正确的政策,经济与城市环境是可协调发展的。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世界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一种是先发展,后治理,由于一开始就不顾环境污染,以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发展。直到污染形成公害,并影响到经济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但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张实行经济停滞的方针,把经济技术的发展降到 “零”,即所谓 “零增长” 策略; 更为甚者,主张回到大自然去,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业时代去,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世界免遭灾难和毁灭”。这种把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人类要求发展生产、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活愿望的。
人类是在同自然环境不断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是主张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求得解决。没有经济发展,解决城市污染问题的巨额资金就没有来源。而另一方面,理想的生态系统是需要经过人类的合理改造才能实现的。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能走先建设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赞成为保护环境而使经济停止的观点。只有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

☚ 城市住宅的管理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
000013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