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庚戌土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庚戌土断

庚戌土断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士族流民大量南移。初,南方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北来士族特权,设立了侨州、郡、县,对侨居之人不征赋税徭役,称侨置。东晋中期以后,南方的统治者,为了扩大赋役征收,不得不撤消 “侨置”、改为“土断”。即取消侨置州、郡、县,民不分侨居户和土著户,皆在所居之地立户入籍,按规定服役纳税。在东晋南朝时期,共进行了九次土断。其中,东晋时进行过三次,就是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咸康土断”、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庚戌土断”、以及晋安帝义熙九年 (413年)进行的 “义熙土断”。后两次土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庚戌土断”是由任东晋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桓温所主持进行的。当时桓温在第二次北伐失败后,为了改变东晋朝廷的因循苟安,曾提出七条改革措施,其中大部分未被朝廷纳用,只是在“土断”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这次土断不仅规模大,而且执行坚决,严格地清查了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给予了惩处。“土断”后,使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因此,史书中有“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的记载。(《宋书·武帝纪》)

☚ 东晋南北朝人口南移   北魏流民 ☛
000006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