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柞蚕丝
烟台养蚕缫丝业历史悠久。汉代以前,野蚕缫丝即在牟平等县广为兴起,东汉初年,政府提倡人工放养柞蚕,缫丝业进一步发展。《晋书》载,晋“太康七年(公元286年),东莱山蚕遍野,成茧可四十里,土人缫丝织之,名曰山绸。”烟台柞蚕丝色泽纯正,吸湿性、保温性强,轻而柔韧,耐拉耐磨,织衣穿着舒适。19世纪中叶后,即畅销东南亚、欧美及日本,成为当地出口大宗。20世纪初,胶东一带主要用柞蚕丝生产纬粗质地厚的宁海绸,光亮轻薄细腻的南山府绸,柔韧间有不规则粗条的芝罘绸,年出口量达700多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柞蚕丝不仅大量用于织物,还用作电包线以及飞机、汽车轮胎内心等,出口量更大,成了独树一帜的外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