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号是法国波旁王朝政府为收回非洲塞内加尔的殖民地所派遣的一艘舰艇的名称 (实际它是一艘木造快速帆船,上中两层甲板并装有大炮)。当时在法国大革命中亡命于海外的贵族们纷纷回到了国内,他们千方百计企图恢复革命前所占有的土地和种种权利。
梅杜萨号在西非海岸触礁沉没,船长与一批官员坐双桅小船逃之夭夭,149名乘客被弃置在 一只木筏上。他们在海上随波漂流了13天,最后幸遇一只海船而获救,生还者仅15人。事发后,政府置若罔闻,直到生还者中 一名医生,把遇难经过写成小册子公布,社会上立刻舆论哗然。


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


席里柯像当时许多自由派知识分子 一样,被这事件深深牵动着心。据说他为了创作这幅画,曾一一寻访幸存的人,听取事情的经过,甚至找到制造那木筏的木匠,请他在自己的画室里做了 一个同样的模型,思考着如何再现当时的状况。他放弃生活的乐趣,理光头发,为研究尸体跑过住所附近医院的停尸间。他画的速写、画稿不下几十张,现在都保存在卢佛尔等各地的美术馆中,我们从中可以追寻他创作的艰苦足迹。
这幅画整体效果真实动人。席里柯选择了事件最高潮的那 一瞬间: 木筏上精疲力尽的人群,突然看到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了船的桅杆,顿时唤起了他们得救的 一线希望。在构图上,席里柯从前景躺在木筏上的尸体和 一些奄奄 一息的人逐渐建立起 一个高潮,他将这一大堆人组织成金字塔,顶端是像狂人一样挥动着手中红布巾的黑人青年。他们冲涌的行动和木筏行进的目标,都朝向远处船的方向推动。四周波涛汹涌,狂风大作。强烈的光影对比,更增添了几分戏剧性的紧张气氛。席里柯是要使我们感觉到,人类命运就像一张绝望者的木筏,被死者与垂死者所围绕,突然降临的希望会使人们团结起来。这正是革命艺术的真正主题。
在绘画里,席里柯(1791—1824)的名字经常与浪漫主义连在 一道。的确,当大卫的古典主义在风格上与哲理上已不再能成功地表达一个革命时代的精神的时候,强调诉诸情绪的浪漫主义自然就成了一股冲击19世纪的活泼力量。席里柯生活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青年时期的他,高大英俊,并曾在刀光剑影的骑兵队中任职。拿破仑帝国结束时他去了罗马。在那里,他曾到西斯廷教堂,努力钻研米开朗基罗强劲有力的肌肉表现方法。一年后回国便创作了这幅 《梅杜萨之筏》。然而这幅作品仍带有过多的学院式风格,它差不多象 一张单色的照片。
画画好之后,席里柯已是精疲力竭。为了恢复精神,他到伦敦 一游。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一是因为他喜爱色彩感强的英国画; 二是因为他对跑马十分狂热,而英国以马匹闻名于世。在返回巴黎途中,他画了一系列的精神病患者的肖像,堪称19世纪的好画。这种主题,促使浪漫派画家去开拓超乎理性束缚的领域。这时由于席里柯平日专爱找最难驯的马来骑,以致内伤濒临死亡的边缘而不知,从没见过那么强壮的人一下子就垮了下来。他于三十三岁时去世,比拜伦略年轻 一点。
☚ 布留洛夫《庞贝城的末日》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000032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