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伶界联合会
简称“伶联会”,京剧艺人行会组织。 1912年 3月成立于上海,由京剧演员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于同年2月呈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准予设立“上海伶界联合会”。同年3月,孙中山复文,奖勉他们“夺获制造局有功”,并正式批准成立“上海伶界联合会”。 先后有夏月润、赵如泉、陈月楼、周信芳等出任会长,其经费主要由伶界义演筹集。宗旨为“改良旧曲、排演新戏、表扬革命真铨,发阐共和原理,使萎靡之社会日就进化,旁及教育慈善事业”。 该会团结艺人,举办了各项公益事业。1920年创办了“榛苓小学”,系我国第一个由艺人自办的子弟学校。 1928年起创办《梨园公报》,登载剧本与剧评,共出396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改由林树森、梁一鸣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上海京剧公会”、“上海京剧改进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