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茴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茴香

1. 一种伞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香气。2. 这种植物的种子,可入药。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蒔蘿 > 小茴香
小茴香  xiǎohuíxiāng

即蒔蘿。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蒔蘿 > 小茴香
小茴香  xiǎohuíxiāng

“蒔蘿”之别名。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蒔蘿子 > 小茴香
小茴香  xiǎohuíxiāng

即蒔蘿子。

小茴香fructus foeniculi

祛寒药。出《本草纲目》。见《司牧安骥集》。又名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成熟果实。去净杂质,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主产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辛, 温。入肝、肾、脾、胃经。功能温肾散寒, 健脾开胃, 理气止痛。《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 调中止痛、呕吐。”《养耕集》: “走小肠, 去腹痛, 去膀胱疝气。”主治: ❶寒伤腰胯, 与川楝子、青皮、胡卢巴、补骨脂、巴戟天等配伍, 如茴香散。
❷胃寒腹痛, 与白术、干姜、党参、半夏、木香等配伍。牛、马15~60克; 猪、羊6~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本品含挥发性茴香油3~6%,其中主要为茴香醚anethole 50~60%, 次为右旋小茴香酮(fenchone)18~20%、甲基胡椒酚10%, 以及茴香醛、右旋蒎烯、莰烯、二戊烯等。可刺激胃肠神经血管, 增强胃肠蠕动和分泌, 排除肠中积气。对胃肠痉挛或肌肉挫伤, 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小茴香

药名。 出 《本草纲目》, 又名香、谷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 的成熟果实,主产山西、内蒙古等地。辛,温,入肝、肾、脾、胃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治寒疝,睾丸偏坠,胃腹冷痛,呕吐,肾虚腰痛,尿频,痛经。煎服: 3~9g。本品含挥发油即茴香油,内含茴香脑(Anethole)、柠檬烯、右旋小茴香酮 (Fenchone)、甲基胡椒酚以及茴香醛、蒎烯等,又含脂肪油、豆甾醇等。茴香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有驱风、解痉、祛痰作用。小茴香可抗溃疡、利胆、镇痛,并有性激素样作用。


小茴香

药名。 出 《本草纲目》, 又名香、谷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 的成熟果实,主产山西、内蒙古等地。辛,温,入肝、肾、脾、胃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治寒疝,睾丸偏坠,胃腹冷痛,呕吐,肾虚腰痛,尿频,痛经。煎服: 3~9g。本品含挥发油即茴香油,内含茴香脑(Anethole)、柠檬烯、右旋小茴香酮 (Fenchone)、甲基胡椒酚以及茴香醛、蒎烯等,又含脂肪油、豆甾醇等。茴香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有驱风、解痉、祛痰作用。小茴香可抗溃疡、利胆、镇痛,并有性激素样作用。

小茴香

一年生草本,高1米余。茎直立中空,常带有白霜。花黄色。果实长椭圆形,具特异芳香气。全疆均有栽培。具有理气止痛、散寒利湿的功能。药用果实。主治脘腹寒痛、寒疝坠痛、睾丸水肿等病症。

小茴香

小茴香

产于呼和浩特。产量大,色泽碧绿,粒肥大成实,无秕粒,无杂质。果实可榨油、作香料,又可供药用。花粉可酿制醇蜜,为蜂蜜中的上品。小茴香性味温辛,具有温肝、暖胃、散寒之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寒疝腹痛等症。小茴香种子及茎叶均可作烹调佐料。

☚ 黄花菜   托克托县葡萄 ☛
小茴香

小茴香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少腹冷痛,经寒瘀痛,肾虚腰痛。常与肉桂、乌药、沉香等相配;妇女少腹冷痛,寒凝闭经、痛经,常与官桂、当归、吴茱萸、川芎等相配;若肾虚腰痛,小茴香可与猪腰同煮,汤肉俱食,为食疗良方。
❷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良姜,香附、乌药同用。单用本品炒热,布包温熨腹部,亦可。

☚ 丁香   荜茇 ☛

小茴香xiǎo huí xiāng

《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莳萝(26)。药名。莳萝的别名,参见“莳萝”条。

小茴香xiǎohuíxiāng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谷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te Mill. 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等地。辛, 温。入肝、肾、脾、胃经。温肾散寒, 理气止痛, 和胃。治寒疝疼痛, 肾虚腰痛, 胃腹冷痛, 呕吐少食, 痛经。煎服: 3 ~9 克。本品含挥发油, 内含茴香醚、右旋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以及茴香醛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 排除肠内气体, 并有祛痰作用。

小茴香

小茴香

小茴香,又名谷茴香、土茴香、大茴香、香子。始载于《药性论》,原名蘹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 Mill. 的果实。8~10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
果实为双悬果,呈圆柱形,光滑无毛,长3~10mm,直径2~4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稍狭尖,顶端残留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带有小果柄。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隆起的果棱5条,果棱间有凹陷的果谷,接合面较平坦。横切面呈五角形,灰白色。扩大镜下可见背面四个果谷内各有1个椭圆形的油管,接合面有两个大的油管,共有6个油管。果棱内各有1个维管束。种子一枚,肾形,胚小,位于分果近顶端部分,分果接合面中央,有细小的心皮柱。具油性,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而稍辛辣。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省区。
本品味辛、甘,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疝气疼痛、胃寒痛、胁痛、腰痛、痛经以及痔疾、漏管等证。小茴香能温散下焦肝、肾之寒,为治疗疝气少腹痛之要药,一般可与荔枝核配用。如《孙天仁集效方》用本品、荔枝核炒黑等分研末服; 若气滞甚者,以本品与乌药、槟榔、青皮等破气药同用; 阴寒盛者,痛而畏寒喜暖、肢冷,则可与肉桂、吴茱萸、沉香等药配用; 寒湿盛者,与苍术、半夏、牛膝、 川楝子等配用。 用治阴囊硬肿之𤻊疝,如鞘膜积液、象皮肿,用小茴香、车前子或加甘遂研末,好酒调服,以降气逐水; 如寒湿郁久化热者,又需与川楝子、山栀仁、黄芩等清热药同用。现代临床报导小茴香治疗疝嵌顿(无坏死、穿孔、感染者)的紧急症状也有一定效果,可单用,开水冲泡,乘热顿服,隔15~30分钟再服一次。另本品亦治膀胱水疝小便不利(即膀胱尿滞留),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于五苓散中加入小茴香以温行水气。本品暖胃健脾,治胃脘冷痛,气逆呕吐,可配生姜、吴茱萸、半夏等温胃止痛; 若脾胃虚寒,食少腹胀,便溏,与砂仁、山药、茯苓、甘草等健脾暖胃药配伍。《袖珍方》用小茴香合麸炒枳壳,研末盐汤送服,能疏肝气而止胁痛。本品能温肾暖腰脊,故亦用治腰痛,如肾虚腰痛,痛势绵绵,转侧不利,嗜卧疲软者,常与杜仲、葫芦巴、胡桃肉、破故纸、羊腰子等补肾药研末为丸服,也可单味研末掺入猪腰子内,煨熟嚼服; 如为腰部扭挫伤之气滞疼痛,则小茴香研末温酒服即可。女子经行腹痛,喜暖,经血色黑有块,可与熟地、当归等养血药同用。本品温理下焦的功能,还可治夜间多尿及遗尿,如《普济方》将茴香及食盐少许炒为末,以糯米饭蘸食之; 或与桑螵蛸配伍,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服。本品用治痔疾,可配槐角、地榆、黄柏、生地等煎服;治漏管则配白芷、白矾制成锭剂或药条外用,插入漏孔中。煎服,3~6g。理气生用,温肾炒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茴香根亦供药用,性味、功用主治与小茴香类同。亦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常用于胃腹冷痛、反胃呕吐、寒疝疼痛等证。煎服,9~15g;鲜品入煎,30~60g。
实验研究: 果实含挥发油,主成份为茴香醚和小茴香酮,尚有甲基胡椒酚、茴香醛、α-蒎烯等。另含香柑内酯、二氢山芹醇、欧芹酚、补骨脂素、蒿属香豆精、邪蒿素、香荚兰醛、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
根含挥发油,内有α-和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和β-蒎烯、柠檬烯、月桂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等。还含伞形花内酯、香柑内酯、豆甾醇等。
茴香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此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茴香油尚有祛痰作用。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可用于因放射治疗或抗癌药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 八角茴香   莳萝子 ☛

小茴香

小茴香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炒用。
双悬果呈稻谷形而小或稍弯曲。长4~8mm,直径1.5~3mm。表面淡黄色或黄绿色,有明显的纵棱线及沟。两头显钝尖,一端有凸起物,另一端有果柄。果实有时纵分为两瓣,腹部稍平,有黄、棕相间的条纹,有的一端有一黄色细线。断面边缘呈波状较硬,中心灰白色,有油性。有芳香气,味甘微辛。
少阴人药。功能为助阳开胃消食。用于阴盛格阳证,恶心,痢疾和中风,惊悸,夜啼,客忤中恶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吴茱萸附子理中汤,是用本品配人参、白术、炮干姜、官桂各10g、白芍、陈皮、炙甘草、吴茱萸、破故纸各5g、炮附子5~10g等而成,治脏厥,阴盛格阳证,恶心,齿出血,痢疾;《东医寿世保元》苏合香丸,用本品配白术、木香、沉香、安息香、白檀香、诃子肉、香附子、毕拨、藿香、桂枝各10g、五灵脂、元胡各50g等,可治中风、惊悸、夜啼、客忤中恶等证。

☚ 人参   铁粉 ☛

小茴香

小茴香

蒙古名照尔古达素、告尼要特。为伞形科植物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果实。秋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杂质,晒干。炒黄用。
本品味涩、辛,性温、腻、轻、钝;有祛赫依性热,解毒,增强视力,开胃,消肿之功效。用于
❶赫依性热病:与沉香、肉豆蔻等配伍,制成十一味小茴香散或七味小茴香汤用。
❷视物矇眬,视力减退:与三子、通经草、铁衣、甘草等配伍,制成七味明目丸或七味通经草丸、二十五味明目丸、三十味明目丸、四十味明目丸用。
❸中毒性呕吐,胃腹胀满,泄泻:与石榴、肉桂、丁香、光明盐、红花等配伍,制成六味石榴散用。
❹食欲不振,恶心:与蛇床子、三热药、光明盐、阿魏等配伍用。

☚ 大蒜   肉豆蔻 ☛

小茴香

小茴香

小茴香,维吾尔药物名阿日帕 巴地洋,别名热孜亚那、苏乃非。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成熟果实。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及东北等地均有栽培,新疆主产于吐鲁番、阿克苏、昌吉等地。国外地中海地区、原苏联、巴基斯坦、印度等均有分布。
本品为双悬果,呈小圆柱形,光滑无毛,长5—8mm,宽约2 mm。基部有时带小果柄,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稍尖,顶端残留黄褐色的长卵形花柱基部,基部有时带有小果柄。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分果中有种子1粒,横切面微呈肾形。气芳香,味甘微辛。
本品性二级干热,味烈微甜。功能生干生热,成熟异常黏液质或浓性体液,补胃除胀,降逆软便,止咳平喘,散气通络,增强视力,通经通尿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恶心呃逆,咳嗽气喘,腰背酸痛,视力下降,闭尿闭经等。
❶治酸性黏液质引起的胃脘烧痛:小茴香3g,研细,以适量玫瑰花糖膏内服。
❷治心悸,恶心:以适量小茴香与适量牛舌草花煎服。
❸治咳嗽气喘:以适量小茴香与适量铁线蕨、无花果煎服。
❹治寒性腹痛:以适量小茴香炒热用布包好,温熨下腹。
内服3—9g。本品不宜用于干热性气质者,需用时应与檀香、醋蜜剂同用。若本品缺货,可代用芹菜籽。本品可入蜜膏剂、消食膏剂、糖浆剂、汤剂、散剂、洗剂、油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果实所含挥发油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 63.4%),其次为柠檬烯(limonene 13.1%)、小茴香酮(fenechone12.1%),其他有爱草脑(estragole 4.7%)、γ-松油烯(γ-terpinene 2.7%)、α-蒎烯(α-pinene 1.9%)、月桂烯(myrcene 0.7%)、β-蒎烯(β-pinene 0.4%)、樟脑(camphor 0.1%)、樟烯(camphene 0.1%)、甲氧苯基丙酮(methoxyphenyl acetone 0.1%)及痕量的香会烯(sab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按叶油素(1,8-cineole)、4-松油醇(4-terpineol)、反式-小茴香醇乙酸脂(trans-fencholacetate)、茴香(anisaldehyde)等。果实脂肪油中经鉴定的十六种脂肪酸组成有:10-十八碳烯酸(10-octadecenoicacid 38.0%)、花生酸(archaic acid31.4%)、棕榈酸(palmitic acid 21.2%)、山嵛酸(bobbin acid 2. 8%)、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2.2%)、硬脂酸(stark acid 2.2%)、月桂酸(lauricacid 2.2%)、十五碳酸(pentadecanoi acid 0.2%)、二十一碳酸(henicosanoic acid 0.2%)等。果实还含豆甾醇(stimasterol)、伞形花内脂(umbelliferone),由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与大于十八碳的高级醇所成的蜡混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α-香树脂醇(α-amyrin)、欧前胡内脂(im-peratorin)、香柑内脂 (bergen)及印度榅桲素(marmesin)。
小茴香油可作祛风剂,排除腹气,减轻痛感。它能降低胃张力,随而又刺激之,使其蠕动加深,缩短排空时间。对肠则增加张力及蠕动,因而能促使气体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此种作用可被局麻药阻止,因此可能为神经反射性的。小茴香油有一定抗菌能力,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在豚鼠的实验性结核中,茴香醛能略微增强小量链霉素的作用,但本身无抗结核能力。小茴香酮为樟脑之异构体,故有某些与樟脑相似的局部刺激作用。

☚ 黏液质成熟药   洋茴香 ☛

小茴香

cumi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