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绰;宽韬k‘uan55ts‘au21kuan55cao21❶宽阔; 不狭窄。《尔雅·释言》: “宽,绰也。”郭璞注: “谓宽裕也。”《玉篇·糸部》: “绰,宽也。”“宽”、“绰”互训,“宽绰”则为同义复词。《苏轼集·补遗》: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宽绰”谓字点画间疏朗有致。清康熙《金坛县志》卷十三《艺文志上》载录王兰谷《请仍在金坛建设考棚疏》: “金坛则城中空旷,考棚之外,闲房空地宽绰有余,虽骤集多人,不虞拥挤。” 民国二十三年《霸县新志》卷四《风土·方言》: “所占地方有余曰宽绰。” ❷财用等富足饶余。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 “他那里茶饭忒整齐,筵席忒宽绰。”《歧路灯》第五十九回: “我若是手头宽绰,定要替你垫上一半。”清桂馥《札朴》卷九《乡里旧闻·杂言》: “器币有余曰宽绰。音转如潮。” 民国五年《盐山新志》卷二十四《谣俗篇上·方言》:“宽绰,财裕也。《说文》: ‘绰,缓也。’ 《尔疋》: ‘宽,绰也。’ 俗谓富家曰宽绰。”民国二十一年《景县志》卷六《风土志·方言》:“多财谓之宽绰。” 民国二十二年《高邑县志》卷六《风土志·方言》: “今谓富裕曰宽绰,地方宏阔亦曰宽绰。”或作“宽韬”。《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梁承圣三年“(帝)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胡三省注: “今人谓器币有余用者为宽韬,与此韬同义。”清桂馥《札朴》卷五《览古·宽韬》: “《通鉴》……注云: ‘今人谓器币有余用者为宽韬。’馥案: 今俗言韬声转如潮,其实皆绰之转音也。”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 “宽韬,充裕也。……韬读如潮,实则绰之转音也。”又,章炳麟《新方言·释言》: “今谓屋及器宽大为宽绰,人性奢泰为阔绰。言宽绰者,或转去声如操。”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 “宽敞、宽长,敞、长音转若朝。”亦可以AABB构词。清高静亭《正音撮要》卷二《宫室》: “宽宽绰绰的,宽阔。”注: “绰,读若吵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