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药物转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药物转运

药物转运

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单层及复层的生物膜,如小肠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细胞膜及亚细胞膜等。近代研究表明,生物膜是由双层磷脂和蛋白或其复合体呈相互交替流动镶嵌式存在。其本质是亲脂性的。药物通过生物膜主要有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被动扩散 药物被动扩散的速度主要与其脂溶性有关。一般非极性物质解离度小,脂溶性强,容易穿过膜的类脂相,大部分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属此方式。而极性物质或解离形式的物质一般难溶于脂,不易透过生物膜。被动扩散属一级速率过程,有以下特点:
❶药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或由高电位向低电位方向转运。
❷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成正比。
❸膜两侧浓度差为零时,净转运为零。
❹被动转运药物主要为非离子形式 (一些很小的极性分子能直接经连续水相的膜孔通过细胞膜者除外)。
主动转运 或称载体转运、特殊转运药物的主动转运需要生物膜上的一个成分作为载体或有生物膜上的一个酶参与的转运过程,属于零级转运过程,有以下特点:
❶需消耗细胞代谢能;
❷可被氟化物、二硝基酚等酶抑制剂及缺氧等因素所抑制;
❸能逆向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或由低电位向高电位转运;
❹载体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
❺有竞争抑制现象;
❻有饱和现象。
药物进入机体后,被机体进行一系列的处置;包括空间位置的变换及结构上的变化,前者属于转运,如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后者属于转化。
药物自胃肠道的被动吸收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如pKa、溶解度)及吸收面的pH值密切有关。弱有机酸性药物在低的pH环境下,解离度小、脂溶性强,容易被吸收。如水杨酸类药物很容易被胃壁吸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弱有机碱性药物在高的pH环境下,解离度小、脂溶性强,容易被吸收。如异丙嗪等弱碱性药物很易被小肠被动吸收。从理论上讲,如吸收环境的pH不变,对弱有机酸性化合物来说,其pKa值增大,有利于吸收。对弱有机碱则相反,pKa值加大,不利于吸收。因吸收部位未解离型与解离型二者之比,由该部位的pH及药物本身的pKa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以下方程式表示:


α为离子型浓度,1-α为分子型浓度


因药物的吸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药物的理化性质一项就包含许多因素,其中pKa仅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来说,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比pKa的影响还要大,因为pH直接影响药物非离子型与离子型浓度的比例。
药物经肾自尿的排泄也属于转运范畴,一般有四个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主动重吸收及肾小管主动排泌。
肾小球过滤: 肾小球的血管具有丰富的膜孔。孔径在70~100A,分子量在4万以下的物质一般均可滤过。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难以滤过。仅经肾小球过滤的物质有肌酐等。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为类脂质膜,药物可通过非离子扩散被动重吸收入血,可使血浓度提高,作用时间延长。如硫喷妥因脂溶性高,由肾小球过滤的药物几乎全被重吸收入血。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主要是尿的pH,酸性药物在低的pH值有利于重吸收,碱性药物在高的pH值容易被重吸收。如苯巴比妥的排泄,在碱性尿大于酸性尿五倍以上,说明被动重吸收程度大大降低。
肾小管主动重吸收: 有些物质通过肾小管可主动被重吸收入血,如葡萄糖,嘌呤、嘧啶类化合物等。
肾小管主动排泌: 据目前所知,肾小管存在两大类药物特殊转运机制,分别转运弱酸及弱碱药物。由肾小管主动分泌的弱有机酸性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青霉素G、磺胺、普鲁苯辛等。弱有机碱性药物有普鲁卡因、阿的平、胍乙啶、维生素B1、胆碱等。因转运机制对被转运物存在特异的结构要求,因此结构相似的药物之间的主动转运具有竞争抑制现象。如氯磺丙脲单独应用血半寿期为40小时,如与双香豆素合用则明显延长至90小时,说明后者抑制了前者的主动排泌所至。
此外药物自胆汁、唾液腺、汗腺、乳腺排泄等也都属于转运过程。
☚ 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代谢酶 ☛
000052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0:29